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娟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
高職旅游專業學生職業定向與身體自尊的關系
郭娟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摘要:在體育鍛煉心理領域對旅游專業大學生身體自尊與職業定向的關系進行研究,探討身體自尊是否可以有效預測旅游專業學生的職業定向。方法:基于前人已有的問卷,對問卷修改形成高職院校旅游專業學生職業定向問卷和身體自尊問卷,對職業技術學院291名學生進行調查,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通過T檢驗和方差分析表明,身體自尊、職業定向在性別、城鄉、年級上存在差異。體育活動在性別、城鄉上存在差異。進一步,通過相關分析,結果發現,身體自尊與職業定向和體育活動顯著相關,職業定向與身體自尊的關系主要表現在體育活動增強學生身體自信,而身體相關的自尊主要預測學生的職業傾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旅游專業;身體自尊;職業定向;體育活動
0前言
身體自尊是與社會評價密切相關的“個體對自我身體的不同方面的滿意或不滿意感[1]”,是自我的基礎[2],與體育鍛煉有高度的關聯性[3]。研究表明,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身體自我概念較高[4]。也就是說,高身體自尊的個體對自己的身體滿意度也高。身體條件已被越來越多的旅游專業學生作為是否選擇旅游職業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這些意識趨向卻在不同程度上被學校忽略了。其現象主要表現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僅僅停留在基本運動技能與知識的培養,缺乏有意識地把學生職業相關的教育融入到體育課中。
關于職業定向,是指個體確立職業方向,選擇職業目標,并為此而采取各種行動的過程[5],是伴隨自我概念和職業意識、職業行為成熟發展的過程[6,7]。對于職業定向的探索,主要有職業定向類型的劃分、現狀、影響因素的研究與探討[8,9]。在其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幾乎沒有研究涉及到自我、自我概念對職業定向影響的研究。然而,對于旅游行業來說,身體條件是該職業的基本要求,沒有健康的體質,就很難完成相應的導游工作。依我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規定,參加導游資格考試的第三條中明確提出:必須身體健康。在導游職業的要求中強調,優秀的導游員必須具有強健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旅游企業對導游人員的綜合素質中提出,一名優秀的導游,要有較高的導游服務技能與強健的個人身體素質。郭栩東[10]、文朋陵[11]、馬瑩[12]、日本導游專家大道寺正子[13]認為:導游的基本條件是健康。但是,針對高職學生身體自尊與職業定向的探索并不多見。作為與自我概念關系最為密切聯系的身體自尊,是否會通過體育活動的介入對自我產生積極的影響,來提高個體的身體自尊,從而提高個體的職業自我概念,來鞏固個體職業定向的穩定性是本研究關注的問題。
基于對現有文獻的分析,本研究提出的問題是:身體自尊與職業定向存在某種關系。那么,高職導游學生身體自尊的哪些指標可以預測職業定向?另外,從人口學角度,身體自尊、職業定向和體育活動的現狀如何?研究從體育心理學視角考察身體自尊、職業定向和體育活動的判斷,并進一步解讀三者之間的預測關系,以期豐富體育在職業教育的真正內涵,促進他們更多地參與體育活動,為體育活動參與提供實證依據。
1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導游專業在校大學生和畢業生為例,分別是高職一、二、三年級和畢業生根據本研究確定的調查對象,一年級93人、二年級153人、三年級45人,畢業生30人,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21份,回收問卷 306份,回收率為95.32%,經過逐份篩選,剔除錯答、漏答和有規律做答等無效問卷,得到有效問卷291份,有效率為82.67%。經過SPSS17.0的數據處理,結果顯示,在這291名被試中,男生44名,占總人數的15.1%,年齡從17到26歲,平均年齡為21.3歲;女生247名,占總人數的84.9%,年齡從17到26歲,平均年齡為21.5歲。
1.2研究調查測量工具
1.2.1關于身體自尊的測量。研究采用徐霞等在2001年改變的國外學生身體自尊問卷(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 PSPP ),該量表包含“身體價值感”、“運動技能”、“身體素質”、“身體狀況”、“身體吸引力”5個因子,共30個題項。經過本次調查隨機抽取一個班級40個被試進行小樣本測試,進行結構效度檢驗之后,發現該量表在7、9、14、22、26等題目上有跨多個因子的情況,解釋度不好。特進行了三次降維,將徐霞的高職生身體自尊的5個因子合并整理成2個主因子,命名為“運動相關的自尊”和“身體相關的自尊”。問卷因子解釋的總方差為64.32%(因子負載見表1);同時,對問卷的各因素進行一個月后的重測信度檢驗(表3),所有Cronbach alpha系數均等于0.80。根據Tang(2000年)的觀點,在探索性研究階段,Cronbach alpha達到0.6就可滿足,由此可見,該問卷的一致性程度可以接受。

