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南京210003)
淺析新發展理念與網信事業的內在契合
王瑤
(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南京210003)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推進網信事業。新發展理念同網信事業具有內在契合性,主要表現為創新發展提供網信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協調發展推進網信事業發展平衡發力,綠色發展彰顯網信事業的生態價值,開放發展拓展網信事業的國際交流空間,共享發展推動網信事業的成果釋放。
新發展理念;網信事業;內在契合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以新發展理念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總要求和大趨勢。網信事業作為新的生產力,代表著新的發展方向,應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上發揮示范作用。經過分析,新發展理念與網信事業具有諸多契合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創新發展居于首位,具有重要意義。全會站在戰略高度審視全局,適應新時期新時代的發展要求,直視制約發展的問題困境,明確創新發展在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從理論上深入闡釋了創新發展的豐富內涵,從實踐上具體規劃了推進創新發展的實施路徑,為我國實現現代化破解了發展難題、積蓄了發展動力、提供了思想指南。追求創新就是追求發展,謀求創新就是謀求未來。放眼全球,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在于創新,新的一輪科技產業革命蓄勢待發;環視中國,經濟社會正在創新的引領下蓬勃發展。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目前存在的諸如創新能力不足、水平不高、創新人才缺乏等現實問題。“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創新關系到我國前途命運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關系到我國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要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必須堅持創新發展戰略。
對于網絡安全與信息化而言,其本身具有發展方針的引領性、發展模式的先進性、發展技術的前沿性,這一特性決定著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依賴于管理體制機制與核心技術的不斷創新。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要有新動力,互聯網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1]為此,首先,要依靠創新驅動,堅定不移地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鼓勵全社會創新創業,持續提高信息經濟在國民生產總值上的比重;其次,新時期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必須依靠創新對于發展的引領作用,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度整合信息資源;最后,必須依靠創新推動“互聯網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努力實現“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資源優化配置、生產率有效提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升級、經濟結構調整改革。”[1]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要求在經濟社會建設發展中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努力實現發展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協調發展關系到成敗大局。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目標,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戰略布局著眼,平衡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堅持推進協調發展、實現結構平衡,持續增進發展的整體性。協調發展是一個實現從不平衡到平衡的動態過程,分析世界各國家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是從不平衡逐步過渡到平衡。每一次平衡的過程,都是經濟結構、質量、規模升級的過程。但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把握住不平衡的合理節點及時校正,堅持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是國家推動經濟發展能力的重要體現,是補齊短板平衡發力的根本遵循。
協調發展推進網信事業平衡發力。第一,協調發展要求平衡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的關系,網絡安全為信息化發展提供良好發展空間,信息化發展為網絡安全建設提供技術支持。這就要求我們“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1]。第二,協調發展要求全要素全方位的發展,即核心技術、理念、話語權各方面協同發力;全面發展、協同發力是協調發展的根本遵循,為此,不僅要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也需要創新中國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理念、話語體系與話語權。第三,協調發展要求多元主體的協同合作,各主體之間以及主體內部之間的協調互助推進網信事業平衡發展的基本力量;政府、社會組織、企業之間以及各主體內部之間的強強聯合與協同互助,以此整合社會資源,對于推進網信事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綠色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綠色發展是我們黨對于生態環境建設深刻認識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果展示,是構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理論支撐。綠色發展理念要求人類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保持好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發展理念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綠色發展理念作為我們黨科學把握和運用生態科學規律的新思想新理念,明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科學發展的重點領域和有力抓手,為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正確前進方向。綠色發展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提供動力源和支撐點,用綠色倒逼升級,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以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端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具體到國防安全與信息化事業,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網信事業彰顯出其所蘊含的生態價值。第一,國防安全與信息化建設發展有助于推動我國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為我國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生態環境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的和諧穩定,技術的進步以及技術人才的培養,有助于推動“綠色”創新思維的形成,拒絕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思路,用新技術、新方法處理生態問題,將會更好地推動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第二、國防安全與信息化建設有助于推動信息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推動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升級。網信事業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綠色生產方式的發展,逐步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網信事業屬于綠色產業,環保產業,助力實現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開放是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同志指出:“開放推動人類歷史的發展。任何一個民族只有處于開放交流之中并經常與外界保持經濟文化的吐納關系,才能得到發展,這是歷史的規律。”開放是發展的內在要求。經歷閉關鎖國的中國,已經切身體會到了開放發展的重大意義,要想實現國家的獨立與富強,必須堅持對外開放。開放發展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世界各個國家共同的發展基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結合新時代特征的基礎上,創新發展馬克思對外開放理論,更加深入地把握人類社會開放的基本規律,主動順應國內外發展大勢,豐富了開放發展的內涵,揭示了開放發展的重要意義,開展了一系列開放發展的重要實踐,為推進我國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了行動指南。
習近平同志提出,“互聯網的發展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日益推動國際社會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因此,為更好地推進網信事業,必須堅持開放發展,不能“閉門造車”“夜郎自大”。[1]首先,開放發展理念涵蓋主動開放、雙向開放、公平開放、全面開放、共贏開放等重要思想,深化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能在國際比較和競爭中推進技術創新、培養創新人才,使我國國防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發展獲得新動能。只有將我國的網信事業發展置于國際大環境中,我們才能找出差距,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在國際交流中不斷得到啟發,才能提高自己。并且,堅持開放發展可以推動國際互聯網治理進程并在合作共贏中推動世界各國信息化事業的發展。“我們所倡導的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特別是我們倡導尊重網絡主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理念,贏得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贊同。”[1]
共享是五大發展理念的著眼點和歸宿。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美好愿望。“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民為本。”共享發展理念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發展理念,照亮了經濟社會建設的前進發展,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也揭示了當代中國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共享發展理念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這為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發展提出了目標要求,規劃了宏偉藍圖。在共享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健全制度保障,確保全體人民在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進人民團結,凝心聚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厚基力量。
習近平同志提出,“網絡安全與信息化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1]以人民為中心,一切發展為了人民,不僅是我們黨的生命和力量的源泉,更是社會建設發展的根本遵循。習近平同志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推動網信事業,使其更好地造福人民。因此,在網信事業過程中堅持貫徹共享發展理念,不僅有利于信息技術發展成果與公共信息資源的為社會大眾所獲得與享有,還能發揮其最大價值,更好地適應人民的需求,“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1]而且有利于推動信息技術成果轉化,整合為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讓網信事業事業實現最大可能的成果釋放。
[1]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19(02).
【責任編輯 柯 黎】
F124
A
1673-291X(2016)23-0140-02
2016-08-27
王瑤(1992-),女,河北衡水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國家治理與執政黨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