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潮喜
摘要:本文以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引企入校,深度開展校企合作,構建“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并重”的人才培養體系為例,探索現代學徒制中的五個對接,不斷創新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其他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實踐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2-0027-04
一、現代學徒制的政策理論與內涵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并確定了具體的任務措施,其中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教職成[2014]9號文《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也明確了現代學徒制的工作內涵,其主要內容包括:積極推進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深化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專兼結合師資隊伍建設;形成與現代學徒制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
現代學徒制是學徒制與職業學校相結合的產物。目的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有效性,要求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其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校企實現產教融合要做六個參與:
(1)企業參與招收學生,或者在組建“校企合作專班”時企業要參與面試挑選學生,實現招生招工一體化;(2)企業參與研制人才培養方案,編制課程體系;(3)企業參與開發崗位課程內容,可以是校本教材,或者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如微課、網絡課程、可視化教學資源等);(4)企業參與培養學生,最好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專業技能訓練,提升崗位專項技能水平;(5)企業參與考核評價學生。包括技能訓練過程考核、實習過程考核、行業或職業資格認證考核、就業綜合素質評價等。(6)企業參與學生實習指導和就業安排。
校企深度融合能做到以上的“六個參與”,就能有效實現“五個對接”,踐行現代學徒制,創新培養技能人才。
二、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踐行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
2007年7月,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原塘廈理工學校)通過投標,成為聯想華南區唯一一所合作院校,也是聯想全國唯一一所中職學校合作院校(其他8所為大專本科院校)。合作采用“崗位定向,專班培養”模式為聯想培養LCSE初級工程師,學校與聯想公司按照崗位需求,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由企業根據崗位需求挑選最合適的學生,組成專班,雙方共建實訓室、共同培養學生,學生通過企業認證后,按照確定的崗位開展實習,安排就業,實現企業、學校、學生多方共贏。該模式的內涵可以總結為:以企業崗位選人,以企業要求育人,以企業方法教人,以職業發展留人。這與現代學徒制的要求不謀而合,下面結合我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闡述我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探索與實踐:
1.以服務企業為理想,校企簽定合作協議,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
現代學徒制就要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共同培養,打造校企發展命運共同體,實施校企雙主體辦學體制。
我校在聯想專班成功實施“崗位定向、專班培養”模式后,為更好地踐行服務學生、服務企業的職教理想。學校不斷成功挖掘企業的欲望,又先后贏得用友軟件、立信會計事務所、日本電產、廣東天新軟件、都市麗人、臺灣精英科技、思科網絡等大企業的認同,校企簽定“訂單式”培養協議。目前,學校“訂單式校企合作項目”已達14家,分別是:
電子專業部:雷曼SMT專班、精英維修專班、精成SMT專班、快意電梯專班;計 算 機部:聯想專班、小豬班納專班、思科網絡專班、華為網絡專班;財經專業部:立信會計事務所專班、用友軟件專班、金蝶軟件專班、天新ERP專班。文化藝術部:海霖動畫專班、雄鷹影視專班。
其中,屬于電子信息產業“硬件生產”的有:雷曼SMT專班、精成SMT專班;屬于電子信息產業“設備維護”的有:精英維修專班、聯想專班、思科網絡專班、華為網絡專班;屬于電子信息產業“軟件應用”的有:用友軟件專班、金蝶軟件專班、天新ERP專班。屬于電子信息產業“設計開發”的有海霖動畫專班、雄鷹影視專班。學校通過科學布局,在校企合作對象上合理規劃,使合作項目涵蓋了電子信息產業的硬件生產、設備維護、軟件應用與開發等環節,為電子信息產業鏈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實現專業設置對接產業需求。
校企深度融合,實現五個對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為保證校企合作的正常高效運轉,學校為每個校企合作專班配備了一名項目經理,由項目經理選擇合適的一線教師組建核心團隊,與企業人員一道挑選學生組建專班,設置課程體系,開發課程內容和教材,和班主任一起負責專班學生管理(晨練、晨會、日常行為、宿舍管理等),負責跟蹤學生的實習和就業,負責相應校企合作的所有事務性工作和拓展工作,使校企合作和專班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加細致、到位。校企雙主體聯合辦學的運行機制科學合理,有效實施校企雙主體育人模式。
2.以企業崗位選人,校企共建專班,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
