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君
摘要:職高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其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既可以讓擁有不同思想的人有機會進行深層次的交流,也是人們表達自身情感的主要工具。但是當前的應試教育卻大大地把職高這種人文性給剝奪了,只是單純地將其列為學生理性發展的工具之一。不僅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時還會對學生的身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本文通過對職高職高情感教學的意義進行深度的分析,并闡述當前我國在該方面的研究狀況,最后根據當前的狀況提出相對應的建議,增強學生的情感教學。
關鍵詞:職高職高 教學情感 教學意義
目前,職高學生大多處在十七八歲的青春期階段,他們的情感體驗比較敏感、脆弱。加之父母忙于工作而無暇照顧造成情感的缺失,或因為學習成績差不受老師重視而變得孤獨、冷漠。然而,社會不尋其根源,只是一味地抱怨“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有感情”。孩子的這種消極情感向我們的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新課標則明確地把“情感”作為課程的目標之一。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文學作品飽含情感和人文性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學生自由地表情達意,形成積極健康的情感世界,讓學生做好即將進入社會的準備。
1.職高語文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意義
1.1職高語文教學實施情感教學的必要性
職高是孩子一生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之一,該時期的學生情感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較弱,叛逆性較強,是情感塑造的最佳時期。而職高的語文教學則恰好可以幫助學生在情感上進行調整,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如果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學生和老師沒有過多的情感投入,那么這一節課就會變得死氣沉沉。不僅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會大幅度的下降,老師也會出現厭教的現象。所以,在職高的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還是為了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保證達到教學目標。
1.2新課標著重強調情感教學
在新課標的各個部分中,多次滲透出情感教學的重要性。該課程標準提出當今我們的教學活動不當當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更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個性。在職高語文教學中增添情感的元素進去,讓學生在掌握好基本的語文知識之外,還能讓其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提升其學習的動力。另外,老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上也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多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以此到達到教學效果。
2.我國職高職高教學中情感教學現狀
在很多時候,職高教學并沒有太多的教學特色,老師只是按著教學大綱的計劃的重點來為學生闡述相應的知識點,并對職高教材中的文章進行分析,主要通過內容和結構來把握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此來培養學生閱讀文章的綜合能力。而在職高的職高教學中,這種現象更為明顯。老師都是依瓢畫葫蘆,有時還會讓學生對課本中的文章進行抄寫和背誦,以此來加強對文章的理解。但是,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感到厭倦,對于職高的學習動力也漸漸喪失,不明白學習職高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部分學校的職高老師已經對傳統的教學理念有所摒棄,慢慢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課堂上也漸漸增加了和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學生的情感世界開啟了一扇大門。不過,在職高職高教學的感情教學中部分老師的教學素質不高,情感教學能力和經驗不足,這還是需要在后期逐步改進。
3.如何運用情感因素于職高教學
3.1精心設計導語,創設情境
孔子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一定的場合中產生的。情境對情感的產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情境創設的目的在于營造或渲染與課文相應的具體場景氛圍,為學生提供一種良好的暗示和啟迪,以觸動、引起或喚醒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增強對生活的感知能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語往往既能緊扣課文內容,又能把學生誘導到
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之中去。教師要善于捕捉課文的動情點,用生動形象、情感豐富的教學語言渲染、刨設一個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引導激發學生入情入境。
3.2重視激情朗誦,讀中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職高教學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體驗。通過教師范讀、導讀和學生反復誦讀的形式,讓學生形成語感,體驗課文語言的音律美、聲響美、色彩美、詩意美,從而理解文中人物的心靈美,汲取作品的精神美與情感美,激發對文中人物的崇敬,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對美好明天的向往,把上職高課當成是一種欣賞、參與,陶冶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熟讀文章后就自然了解聲音上的抑揚頓挫,語氣、語調的變化,做到有感情地朗讀,體驗到文章的情感。
3.3巧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情感
學生掌握知識是以感性知識為基礎的,而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具有形象性、再現性的特點,把形、聲、光、情、意融為一體,拉近時空距離。在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職高課堂上的直觀教學,可以使用各種教學圖片、音頻、視頻、FLASH、教學電影等多媒體課件。通過揣摩這些畫面可以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以豐富教學內容,既可以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創造條件,也可以喚起學生的熱情,收到自然感染的作用。借助音樂創造場景和氛圍能使學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體會到美的意境。
3.4課堂活動豐富多彩,有助抒發情感
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多種多樣,不必固守教師一言堂的模式。只要有利于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各種教法都可靈活運用。主要形式有:講故事、誦讀、學生充當小老師、小組討論、辯論、創造性寫作、課本劇表演等。這種教與學的互動活動既適應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又使他們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往往能收到比預想還好的教學效果。
結論
情感教育的實施不僅僅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還能塑造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健康成長。雖然當前我國在情感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相信隨著情感教育重視程度的逐步提升以及相應的老師情感素質的提高,情感教育在未來一定會取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靜,淺談職高職高教學與情感教育探究[J].祖國(教育版),2013.(5):483.
[2]甘端興,新課程背景下高三職高復習中如何構建興趣化、生活化教學模式[J].中學職高(大職高論壇),2012,(8):127-128.
[3]宋治華.重視情感體驗,激活職高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