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芳
【關鍵詞】 新課改; 情感教育;教學互動;創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4—0049—01
《語文課程標準》已經施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了,審視當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依然處于困惑中,什么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的語文課,這是我們從教者一直在討論的問題,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問題。
1. 教師制訂與學生相適應的教學計劃。高中語文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要根據學生的特性,制訂與學生相適應的教學計劃,該計劃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還能夠給予那些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深入學習的機會。在教學計劃中主要有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更要有能夠擴展學生思維的教學內容,還要有與高考相連接的具體考點內容。教師制訂適當的教學計劃,不但讓教學工作能夠循序漸進地進行,而且還能夠讓學生科學合理并系統地學習。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到和高考緊密相關的知識,充分利用課堂每一秒,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2. 用預設精選教學內容。在預設時,我們必須做到“心中有人”, 善于控制知識量,擇其精華要點,突出主要問題進行教學,保證用于高效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的時間,使學生很快形成知識和能力的遷移,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新課改的理念下,我們更要注重學生的現狀和發展,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所有經驗投入到情境中去,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3. 巧妙設計課堂提問。我在意教學中每一個設問的細節,在意每一個設問的用詞,在意學生每一次答問的表現,做到精心設問,問題應問在意外處,讓學生在驚疑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應問在關鍵處;應問在延伸處,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讓學生“默默”走向思考,走向表達。為了體現啟發式的原則,達到一種雙邊活動充分、課堂氣氛熱烈的效果,更要迎合、附和學生,循循善誘、層層設疑、步步為營、節節出新, 最后水到渠成,讓人恍然大悟。使語文課成了學生“最輕松、最快樂”的課,成了校園里的“聊天室”。
4. 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5. 教學方法新穎有趣。教有法而無定法,教學中不要墨守成規,要勇于創新,要因文而異,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學習氣氛。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是有效地引起學生無意注意的誘因,也是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的誘因。
6.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對話、相互討論、相互觀摩、相互交流、相互評估和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形式。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時代呼吁教育創新,教育創新,就要有創新性教學,以培養具有主動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人才。通過互動,使高中生在認知、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得到訓練,趨于成熟,加深其對于社會和自我的認識,幫助其建立起外部世界和內部世界之間具有個人發展意義的橋梁,充實和完善其道德觀、人生觀、世界觀,為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互動不只是傳遞信息的過程,更是整理信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過程。真正的互動信息走向應該是多維的,即從教師到學生,從學生到教師,從學生到學生,學生甚至可能直接獲取老師沒有講授的外部信息。
7. 優化教學情境,使學生興趣盎然,教師情緒高漲,就容易產生教學共鳴。①教師在備課時,應深入鉆研,細心品味,發掘出教材大量美的潛因來。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心神“入境”,讓學生受其感染,被其熏陶,得其凈化,獲其美感,達到“勵志移情”、“以美潤心育人”的最佳教學情境。②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會有思,才會去探究。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來質疑,把學生引入問題的情境中,激活學生的思維。③注意課堂教學藝術和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講究導語設計藝術,引進時代活水,增強課堂內容的新穎性和時代感,向學生充分揭示語文和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重視啟發講解藝術,運用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創造教學情境,增強分析課文的啟發性,讓學生懂得學好語文的重要意義。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