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欣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有效課堂提問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提問可啟發學生的思考,提問教學是進行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是促進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提問,教師也可將學生的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進行動態把控。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提問 數學課堂
前言
課堂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進行思考往往是從問題開始,從提問中產生。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的思考和設計問題,以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腱,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達成高效的教學目標。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當作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對數學課堂的進行預設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學生的角度沒計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才會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也有著重要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展現自己,將主體性得以發揮[1]。
二、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而服務的,課堂提問也是如此。教師必須依據清晰、有深度的教學目標對問題進行設計,有梯度的將問題串聯到一起。所以,教師的課堂提問不是隨意提出的,教師不能講解到一個地方就直接提問。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問題的數量要適中,不能頻繁的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對教師的提問應接不暇。也不能不進行提問,這樣教師無法準確的把握學生知識理解的情況和聽課的狀態。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分清主次,針對重難點內容進行有效提問。教師還要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提高,將問題達成的效果落到實處,避免將課堂提問流于形式。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經常會運用口頭語,像是不是、對吧、有問題嗎等等,學生在回答時都不需要考慮就直接回答,教師要盡量避免說這樣的口頭語,特別是學生的小學時期,學生會習慣性的拉長音回答。導致課堂變得拖沓沒有力量,效率很低[2]。
在學習《線與角》時,教師可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之前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提出這樣幾個問題。“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系?”“什么叫做角?已學過哪些角?”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將之前學過的數學知識梳理,進行知識的整理與鞏固。學生在此過程中復習了以往學過的知識,同時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
新課改提出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照顧到每位學生。每位學生都是班級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如今對教師評價時平均分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衡量標準,教師不應放棄任何學生,同樣,課堂提問也要面向全體學生。有時教師所提的課堂問題過于簡單,全班同學能夠異口同聲的進行回答,這說明全班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沒有問題,也說明了這樣的問題設計的沒有什么意義。有時教師將問題設計的難度較高,全班學生都無法進行回答,這樣的問題也沒有提問的價值。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關注全體學生,并不是只關心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盡量的將問題設計的有層次性,依據問題的難度挑選學生進行提問,盡量做到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例如,對于知識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問一些簡單的基礎性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正確回答問題的成就感,激勵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更好的提升學習能力。對于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針對學生提出一些較難的,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感受自身還存在的不足,更努力的學習數學知識。總而言之,班級是一個整體,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偏不倚[3]。
四、課堂提問要給學生留出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很多教師在備課時對課堂提問進行了設計,在進行實際授課時也將問題提出,但是提出的問題內容較為簡單,有時為了加快課堂教學進度,在對學生進行提問后,索性就進行自問自答,然后象征性的詢問學生是否聽懂,學生此時即使沒聽懂也不敢提出來,教師直接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既然將問題已經提出來,就要將課堂提問的效果落到實處,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主動的探究數學知識,這樣的教學效果遠比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更有效。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不要將學生的思維進行局限,執著于標準答案,否定學生的思考,這樣會嚴重影響學生思考問題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教師要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廣闊空間,從要求學生說向學生主動說進行改變。
五、教師要積極的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的加入到課堂提問中,取決于教師所給的評價。學生回答問題,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學生認真思考的結果,教師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指導,這樣才不會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會主動的與教師進行互動。教師在評價時要注意,不能將學生與好學生、壞學生或是是否聰明進行聯系。
結論
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的課堂提問時,教師不能對學生一味的進行知識灌輸,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思維發展為目標,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學生數學學習的學習過程。教師要通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讓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學生末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能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18):47
[2]李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25):117
[3]李昕,試論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提高提問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4(2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