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霞
摘要:當前職業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程度不夠深入,校企之間缺乏統一的認識。作者結合自己校企合作的親身體驗,提出了有利于可持續開展校企合作的幾個關鍵原則和措施。
關鍵詞:企業需求;互助雙贏;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2-0031-02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行各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職業教育需要企業和行業的配合和參與,企業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前景,企業的成長反過來也會促進學校的發展。通過校企合作,合作企業可以優先挑選本學校的精英人才,而人才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學生獲得了實踐機會,提升了技能,也就提高了就業競爭力;學校借助企業這個外力從而得到更好的發展。校企雙方實現了各取所需、按需組合、相互支持、利益共享的雙贏發展模式。
現階段我國職業技術學校的校企合作項目普遍合作層次不深、水平不高,大部分校企合作還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有些地方的校企合作還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并沒有采取實際行動,運作程度較低。而且大多是學校主動尋找企業合作伙伴,企業較為被動,甚至有些不情愿。當然,也有很多學校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探索出了多種合作模式。如訂單式培養、承包企業生產線、企業進學校等,但這些合作模式往往都缺乏可持續性,如何改變這種局面是校企雙方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規。各級政府如何破解校企合作的瓶頸問題,真正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的關鍵,解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體制、機制與模式問題,職業教育就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作為一名專業教師,脫產參與了一個學期的校企合作項目。為企業帶來了很好的效益,也為學校收集了大量的教學和教改資料,取得了校企雙方都滿意的合作成果?,F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還處在初級階段,要想可持續地開展這項工作必須遵循一些原則。
一、校企合作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1.轉變辦學理念,密切關注企業行業的發展
職業學校的辦學主體是各級人民政府,學校的辦學方針往往聽從上級部門的指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不同就在于其行業專業性,行業企業才真正知道這個專業需要什么方面的人才以及人才必須需具備哪些素質,否則只是閉門造車。學校要改變封閉式的辦學觀念,擴大視野,多密切關注行業企業的發展動向,及時調整辦學方向。在進行教學改革和課程設置的時候多聽聽企業的聲音,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快地適應企業,真正為企業服務。
2.主動服務企業,建立長效的溝通交流機制
由于客觀的原因,學校往往要完成教學任務后才能為企業服務。因此,很多學校往往都是學校有校企合作的需求時才會聯系企業,希望企業能夠提供合作機會。但企業由于淡季和旺季的生產周期等原因往往不一定能與學校的教學計劃合拍,導致校企合作不能有效地開展。職業學校要具有前瞻性和開拓性的眼光,善于抓住機會,積極主動將企業請進來,自己走出去,盡自己的可能力求為行業、企業提供服務的領域,將企業視為自身發展的重要因素和合作伙伴,使企業真正感受到校企合作是企業自身發展不可缺少的,有效地激發企業合作熱情和積極性。
對企業來說,社會發展迅猛,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企業如果想在競爭中取勝則更加需要學校的服務和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能為企業提供質優價廉的基層員工,降低了企業招聘和新員工培訓的成本;
②能為企業提供具有真才實學的師資隊伍,參與到企業研發和提供技術服務;
③能為企業提供一個具有無形資產、隱形資源的平臺,無形中擴大了企業的社會影響力;
④能和企業聯袂合作,共同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資源共享,減少了企業的重復投資;
⑤能利用自己有效的資源幫助企業培訓在職員工,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
學校要深入企業,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全方位、多種形式、深層地了解企業的需求,及時、主動地提供到位的服務,最終實現利益互惠的合作機制。
二、校企合作要以互助雙贏為基礎
1.為企業創造效益是校企合作的前提
首先,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技術攻關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針對當前企業人才稀缺,企業急需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實際情況,如果職業學校一些技術過硬的專業教師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為企業設計產品、解決難題,幫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將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而這種研究性的合作是企業長期需要的。
其次,合理安排學生實習崗位能為企業帶來生產效益。學校要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實際。在分析企業實習崗位的基礎上,合理分批地安排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學生在自己合適的崗位上不僅能學到實用的專業技能還能緩解企業短期招工困難,并為企業帶來生產效益。
再次,學校還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為企業做宣傳,擴大企業的社會影響力。
2.為學校培養人才是校企合作的目的
首先,師生通過企業實習可以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專業教師只有了解企業的新技術、新技能、新產品等動向,才能在教學中更好地結合實際把技術問題分析透徹。專業教師也可以在參加企業實踐的過程中積累很多有用的教學素材,為自己的專業教學提供很多生動的案例,強化教師專業技能和素養的提高。
學生通過到企業實習可以提高員工意識和崗位技能。學校課堂老師講授的職業理想教育、職業規范和道德教育只是紙上談兵,學生并不能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個職業人需具備哪些素質。通過企業實習可以讓他們更真切地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員工責任意識。學校的實訓教學多在模擬狀態下分項進行,并沒系統、全面的實戰經驗,不可能全面形成滿足崗位需要的專業技術。同時,學生的在校實習也難以從崗位操作的安全、失誤導致的成本支出、工期要求、材料損耗等方面去考慮,不能獲得真正的實崗體會。通過企業實習可以充分提高學生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專業能力,為將來的就業縮短適應時間,進行無縫對接。
其次,學??梢越Y合企業實際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為學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明確了發展方向。學校的課程開發可以從行業發展趨勢和崗位需求入手,把職業所要求的知識、技能、態度、素養、形象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組織、篩選相關教學內容。校企合作能為學校帶來第一手的教改資料。
三、校企合作要以深度融合為目標
1.協同創新科研工作
科技創新是企業的發展動力,科研教研是提升教師的學術水平和學生的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校企雙方應將協同創新科研作為推進校企合作持續發展的著力點。協同創新科研是企業學校合作開展產業技術創新的有效途徑,可以最大程度好整合企業和學校資源,實現雙方利益最大化。企業可以提供經費和實訓場地給學校做科研或在學校投資建立企業實訓中心,校企雙方將通過協同創新,促進深層合作,將產學合作提高到產學研合作層次。
2.共同組建師資隊伍
通過企業技術人員上講臺和學校教師下企業的雙向流動,可以有效地加強校企之間的深層合作。校企雙方合作組建專兼職師資隊伍,教師到企業直接參與崗位工作任職,企業安排人員到學校擔任客聘教授,給學生上課。實現知識共享和共同培養的團隊工作模式,不但可以促進學校與企業在各個層次上的溝通與交流,實現產學一體化,還可以使得學校自發地調整學校教師的合理結構,從總體上降低學校教育成本。
四、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搭橋引路
教育本來就是一項需要全社會支持、齊參與的偉大事業,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更需要政府干預。在以市場經濟為導向高速發展的社會,校企合作如果缺少了政府指導和支持,僅靠學校單方面的熱忱是持續不下去的。只有政府制定相應的利益機制政策才能促使企業自發地投身到職業教育中來,突破校企合作的瓶頸。
校企合作,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學校要換位思考,站在企業的角度,充分考慮企業的經濟效益;合作企業在追求自身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應承擔一定的社會職責,為社會多做一份貢獻,多開拓校企合作的渠道和方式,增強企業對職業教育的參與度和熱情,讓校企合作真正落到實處,實現校企合作的可持續性發展,以達到校企雙方更大的利益化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楊延.如何使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更加有效地實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 (17).
[3]朱兆平.從企業需求角度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機制的建立[J].職業技術教育,2012(02).
責任編輯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