表1 身體自尊各條目因子分析
注:因子1=運動相關的自尊心,因子2=身體相關的自尊心
1.2.2關于職業定向的測量。基于駱永萍(2009年)《青年人職業定向的實證研究》中的調查問卷共26個題項。本次調查隨機抽取一個班級40個被試進行小樣本測試,先剔除開放性問題17、26題,其余24題經過二次降維的效度檢驗之后,最后保留了職業定向21個題項,將駱永萍的“青年人職業定向調查問卷”改編成3個因子,命名為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學習意識”和“職業傾向”,問卷解釋總方差為57.88%(因子負荷見表2)。將修改問卷進行一個月后的信度檢驗發現3個維度均符合問卷的統計要求(表3)。

表2 職業定向各條目因子分析
注:因子1=職業定向的學習意識,因子2=職業定向的職業傾向,因子3=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

表3 職業定向問卷的重測信度分析表
注:因子1=運動相關的自尊心 因子2=身體相關的自尊心 因子3=職業定向的學習意識因子 4=職業定向的職業傾向 因子5=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
本研究調查問卷經過編制總共包括3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年級和生源等;第二部分為調查對象體育活動自我評估,主要包括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和運動強度。根據前人研究對體育活動參與的度量方法,體育活動=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強度[14]。第三部分為調查對象身體自尊和職業定向問卷。問卷采用5級Likert評價尺度,答案從“非常不清晰”到“非常清晰”,得分數字越大表明對題項的清晰度越高。
1.3研究過程
本研究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從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導游專業在校一、二年級和實習的三年級,以及畢業學生中選取樣本。本研究問卷的發放采用研究人員親自發放的方式于2013年9-10月發放問卷,以班級或個人為單位進行集體、單獨測試,在施測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在填答問卷前認真閱讀指導語。對回收的問卷篩選之后,將有效問卷的數據錄入SPSS for windows(17.0中文版)統計軟件中,并對數據進行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學生身體自尊的特征分析
2.1.1身體自尊的性別特征。為了解學生在自身評估滿意度方面表現出的性別差異,研究進行了T檢驗分析。表4中顯示,男女高職生在身體相關的自尊(P<0.01)、運動相關的自尊(P<0.05)、身體自尊的總分(P<0.01)三個變量上均存在顯著差異或非常顯著性差異。并且男生得分遠高于女生得分。原因可能因為男女生不同的身心特征,男生較女生更愿意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有助于提高身體自尊的得分。

表4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身體自尊在性別上的T檢驗結果表
注:*P<0.05,**P<0.01;下表同
2.1.2身體自尊的城鄉特征。為了解學生在自身評估滿意度方面表現出的城鄉差異,研究進行了T檢驗分析。表5中顯示,城鎮、農村學生在運動相關的自尊(P<0.05)、身體自尊的總分(P<0.05)二個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身體相關的自尊這個變量上不存在差異。城鎮學生在身體活動和身體自尊的總分得分明顯高于農村學生,存在顯著差異性,這差異可能是不同生源學生總體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生活經驗價值取向的不同,對身體自我各個方面的衡量標準存在差異。

表5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身體自尊在城鄉上的T檢驗結果表
2.1.3身體自尊的年級特征。為了解學生在自身評估滿意度方面表現出的年級差異,研究進行了F檢驗分析。從表6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身體相關的自尊(P<0.05)、運動相關的自尊(P<0.01),身體自尊的總分(P<0.01)三個變量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或非常顯著性差異。其中,通過進一步的組間比較發現,畢業班的學生在身體和運動相關的自尊表現最高,而一年級學生在身體相關的自尊方面表現最低;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關于運動有關的自尊和自尊總分指標,二年級的學生表現的最低。這個現象說明,學校的體育開展從一年級到二年級過度中,并沒有產生積極的效應,這可能應該值得引起反思。

