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華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多功能“四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實踐研究
劉安華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122)
[摘要]作為職業教育的組成部分,高職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目前,校企合作是高等職業院校開展實踐教學的有益探索和實踐,多功能“四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也是校企合作的一種新的嘗試。
[關鍵詞]校企合作;四位一體;人才培養基地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4.072
2006年11月,以教育部頒發《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為標志,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創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辦學質量提高的關鍵環節,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也符合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趨勢。校企合作已成為職業教育辦學的顯著特征,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出路。
1多功能“四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的內涵
目前,關于校企合作的概念,國內外學者有不同的見解,一般認為,校企合作是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開展高職院校與企業、行業等校外機構之間合作,以增強學生就業能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實踐中,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也不斷創新,例如:“訂單式”合作模式、“2+1”合作模式、“工學交替”合作模式等,都是對校企合作理論的有益嘗試。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在吸收校企合作優秀研究及實踐成果的基礎上,與順豐速運(沈陽)有限公司合作,協同創新,經中國物流學會指導,構建了一個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的多功能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它以系統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始終堅持校企參與、系主任負主責“教學與生產管理合一”的管理機制,建立了“產學互動,以產促學”的運行模式,“教學與助學相結合”的育人模式和“校企互設工作室”的技術服務范式,并建成了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作為保障。多功能“四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實現了企業、學院、學生、中物聯四方(位)的共建共管共育共享。其本質在于把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良性互動,形成“雙贏”的局面;其核心是產學合作、工學結合、雙向參與;實現的目標是增強學校的辦學效益和企業的人才競爭優勢,最終的目的是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2多功能“四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的內容及功能
2008年,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與順豐速運(沈陽)有限公司開始商談合作,2009年2007級學生到企業參加頂崗實習,2009年12月順豐公司與該院簽訂校企合作協議,2009—2013年在08-13級學生中共組建了六期“順豐班”,2010年順豐公司在該院內建成“順豐模擬點部”,后轉為正式營業點部,2011—2013年每年引進1萬元“順豐速運慈善基金”,2012年在該院成立順豐速運輸單實訓基地,同時完成“順豐速運人才培養基地”建設。
經過6年多實踐建設,實現了校企無縫隙對接,該基地在該院建設的順豐速運虎石臺點部、順豐輸單室、順豐訂單班、順豐勤工助學基地、順豐見習培訓基地、校內專家工作室、在公司設教授工作站等給學校、學生、企業、學會均帶來了收益,實現了“四位一體”。從學校和學生角度講,實踐基地滿足了學生實習實訓的教學需要,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或假期在輸單室和公司頂崗工作,公司支付一定報酬,同時每年提供1萬元獎助學金,每年近百名同學受益,表現優秀的學生被企業選用,解決了就業問題,學校利用專家工作室和教授工作站建設了“雙師素質”教學團隊;從企業角度講,順豐速運公司基地點部和輸單室從事公司實際業務,經濟效益顯著,為企業培養了后備人才;同時,該實踐基地為中國物流學會提供了較好的研究平臺,為物流行業和企業提供了物流方面的咨詢、診斷、培訓、評審服務。具備了教學、 生產、助學、團隊建設、咨詢服務和培訓六大功能:
2.1順豐人才培養基地—教學功能
2008年年底該院與順豐速運(沈陽)有限公司正式合作,向公司推薦4名實習生,開啟校企合作先例。2009年7月公司又在該院招聘12名實習生,為解決公司崗前培訓和與公司文化對接問題,學院建議在該院成立“訂單班”和模擬點部。隨后于當年9月雙方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下半年經過四輪的嚴格選拔,在該院(包括物流、電子商務、商務管理、國際貿易專業)2008級選拔20名同學組成第一期“順豐班”。該訂單班除完成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外,還需要完成順豐速運公司制訂的教學計劃。該學院與順豐速運公司共同制定144學時的課外培訓課程,主要涵蓋企業文化、職業能力培養、業務操作流程等內容,課程主要由企業專家講授。經過一年的培訓和點部的實操訓練,訂單班的同學到大三離校實習時,已熟練掌握公司收派員業務和輸單業務,可以直接到公司頂崗工作。
2.2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生產功能
以“引入服務、引入管理、引入設備、引入企業”形式與順豐速運公司合作,公司提供設備和技術,學院提供場地,2010年5月在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建成“順豐速運模擬點部”(順豐速運見習實習基地),為物流專業學生實習實訓、就業等提供了實踐崗位,有效解決了物流專業學生實習問題。順豐模擬點部的管理與運營由順豐班同學來完成,他們主要負責學院內部的收派件工作。2011年6月順豐模擬點部華麗轉身成立“虎石臺營運點部”,負責公司虎石臺地區速遞業務。該點部校內業務由“順豐班”同學負責完成,校外業務由公司員工完成,點部負責人負責對“順豐班”和物流專業學生的實習進行培訓和指導。
基于公司速遞業務三大工作內容:收派工作、客服工作和輸單工作以及后備人才培養的需要,雙方研究決定在我院建立“輸單實訓基地”和“客服實訓基地”,形成公司完整的業務鏈,為學生實訓和企業員工培訓提供有效的支撐。
2012年6月在該院成立了“順豐速運輸單實訓基地”,設備及培訓由企業負責完成,基地完全按公司的技術規范建設,該基地既承擔物流專業學生實習任務,又承擔公司部分實際輸單業務,輸單業務全部由校內“順豐輸單訂單班”學生來完成。
“順豐運客服實訓基地”和“嘿客店”的建設正在實施,屆時也將開展公司生產性業務。
2.3順豐勤工助學基地——助學功能
為更好地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引進“順豐速運慈善基金” 設立“順豐獎助學金”項目。從2011年起順豐慈善基金每年拿出1萬元資助我系10名優秀貧困大學生。2012年雙方簽訂了共建“順豐速運人才培養基地”協議,明細了多功能人才培養的內容和運作模式,其中包括成立“順豐勤工助學基地”。此基地包括校內輸單室、寒暑假公司頂崗工作、順豐速運獎助學金等項目。順豐輸單訂單班的同學是從優秀貧困學生中選拔出來的,每期40名兩班輪作。自基地建成以來,在校內提供近70個勤工助學崗位,同學們利用業余時間到順豐輸單實習基地完成輸單工作,平均每月報酬在600~900元;每年寒暑假提供勤工助學崗位40余個,公司累計資助學生20余萬元,幫助了60余名貧困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2.4產學研基地——咨詢服務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院始終堅持共贏原則,在開發實習就業基地的同時,也積極為公司提供咨詢服務,為公司提供了“后備人才培養”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依據方案,在我院組建訂單班、建立模擬點部,有效解決公司后備人才培養問題,節約大量崗前培訓費用;還為公司提供“校園風暴”活動方案和支持,擴大公司影響力和業務量。
2010年該學院與順豐速運企業共同建立的“速遞產學研基地”獲中國物流學會產學批準。該基地具有開展物流研究、運作、實習、實驗等基本條件,近年來承擔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遼寧省及沈陽市物流協會及企業重點科研項目和研究課題5項,積極為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提供物流方面的咨詢培訓服務,支持物流新技術的試驗推廣。該院物流管理教學團隊2名教師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理事、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物流企業5A級評審員,5名理事,常年為物流企業咨詢、診斷、評審。
2.5團隊建設功能
基地利用在公司設立的“教授工作站”和“物流管理專家工作室”,把行業企業的專家、能工巧匠請進來,作為該學院的兼職教師,先后派7人到學院授課;把學院的專任教師送到工作站,到企業一線實踐學習,特別是在校內建立的營業點部和輸單室,為專任教師學習提供了更為方便的條件和機會,提升了專任教師的專業技能,學院有5名教師到公司生產現場頂崗學習,物流專業教師基本掌握速遞公司業務操作技能,從而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學團隊。