招生與招工一體化是開展學徒制試點的基礎。我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由企業人士參與共同選拔學生,組建“校企專班”。學校、企業和學生之間通過簽訂聯合培養協議,確立了學生又是企業學徒的雙重身份,規定學生通過企業培訓成為“準職業人”,學習期滿考核合格的要按照合同要求進入企業實習、就業。如我校“聯想專班”的學生入學前就要經過聯想工程師的特殊心理測試和計算機基礎知識考核,整個選拔過程較為苛刻,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經過面試后方可成為聯想維修工程師的學徒,進入“聯想專班”學習。學校其他專班也是通過企業宣講、學生報名、企業面試等程序選拔學生,相應推行這種招生招工一體化的選拔機制,使學生進入專班即進入企業,為學生畢業即就業鋪就了“陽光”之路。
3.以企業要求育人,校企共同研討培養方案,開發課程體系,實現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
現代學徒制要求校企雙方實施工學結合培養人才,共同研制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等。
我校堅持以企業要求育人,而企業需要是既能干又肯干的技能人才,要求學生不單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教職成廳[2012]5號文中也明確了中職學校各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分為:職業素養、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兩部分。所以,在課程體系的構建和課程內容的開發上一定要做到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并重,才能更好的對接企業要求和職業標準。我校各專業充分開展企業調研,調查分析各專業人才需求,歸納對接職業崗位和工作任務,基于工作過程進行能力要求分析,最后進行課程對接,科學編制課程體系。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依托企業資源,開發課程與教材,實現課程內容對接職業標準。
如電子專業借助兩家大型企業進駐學校的有利局面,堅持實施“學校+企業”雙主體培養模式,構建了“以能力為主線” 的模塊化、雙證書制課程體系(如下表)。學校負責的能力模塊有:職業素養及基礎應用能力、崗位核心應用能力等;企業負責的能力模塊有:崗位專項能力模塊和專業頂崗實習模塊。各模塊規劃有相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為人才培養提供課程資源保障。
會計電算化專業為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了“課證融合,定單培養” 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與實訓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如下表),實現教學與職業能力要求“零距離” ,教學與崗位的“零對接”。
為了有效實施課程體系,開展“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并重”的人才培養。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大力開發職業素養課程和行業實踐性課程。2008年底,我校就與有大型企業培訓背景的北京瀾海源創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分析了中職生心理發展規律及學習特點、參考企業用人標準、組織校企優秀師資,并結合自身特性,科學歸納出中職生職業發展必備的諸如團隊合作、高效溝通、服務精神等12種職業素養核心能力,其對應的教學內容稱為“職業素養課程”,開發出教材《職業素養能力訓練一體化課程》(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國出版推廣)及相關配套課件,建立起突出職業品質和素質培養的相應課程標準,并將12種能力的教學和訓練分學年安排在正常課程體系中,實施有效的職業素養教育實踐。
在專業技能課程建設上,學校依托合作企業,按照實崗的操作要求和生產標準大力開展行業實踐性課程開發,通過企業提供內部核心課程、校企共同開發課程、校本開發課程等方式加強專業課程建設。近三年學校教師主編、參編的教材達到50多本。
4.以企業方法教人,引企入校,師徒結對,實現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
現代學徒制要求合作企業通過師傅帶徒弟形式,依據培養方案進行崗位技能訓練,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
學校為實現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積極引企入校,聘請企業師傅為專班專職講師,實現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如電子專業將雷曼電子公司價值3000千萬的生產線引入實訓中心一樓,將學生的課堂教學和實操訓練全部放在實訓車間,學生進行分組頂崗輪訓,每組指定企業師傅按照SMT貼片的操作流程和生產標準來授課,實現實崗育人,提升了校企培養質量。臺灣上市公司精英科技也將華南、華中、華東的價值400萬的設備進駐我校實訓中心五樓,創建電腦芯片主板維修中心,采用師徒結對方式進行專業實訓教學,實現主板維修教做一體化教學。動漫專業引進海霖動畫公司設計部、雄鷹影視公司;會計專業引進立信會計事務所等,分別以專家工作室的形式進行師徒結對,開展技能訓練,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
5.以職業發展留人,校企聯合認證,實現學歷證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
現代學徒制要求學生既要拿到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又要考取國家或者企業承認的職業資格證書,特別是企業認可承認的職業資格證書更為重要。自從我校聯想、思科、用友等專班推行企業認證以來,聯想專班每年的LCSE工程師認證率都在98%以上,學生全部由聯想安排到華南區200多間服務站定崗對口實習就業。用友專班學生參加全國信息工程師ERP供應鏈應用認證考試,連續三屆通過率都在百分之百。會計事務所專班推行行業認證,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SMT專班、主板維修專班、天新專班等推行校企聯合認證。專班學生全部接受職業資格鑒定,持證上崗,實現學歷證書對接職業資格證書,為學生提供就業、職業發展提供能力保障。
三、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踐行現代學徒制的成效
