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彬 梅玉香
摘要:事實上,數學知識的獲取以數學問題的提出為基礎,而數學問題產生于數學情境。因此,在實踐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數學情境,讓學生能夠通過情境去觀察、分析問題,能夠收獲更理想的學習效果。鑒于此,本文理論聯系實際,以北師大版教材為根本參考,以小學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就如何創設有效情境,演繹精彩的數學課堂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愿意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境教學 有效落實 策略分析
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對于小學數學中涵蓋的抽象的、復雜的數學邏輯關系,很多學生覺得高不可攀,往往還沒有開始學習,就有了畏懼和緊張的情緒。而情境教學法的有效使用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多樣性,能夠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有助于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提升。同時,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科學合理、恰當有效的使用情境教學法,以此來充分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好數學。因此,本人在研讀了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和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就如何將其落到實處,給出了以下幾點參考策略。
一、游戲情境,寓教于樂,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游戲的內容多種多樣,而且活動形式比較輕松,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歡樂和自由,所以,學生們喜歡玩游戲,而且會自己創設一些游戲。而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也能夠將一些有趣的游戲融入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去,無疑是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這就需要我們注意以下幾個基本點,第一,游戲的設計一定要與教材內容做到密切聯系,做到寓教于樂;第二,游戲的形式一定要多種多樣,給學生新鮮感,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其中;第三,游戲一定要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的動起來,玩起來,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內容。
例如,我在教學“可能性的大小”這一內容時,就組織學生玩了“摸球游戲”,一上課,我就帶來了一個不透明的紙箱子,并告訴學生,這里面有若干個顏色分別為黃色和白色的乒乓球。之后,開始我們的摸球游戲,班里的所有同學輪流摸球,將自己摸出的球記錄好顏色之后放回箱子,下一位同學接著操作,游戲結束,統計了班里學生的摸球結果,30位同學,摸到10次黃球,20次白球。此時,我讓學生們猜想,箱子里白球多還是黃球多?學生會受到自己定式思維的影響,回答到“白球多”。此時,我讓學生又一次摸球來驗證自己的想法,發現,他們摸到了白球14次,黃球16次。這下學生們充滿了疑惑,有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此時,我帶領學生們進入“可能性性大小”的學習,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對可能性有了更準確的掌握。
二、生活情境,預設生成,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的資源庫,很多數學知識的學習來源于生活,最終也是要服務于生活的,所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一些生活情境,以此來讓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讓學生擁有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基本學習觀念,并能夠有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一些生活問題的欲望和能力。而具體如何落實,就需要教師堅持預設與生成的基本原則,也就是說,用生活情境引入,但是,要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探究問題,從而能夠更加集中精力的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索,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率,豐富數學知識體系的學習效果。而這一方面需要數學老師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的眼睛,能夠及時的找到更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點;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生活問題,引入生活問題,并能夠從學生的思路出發,引導學生更好的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教學“扇形統計圖”這一內容時,在學習扇形統計圖的基本理論知識之后,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鞏固,達到溫故知新的學習效果,我就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合作小組,讓學生一起來完成一個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數學探究活動。首先,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真實的交通錄像,錄像的內容是早上早高峰我們學校所在城市某個交通要道車輛通過的情況,要求學生通過觀察錄像,以小組為單位來記錄這段時間內車輛通過的數量,種類,并根據自己記錄的結果來繪制扇形統計圖,并上網查閱一些不同型號車輛尾氣排放量的資料,根據自己的統計結果,給出一些環保建議。這樣一個與實際生活喜息息相關的活動,學生們不僅對扇形統計圖有了很好的把握,而且也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迫切性,而在統計內容,提出保護環境建議的整個過程中,都充分的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故事情境,回歸童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可以說,故事是伴隨著學生長大的,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雖然他們已經屬于大孩子了,但是他們還是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扮演故事里的角色,體會故事中的喜怒哀樂。所以,我們數學教師在實際授課的過程中,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給學生創設一些有趣的故事情境,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一些學習中的重難點問題,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學習效果。而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回歸童心,站在五年級學生的立場其將故事,用幽默生動的語言來吸引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故事的精彩,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學會更多的數學知識。
例如,我在教學“雞兔同籠”這個比較經典的數學問題時,就為學生創設了故事情境。首先,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們準備了兔耳朵和雞冠子的卡通紙片,在上課的時候,我在黑板上寫出了“雞兔同籠,已知一共有84個頭,190條腿,問雞和兔分別有多少只?”看到這一題目,學生們又熟悉,有惆悵,都開始動筆計算,不時的皺皺眉頭。此時,我說到:“請小雞和小兔子們代好你們的頭飾都立正站好,注意兔子要提起前抓哦。”同學們哈哈大笑,并配合著站了起來,這時我說道:“好了,現在頭一樣了,正好是84個,那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條腿呢?”學生輕松的算出來,84×2=168(條),此時,我問道學生們:“少了多少條腿呢?”學生們也輕松的算了出來190-168=22(條),“那這些腿去哪了呢?”學生們哈哈大笑:“被我們兔子提起來了!”這是,我們輕松的算出了兔子有22÷2=11(只),那雞就有84-11=73(只)。之后,在帶回到提問驗證發現非常正確??梢哉f,通過這樣一個學生參與的故事情境,學生們在扮演故事角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快樂,也輕松的學會了“雞兔同籠的計算”,而且印象深刻,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總的來說,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情境教學法的價值也是越來越突出,不論是在教材編寫還是教學實踐,我們教育工作者逐漸加強了對其的應用程度。本文所提出的游戲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三個策略,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發揮的基礎上,促進其收獲更理想的數學學習效果。當然,情境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高質量運用并非幾個策略就能實現的,還需要我們在堅持情境教學不是一個點綴,而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這一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研究,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推動其實現價值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董杰,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的探討[J],學周刊,2015(28):74 - 75.
[2]李俊杰,淺談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09):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