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松
摘 要: 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差異化教學在小學數學學科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并且取得突出的教學成果。為此,本文以小學數學為分析對象,探討差異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意義及實施的方法與策略。
關鍵詞: 差異化教學 小學數學 教學意義
所謂差異化教學,實質上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貫徹。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背景、能力等,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任務、方式、方法、練習等,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差異性和主體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與之相適應的發展與進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差異化教學作為創新教法之一,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突出作用。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經歷,深入淺出地探討差異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意義及實施策略。
一、差異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的應用意義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個性、特點,在學習上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數學作為小學基礎教學的重要學科之一,對學生智力開發、邏輯思維及其他方面等能力的培養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學生數學基礎和自身學習能力各異,致使在同一個班集體中,仍然會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的差異。這為差異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實施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從筆者自身教學實際經驗看,開展差異化教學之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促進作用。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經歷時間和實踐檢驗出來的真理。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具有足夠的興趣,數學也同樣如此。考慮到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年齡較小,學習數學的動力主要源自于興趣。而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又恰恰遮蓋數學學科本身趣味性的特點,最終的教學成效自然不盡如人意。而采用差異化教學方式則不然。差異化教學通過將學生分層、分組,并輔之以適合的教學目標、方式、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與其能力、水平相適應的學習點,這對提振學生的學習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大有助益。
(二)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數學新課程改革實施的主要目標之一。與傳統數學教學課堂相比,差異化教學更注重學生個體性和差異性,強調的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有一定的收獲,這與現代數學教育均衡發展的要求不謀而合,與新課標對數學教學有效性的要求一脈相承。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實施差異化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動態發展,并在動態了解中不斷轉變教學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理念。新課改之前,小學數學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統治”已久,教學方法偏重單向灌輸,而忽略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差異化教學模式的“亮點”之一就在于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特點及需求,符合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彰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的學生實施區別化、差異化的教學,既有助于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又有效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彰顯學生主體地位。
二、小學數學開展差異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中,應當如何操作,才能更好地發揮差異化教學的效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呢?作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一)關注個體,合理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小學數學開展差異化教學的前提,也是關鍵。教師可以通過日常測試、階段考試等,摸清楚學生的數學水平,再結合課堂觀察、與學生交流等方式,全面掌握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再據掌握的學生智力、個性、特點及技能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層。值得注意的是,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要尤其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因為現代小學生大多從小受父母偏愛,心理普遍較敏感、脆弱。對此,教師應當采用隱形分層的方式。完成分層后,還需要對各個層級進行動態管理,鼓勵低層級的學生向高層級躍進。
并非一定要相等,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
(二)設置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和學習計劃。
教學目標是教師教學的行動“綱領”,而學習計劃則是學生有序學習的“指南”。在開展差異化教學之前,首要任務就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差異化的教學目標和學習計劃,指導教師開展差異化教學,并促進學生依據教師設定的目標及制訂的學習計劃,循序漸進地學習、進步。比如在教學小學數學“運算律”這一內容時,考慮到班級學生不同的數學基礎和能力,若采用統一教學,則勢必會造成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上的偏差。針對此,筆者就將差異化教學確定為本課教學的主要模式,并結合大綱要求,設置靈活的教學目標。如學習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要求他們熟練掌握運算律,并具備將運算律運用到生活實際的能力。基礎差、能力弱的學生,則要求掌握最基礎的數學運算就行。通過教學目標和學習計劃的設定差異,建立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信心,達到有效“激趣”的目的。
(三)設置差異化教學內容和學習材料。
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內容比較難懂,學生不易理解。新形勢下,數學教師要具有創新精神,通過采用差異化教學突破數學教材在內容上的限制,培養起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比如針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就可以結合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方法,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此外,在學習資料的選擇上,也要遵循差異化原則,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學習材料,從而找尋到最適合自己的。
總而言之,差異化教學既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法之一,又是對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發展與完善,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不可比擬的突出作用。教師應當多加嘗試與實踐,以期發揮該模式最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姜汝亮.關注個性差異,促進學生發展——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差異教學 新課程.小學,2014(10).
[2]郭進紅.差異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