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要素之一,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針對初中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提出了相關的策略,為學生閱讀能力與文學素養的提高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閱讀教學是初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對語言進修更加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實現認識的提高與思維的發展。當前,大部分初中學校的閱讀教學在開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局限與不足,嚴重地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的閱讀能力不足。部分教師試圖通過閱讀教學的改進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
一、培養與提高初中生閱讀的興趣
(一)為學生推薦適合的讀物
適合學生的讀物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1)與當代生活比較貼近;(2)與學生心理比較貼近;(3)與學生水平比較貼近。
(二)鼓勵學生進行閱讀表達
初中生在閱讀完成之后往往會具有表達的沖動,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閱讀表達進行鼓勵。朗讀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情趣與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朗誦比賽等方式,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誦中充分感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初中生個體存在較大的差異,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活動,提高閱讀活動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二、樹立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與能力,讓學生掌握閱讀的主動權。首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能夠更加專心地進行閱讀,在積極的思維互動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與體驗,最終形成具有個性特點的閱讀感悟。其次,幫助學生建立文本語言與自身經驗之間的聯系。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記憶進行啟發與喚醒,讓學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形成直接經驗,對文本中的內容進行更好的理解。
(二)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
學生在對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主動批判性的異構解讀,就是不斷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創造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發現與提出,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與解決。這樣一方面更好地樹立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能夠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三、強化對學生閱讀方式的指導
(一)通過閱讀方法的傳授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初中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掌握了最基本的閱讀方法,但是這些并不能夠滿足初中生的閱讀需求,教師應該強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能夠掌握更加豐富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能夠依據不同的文本類型選擇相應的閱讀方法。例如,在文學作品的閱讀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從對方的角度對內容進行感受與體驗,讓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做到知人論世,引導學生通過資料查找等方式對作者的背景、作品的時代等進行了解,進一步強化對作品的理解。
(二)通過讀書筆記方法的傳授鞏固閱讀效果
1.定期對學生的讀書筆記進行評比與展覽
教師定期進行學生讀書筆記的評比活動,評比出優秀的讀書筆記并進行展覽。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與積極性。
2.對先進進行表揚,對后進進行鼓勵
表揚與鼓勵都屬于評價藝術,在讀書筆記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取得成績之后理所當然要進行表揚,增加學生進步的動力。對后進生也不能夠放棄,要對其進行有效的鼓勵,讓這些所謂的后進生能夠與先進生之間拉近距離,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設計的高質量的問題,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完成了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問題設計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四、實現閱讀教學的梯度教學
設計出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是教學能夠具有梯度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自己的層次上發揮自己的特長。首先,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為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主要的內容包語言的積累、思想感情的體會等。其次,要注重閱讀能力的理解與運用。教師要注重學生理解力、判斷力與想象力的培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初中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相結合而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培養初中生的文學素養與人文精神,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欣.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與課堂閱讀策略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12):189-190.
[2]謝小妮.影響農村初中生閱讀能力形成的負面因素探析:基于對賀州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調查[J].基礎教育研究,2014(20):21-22.
作者簡介:張亞,女,32歲,籍貫:江蘇徐州沛縣,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教師,就職學校:江蘇省沛縣體育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