潘鳳影
摘要:化學是初中課程中的重要課程之一,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其學習過程處處可見實驗的開展。部分初中生認為化學是需要“死記硬背”的一門學科,認為這一科目枯燥乏味,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也不佳。實際上,化學具有很強的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借助趣味性化學實驗,激發學生興趣與求知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本研究從分析趣味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入手,結合筆者自身工作經驗,對運用趣味性化學實驗的方法總結如下。
關鍵詞:初中化學 趣味化實驗 探究能力
1、趣味化學實驗對初中化學教學的作用
1.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可直接影響到其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果。傳統化學教學模式枯燥而單調,傳統的實驗教學也難以激發學生興趣,以致很多學生不能迅速進入到課堂之中,這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相關實驗知識和化學知識。在化學教學中應用趣味化學實驗,可以讓枯燥的化學知識、無趣的實驗過程變得形象而生動,能夠大大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1.2豐富學生學習方法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廣,我國很多學校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發生了一定變化,然而因為傳統教學觀念對教師及學生均有很深影響,教學改革并末完全落實,學生仍采取單一的方法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趣味化實驗,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方法,使之通過不同學習方式來學習化學知識,深入理解各知識點,可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1.3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
化學教學中,教師可將趣味性實驗所得現象作為背景,引導學生深入淺出的了解化學知識,讓學生主動觀察、認真思考造成實驗結果的原理。在趣味化學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可得到鍛煉,同時也可培養學生遇事先思考的好習慣,讓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實驗中提高思維能力。
2、初中化學教學中趣味化學實驗運用的有效策略
2.1由趣味化學實驗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化學雖然在初三的時候才得到了開展,但是生活中很多現象都跟化學有直接的關系,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該從生活實際入手,將趣味化學實驗引入實際課堂中,為課題的引入做好鋪墊,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九年級粵教版化學“物質的變化”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實驗:將一支蠟燭點燃,分別完成以下步驟,第一,用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觀察產生的新物質;第二,用沾有石灰水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石灰水會逐漸變渾濁,這一現象說明蠟燭燃燒會產生什么物質?通過這一趣味性的實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得到了激發,在課題的學習中更加專注,提升了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2.2設計課外實驗,強化學生的化學學習
化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之初會從形象思維轉變到抽象思維。因此,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正確引導。教師要想強化學生的學習,就應該積極設計課外實驗,讓學生將化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更深入地了解化學。比如,在粵教版九年級化學“燃燒的條件和滅火原理”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布置這樣的課外實驗任務:讓學生在自家鐵鍋里面點燃一張白紙,然后蓋上鍋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這樣的實驗與學生的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實驗開展的目的是讓學生自主探討燃燒所需要的條件及滅火的原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學習。
2.3合理利用趣味化學實驗,變抽象知識為形象知識
初中化學涉及很多化學方程式、實驗結論及化學公式,教師可以利用趣味性化學實驗,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實際運用中,教師在設計、安排趣味性化學實驗時,要考慮實驗的可觀性,強化實驗情境。這樣才能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變成形象的化學知識。比如,在粵教版九年級化學“鈉在氯氣中燃燒“這一實驗教學中,如果直接寫出化學方程式,學生只是短時間的記憶,沒有真正理解這一反應現象的原因。因此,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實驗:將一個集氣瓶的木塞打三個孔,分別連接注射器,玻璃導管和滴管木塞上插上燃燒匙,玻璃導管另一邊連接一個燒杯,搭成尾氣處理裝置,然后在燒杯中加入濃鹽酸,滴管中加少量水,燒杯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將綠豆大小的鈉塊放入燃燒匙;待集氣瓶充滿后,滴一滴水到鈉豆上,使之產生火花,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這樣直觀的化學實驗讓學生對“鈉在氯氣中的燃燒”這一現象更加明確,對相關化學方程式的理解也更直觀和形象。
2.4將趣味化學實驗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趣味化學實驗不應僅局限于課本和課堂中,教師可以適當將化學實驗延伸到課外。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將化學實驗與日常生活結合,讓學生認識到化學的重要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除了重視課本實驗的教學外,還應從初中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合適的實驗內容,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在生活中,化學現象隨處可見,教師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發現化學的影子,主動進行化學實驗,將在課堂中學到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在學習完“滅火的原理”實驗后,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滅火的常見方法和原理,隨后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著火類型,并共同探討合理的滅火方法。在學生理解燃燒必須有可燃物、有充分的氧氣、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探討油鍋起火、燃氣罐起火、電氣起火、森林起火等的滅火方式。學生會有意識地主動地對起火的類型進行分析,并對可燃物的特點進行分析,從而選擇出合理的滅火方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結語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借助趣味化學實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主觀能動性,同時還可豐富學生學習方法,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應將趣味化學實驗貫穿教學始終,在實驗中注意做好示范和指導,培養學生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同時積極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化學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和快樂,從而全面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及其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許成剛,初中化學教學情境創設存在問題及解決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 5):34-35.
[2]張建麗,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J].教育教學論壇,2013( 49):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