表6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身體自尊在年級上的F檢驗結果表
2.2高職院校導游專業職業定向的特征分析
2.2.1職業定向的性別特征。為了解學生在職業定向方面表現出的性別差異,研究進行了T檢驗分析。表7中顯示,除了男女生在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P<0.05)上存在顯著差異以外。其它如學習意識、職業傾向和職業定向總分均不存在差異。這可能是男生在個人的興趣愛好、自我的優劣勢、自我觀念、能力、性格、特長等自我的認知上對自己的清晰程度要高于女生;而女生可能在學習上更關注自己的未來發展有關。

表7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職業定向在性別上的T檢驗結果表
2.2.2職業定向的城鄉特征。為了解學生在職業定向方面表現出的城鄉差異,研究進行了T檢驗分析。表8中顯示,城鄉學生在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P<0.01)這個變量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城鎮學生較農村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優劣勢、信心等方面更清晰,并努力將其轉變為自身的有利因子。但在職業定向的學習意識、職業傾向和總分上不存在差異。

表8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職業定向在城鄉上的T檢驗結果表
2.2.3職業定向的年級特征。為了解學生在職業定向方面表現出的年級差異,研究進行了F檢驗分析。從表9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P<0.05)、職業傾向(P<0.01)、總分(P<0.05)三個變量在年級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或非常顯著性差異,而在職業定向的學習意識方面,年級間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一年級學生在選擇高職專業時往往是憑自己的興趣、愛好或憑直覺,二年級學生在經過一年的專業理論、技能學習后,對自我的認知會有一個新的變化,三年級后,也就是學生的教學實習階段,由于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很多學生對于自己是否能夠勝任導游工作產生了各種疑問,于是,在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職業傾向和總分上存在顯著性。

表9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職業定向在年級上的F檢驗結果表
2.3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體育活動的特征分析
2.3.1體育活動的性別特征。為了解學生在體育活動方面表現出的性別差異,研究進行了T檢驗分析。表10中顯示,男女高職生在運動時間(P<0.05)、運動頻率(P<0.01)和體育活動(P<0.01)三個變量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或顯著性差異。而在運動強度這個變量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一般認為男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要多于女生,男生對自己運動能力的認識比女生要高,對自己身體的認知也較女生更為積極。

表10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體育活動在性別上的T檢驗結果表
2.3.2體育活動的城鄉特征。為了解學生在體育活動方面表現出的城鄉差異,研究進行了T檢驗分析。表11中顯示,城鎮、農村高職生在運動頻率、強度二個變量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其中在運動時間(P<0.01)、體育活動(P<0.01)二個變量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學生在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體育活動四方面上均不存在差異。

表11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體育活動在城鄉上的T檢驗結果表
2.4學生身體自尊與職業定向和體育活動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中職業定向有三個維度,身體自尊的總分有二個維度,把這些維度和體育活動進行相關分析,根據其系數來觀察兩者的關系(表12)。