2.6培訓功能
經過6年多的建設,基地現有比較完整的速遞業務工作場景,已成為公司東北地區人才培養基地,為培訓兩批儲備經理,共100人;同時也為速遞行業在職人員培訓奠定了基礎。
3多功能“四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的實施效果
3.1促進了專業建設
校企合作是產學結合的重要特色。在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下,企業可以參與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的制定,依據需求調整教學計劃,將學生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將能力與知識相統一,構筑學生的綜合能力。專業建設可充分利用企業優勢,探討以模塊形式組合課程,形成模塊化教學體系。此外,及時了解企業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時將最新科技成果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更新教學內容,將“虛”的內容“實”化,使課程、教學和技術同步進行。
3.2有利于實習基地的建設
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基礎,而學校在實習基地的建設中無論是資金還是資源都很有限。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將企業定點為自己的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現場實習,為實踐教學提供有利條件,保障實踐教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1)整合校內外實踐性教學資源,建成創新型實訓基地。該院將已有實訓室進行有效整合,通過教學設計、生產要素連接,使其成為具有產品生產特征的校內實訓基地,在環境、場地、布局以及設備配置上參照企業的業務流程和操作規范進行完善建設,使學生能夠按照職業、崗位(群)的技能要求得到有針對性的訓練,縮短學校與企業的距離。依托此類生產性實訓基地建成遼寧省創新型第三方物流實訓基地,以訂單培養的形式,達成了學生、企業、學校三方在內的契約關系。
(2)在學院內同類專業的推廣應用和效果。本項目研究成果在院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訂單式人才培養實踐應用,培養了大批物流專業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其研究思路輻射影響了學院站務管理、旅游管理等專業。
近年來,依托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大力推進了教改質量工程建設,建成“遼寧省創新型第三方物流實訓基地”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速運物流產學研基地”、依托基地建成省級精品課1門、省級級教學團隊1個。
(3)在國內職業院校的推廣應用和效果。該院與順豐集團校企合作的多功能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思路、運作模式、管理思想已為順豐集團各分公司和省內外許多高職院校認同和借鑒。順豐集團將此合作模式在遼寧省乃至全國各分公司推廣應用,效果良好。
3.3加快“雙師”型教學隊伍的建設
讓教師暫時走下講臺,在企業中掛職鍛煉,增進專業技能,體會工作崗位對專業知識與綜合能力的要求,為日后在教學中補收集素材,積累實踐教學經驗奠定基礎。校企合作模式既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又豐富了理論知識,有利于“雙師”型教學隊伍的培養。
總之,多功能“四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成功實踐了一個學校、企業、學會三方共建四方共享的多功能校企合作物流人才培養基地系統化建設方案,解決了人才培養基地“如何建好”的問題;實踐探索了校企參與,系主任負主責“教學與生產管理合一”的管理機制和“產學互動,以產促學”的運行模式,解決了人才培養基地“如何管好”的難題;充分發揮了順豐速運基地在物流業領軍優勢,創新實踐了“校企互設人才培養基地”的技術服務范式,通過與校企合作開展技術攻關、員工培訓等項目,真正成為企業戰略合作伙伴,解決了人才培養基地“如何用好”的問題;實踐探索了基地校企合作教學團隊建設機制,走出一條依托生產性實訓基地平臺,成功開展全流程速遞業務培訓基地隊伍建設的新路子。
參考文獻:
[1]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發展研究,2006(7).
[2]丁金昌,童衛軍,黃兆信.高職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的創新[J].教育發展研究,2008(17).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多功能‘四位一體’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實踐研究”的成果,負責人:劉安華(項目編號:JG14EB147)。
[作者簡介]劉安華(1962—),男,山東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