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舉高
摘 要 對新形勢下高中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融合的含義、意義、原則及方式進行探討,以此推動高中數學教學的新發展。
關鍵詞 高中數學;多媒體技術;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1-0071-02
新社會形勢下,現代教育迎來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帶來重大契機。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推動著高中數學教學的根本變革,強調教學環境的完善獨特,強調教學活動的豐富多彩。新教育改革形勢下,現代多媒體技術教學成為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要手段,成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將多媒體技術引入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提高高中數學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性,更好地幫助學生達成對高中數學知識的深度認知,更好地實現高中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更好地達成學生學習方式的輕松便捷。
1 高中數學與多媒體技術融合的含義
所謂高中數學與多媒體技術的相互融合,就是以科學、合理的運用手法將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融入現代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將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機結合,以多媒體技術的數字化、廣泛化、標準化、動態化、多樣化等特點達成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合理優化。高中數學教師要學會借助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與集成性等優勢,引導學生充分了解和掌握高中數學知識,要學會借助多媒體技術達成師生之間情感的互通,達成傳統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建立以學生為教學本位的新型教學模式,從而提升學生對于高中數學知識的理性認知和感性思考。
2 高中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融合的重要意義
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勢,使高中數學內容清晰、具體 多媒體技術是信息技術的突出表現,開創了計算機應用的新紀元。以多媒體技術為教學載體,可以將復雜的、難懂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形象的、具體的形式。高中數學教師可以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多樣性和廣泛性改變傳統沉悶的教學環境,營造生動、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讓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可以讓數學知識的理解一針見血,可以讓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
如在高中數學“空間幾何體”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都是借助手工繪畫圖形的方式進行教學,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枯燥。空間幾何教學呈現出明顯的技術化與生動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豐富性、動態性和多樣性,將教學內容以圖片、動畫等形式進行展現,達成學生數學學習的視覺化、幾何圖形的簡單化。
借助多媒體技術優勢,達成更優質的數學教學效果 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加深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通過高中數學的學習,讓學生從中觀察、總結出數學規律,并運用學到的數學原理、定律等解決實際問題。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大多是教師講解數學原理和解題過程,學生被動聽課和接受,對于部分抽象的、難攻克的數學知識很難真正掌握其中的奧秘與技巧,導致高中數學教學效果始終不理想,學生學習成績停滯不前。將高中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融合,能夠極大激發學生主動探求數學知識的欲望,激起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如在高中數學“三角函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越特點豐富教學內容,豐富幾何畫板,同時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和思考,讓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引導下發現數學三角函數的變化規律,發現三角函數的內在聯系。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高中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明顯增強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3 高中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融合的基本原則
技術支撐輔助原則 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中,成為社會各行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基礎技術形式。在高中數學中滲透多媒體技術,是社會發展與教育改革的必然所在。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僅僅是一個教學載體,僅僅是一個技術支撐,不能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但是不能完全依靠其進行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懂得主次之分、輕重之分、本位因果、拿捏得體。
質量第一的融合原則 由于多媒體技術的涉及面十分廣泛,使其打破了傳統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禁錮,使得融合后的高中數學知識范圍得到延伸與擴展,導致教師傳授的數學信息量逐漸增大。但是,數學知識不僅僅是表面形式的理解,強調的是其內在規律的掌握、實際的運用。過量的信息投入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負面壓力,會使學生產生超負荷的學習困境。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與多媒體的融合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基礎,要以高中數學知識的實際特點為立足點,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為歸結點,達成高中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形勢下質量第一的本位原則。
情感溝通雙向原則 課堂教學過程,不是單一的教學過程,也不是單一的學習過程,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過程。在高中數學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過程中,必須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情感共通,必須實現教師與學生在數學知識認知、態度上的一致。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集成性與交互性,提升師生之間的情感雙向交流,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內在吸收和掌握。
4 高中數學與多媒體技術相融合的主要方式
多媒體多變性演示 將高中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融合,借助多媒體的動態性與多樣性豐富高中數學的教學內容,從本源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濃厚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形式對數學知識進行轉化,讓數學知識的講解生動、具體。如在高中數學“解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三角形的三要素通過條形圖像的形式進行展現,讓學生在動態化、實體化的講解中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不同定理。
逐層分解演示 多媒體技術的外在特質可以對高中數學知識進行深化分解,教師要認真理解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和控制性,合理選擇和利用多媒體技術形式,達成高中數學知識的逐層分解,達成知識點的分層講解,達成數學知識的簡單化與清晰化。如在講解各類數學公式或不等式時,教師可以依靠多媒體技術的演示,讓學生深刻掌握其內在的性質。
操作練習設計 高中數學的學習不僅要實現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要實現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練習環節,以多媒體技術為條件編制實用的、新穎的數學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達成數學理論知識的自主建構。
總之,基礎教育改革新形勢下,高中數學教學要進行技術突破,要以多媒體技術為突破口,以學生與數學知識特點為基礎,達成高中數學教學效果的“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石翠紅.淺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
[2]劉術青,田炳娟.轉變高中數學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創新意識[J].才智,2011(8).
[3]季娜娜.高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有效運用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3).
[4]涂紅.新課標下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的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1(2).
[5]鄭金才.高中數學教學銜接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4).
[6]李敏.多媒體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