表12 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身體自尊與職業定向和體育活動相關性分析
從表12的相關矩陣中得知,身體自尊的總分與職業定向的總分,以及它的三個維度(自我意識、學習意識和職業傾向)均存在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從身體自尊的2個維度看,身體相關的自尊和運動相關的自尊也與職業定向的各維度存在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進一步考察身體自尊與體育活動的關系發現,身體自尊與體育活動和運動強度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但是,它與運動時間和頻率沒有關系。
同時職業定向總分與體育活動和運動時間沒有關系;但是,它與運動強度存在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而與運動頻率存在著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5)。進一步對職業定向的3個維度考察發現,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與體育活動和運動強度存在著非常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但與運動時間和頻率不相關;職業定向的學習意識與運動頻率存在著非常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1),與運動強度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5);職業定向的職業傾向維度只與運動強度有關(P<0.01),與其它運動維度都沒有關系。
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導游專業學生的職業定向與身體自尊的總分的關系主要表現在體育活動學生身體自信,而身體相關的自尊主要決定學生的職業定向的職業傾向。身體相關的自尊、運動相關的自尊在預測體育活動時,運動相關的自尊得分為0.05低于身體相關的自尊得分為0.15,可能與本研究中樣本男女比例有重要的關系,高職女生占總人數的85.9%,高職女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更在意身體形態的改變,而不是追求運動技能和水平的提高上。
3結論
3.1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身體自尊的總分在性別、城鄉、年級上存在差異。 高職院男生在身體相關的自尊、運動相關的自尊和身體自尊的總分三個維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在年級上,各個年級在身體相關的自尊、運動相關的自尊和身體自尊的總分三方面,均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
3.2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職業定向在性別、城鄉、年級上存在差異。在性別上,男生在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和職業傾向方面比女生更清晰,女生在職業定向的學習意識較男生更有主動性。在年級上,不同年級學生在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方面上存在差異,在職業定向的職業傾向上存在顯著差異,在職業定向的學習意識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畢業生在各維度上的得分最高。
3.3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體育活動在性別、城鄉上存在差異。在性別上,男女生在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和體育活動三個變量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在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體育活動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女生。在體育活動上,城鎮學生要多于農村學生。在年級上,不同年級學生在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強度和體育活動上均沒有差異性。
3.4高職院校導游專業學生身體自尊的總分與職業定向和體育活動顯著相關,體育活動可以預測身體自尊的總分,身體自尊的總分可以預測職業定向。體育活動的運動強度能夠預測身體相關的自尊、運動相關的自尊和身體自尊的總分。運動相關的自尊主要預測職業定向的自我意識,身體相關的自尊主要預測職業定向的學習意識和職業定向的職業傾向,導游專業學生的職業定向與身體自尊的總分的關系主要表現在體育活動增強學生身體自信,而身體相關的自尊主要預測學生的職業定向的職業傾向。
參考文獻
[1]Fox K R. (1990)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 manual. Dekalb, IL: Office for Health Promotion,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2]田錄梅,李建偉.來自中小學生身體自尊的憂慮及其教育建議[J].教育科學,2003,19(2):35-36.
[3]Harter,5.model of self-worth.Academic Press Competence as dimensions of self-evaluation: Toward a comprehensive In R.L. Leahy (Ed.), The development of self.New York:1985:55-122.
[4]殷曉旺,張力為.大學生身體自我、學業自我與生活滿意感的關系[J].體育科學,2005(2):38-47.
[5]金一鳴.教育社會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52.
[6]駱永萍.青年人職業定向的實證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9:13-25.
[7]王衛一.大學生職業自我概念與父母養育方式的相關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4.
[8]張濟生.素質培養與職業定向[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
[9]莊前玲,等.高職高專學生職業定向調查與相關因素分析[J].護理研究,2009(6):1513-1514.
[10]郭栩東.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旅行社業務的經營特點以及對導游人員的素質要求[J].肇慶學院學報,2002,23(1):54-57.
[11]本書編寫組.導游服務技能[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2:27-36.
[12]馬瑩.旅游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13]王明波.導游心理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1996.
[14]司琦.鍛煉心理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64-65.
[15]Sonstroem R.J, Harlow L.L., Joesphs L. Exercise and self-esteem: Validity of model expansion and exercise associations.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4,16:29-4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Direction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of Tour Guide Maj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UO Juan
(Zhejian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llege, Zhoushan 316021, China)
Abstract: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esteem and occupational direction of tour guide maj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field of physical exercise psychology is made, which discussing if physical self-esteem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our guide major students’ occupational tendency. Method: based on previous questionnaires, the questionnaire is corrected and thus the occupational direction questionnaire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questionnaire of tour guide major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designed. 291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tudents are selected for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data collected is analyzed by SPSS 17.0 software. Result: Through T test and varianc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a difference in the physical self-esteem and occupational direction of different genders,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grades, and a difference in sports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genders, urban and rural areas. Furthermore,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existed between physical self-esteem and occupational direction and sports activ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ccupational direction and physical self-esteem is mainly in that sports activities enhance self-confidence, and self-esteem related to the body mainly predict students’ occupational tendency.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our guide major; physical self-esteem; occupational direction; sports activity
中圖分類號:G804.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624(2015)03-0085-07
作者簡介:郭娟(1975-),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心理學,形體禮儀.
收稿日期:201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