1.畢業生實現高水平就業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學校通過探索實施現代學徒制,逐漸走出特色,培養的學生不僅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更練就了過硬的專業技能和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養,踐行企業規范操守,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就業率達99%,特別是校企合作專班學生對口就業率高達90%以上。在我校與地方人力資源局舉辦的人才招聘會上,學校“SMT專班”和“精英維修專班”畢業生更是被精英、精成、技嘉三大主板生產企業預訂一空,實現了高平臺就業。另一方面,學生競賽成果斐然,據統計2008至2014年我校師生共奪得省市420多個競賽獎項,特別是2013年我校電子部3名學生榮膺全國計算機硬件檢測大賽一等獎,實現市中職學校國賽一等獎零的突破,為我校贏得省教育廳頒發的技能競賽“特殊貢獻獎”。2014年我校財經專業部“用友軟件專班”的學生獲得“企業模擬經營”全國總決賽一等獎,2015年第二次榮膺全國計算機硬件檢測大賽一等獎,充分檢驗了我校實踐現代學徒制的成效。隨著我校學生專業技能水平不斷提升,大批德技雙馨的畢業生不斷走向社會,成長為企業的中堅力量,為東莞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2.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大幅躍升
隨著校企合作深入、大量企業元素的融入、師資企業培訓的深化,教師的教育觀念也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和企業性,教師的職業倦怠得到緩解,成就感極大提升。目前,我校開展與職業素養相關省市級立項課題達15項,職業素養講師團隊中有7名已考取國家職業培訓師資格,各類教學比賽共獲省級二等獎以上25個,2012年我校職業素養教師陽海華、黃瑩雙雙獲全國中職“職業素養類”教學設計說課比賽一等獎,享譽全國;職業素養講師還廣泛參與并成為學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心理咨詢室”、班主任隊伍的核心力量。此外,學校還針對立德電子、日本電產等十幾家大型企業員工開展素養內訓工作,開始反哺企業,為企業留人解困。
3.校企合作走向深度融合
學校因為先進的教育理念,創新的職業素養課程體系,整體辦學實力顯著增強,吸引了如聯想、思科、精成等國內外名企進駐,規模從聯想1家拓展到目前14家,諸多企業在我校設立如必富、首利、精成等獎學金,吸引更多學子就讀,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走向深入。特別是我校學生與東莞海霖動畫公司聯袂打造的大型東莞本土原創動畫片《吉祥寶寶》于2014年10月在央視開播,這是學校服務東莞產業發展、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深化校企深度融合結出的碩果。此校企合作成果代表廣東省參加2015年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術技能創新成果交流大賽,并榮獲優秀項目一等獎,為廣東省中職學校爭得榮譽。
4.示范輻射作用明顯
學校通過改革創新,在校企合作育人、海外聯合辦學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學校實現規模和效益雙發展,連續十五年蟬聯市教學質量評比一等獎,2013年學校高分過關省示范校評估,2014年通過全國首批教學合格評估,招生從2011年2835名發展到2014年近6000人。學校電子專業還與新西蘭聯合理工學院達成辦學協議,創立雅思專班,為中職生出國留學和就業圓夢。學校的辦學模式也得到主流媒體高度評價,包括《中國教育報》、《南方日報》、《東莞日報》、人民網、東莞陽光網等主流媒體都對我校的辦學特色和創舉進行了專題報道,其中我校與企業共同開發的職業素養課程被東莞市教育局在全市14所中等職業學校全面推廣,學校領導多次在全國、全省職教年會上做經驗匯報。近五年來到校參觀交流的學校、教育單位超過200家,地域涵蓋長沙、武漢、成都、鄭州、廣州、順德等地。 2012年6月,我校肖勝陽校長分別向教育部魯昕副部長、職成司葛道凱司長等教育部領導匯報我校改革發展情況,魯昕副部長寄語我校堅持職業教育改革,創出廣東特色。
四、努力方向
(1)拓寬視野,學習發達國家成功的辦學經驗,結合學校發展實際,推動現代學徒制的改革向規范化、高水準邁進。
現代學徒制雖然已經在我校全面推行和實踐,但仍處在探索、改進和完善階段,由于各專業校企深度融合的程度不同,推行的效果也不盡相同,要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加強教學資源建設,力爭完善現代學徒制的教學管理和運行機制。
(2)調動多方資源,提高政校行企參與度形成辦學合力,在成功實施“校中廠”模式后,開展利用企業資源,嘗試實施“廠中校”育人模式,實現現代學徒制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僅靠校企的資源、合作取得的成效有限,要充分調動當地政府、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及其他社會力量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實踐中,實現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扶持、行業協會的標準規范、企業的積極參與、社會的大力支持多方合力方能取得突出成效,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小軍等.工學結合: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7(1).
[2]程江平.高職學院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4(19).
[3]陳俊峰.學徒制影響下的學院制——英國大學新聞教育研究[M].華中師大出版社,2014.
[4]王振洪,成軍.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2) .
[5]中國政府網.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EB/OL] .2014-09-05.
[6]中國政府網.國務院常務會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EB/OL].2014-02-26.
[7]李菁瑩.現代學徒制“新余試點” 看上去很美[N].中國青年報,2011-08-29.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