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習慣了將大量的地理知識傳授給學生,對知識投入了過多的精力,而忽略了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學生在學習結束之后,能夠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并不多。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地理課程也要緊緊跟隨課改步伐,將地理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改變地理教學的教學風格,促進地理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及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生活實例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給學生灌輸大量的地理知識,完全依照課本,沒有涉及必要的課外素材,在教學中沒有滲透實例,學生學習時不能充分地理解,學習結束后也不知道如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雖然說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應該扎實知識功底,但是學生的學習需要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有更好的掌握和運用,另一方面實用的知識學到手,對學生是終身受益的。這種地理教學現狀急需改善,首先就必須革新教學理念,只有保證指導理念的科學性,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科學性。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如何做到地理教學生活化,將地理與生活聯系起來,我有以下幾點看法和大家分享。
一、將生活實例引入地理課堂
要想讓學生理解地理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滲透適當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形態,學會用地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諸多現象。地理學科是科學知識,是經過系統總結得出的科學結論,結論得出都是有依據的,學生應該運用求知的眼睛去探索地理知識的奧秘。
地理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不管是哪個領域,教師都應該引用足夠的例子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實例中理解知識、運用知識,方便生活,密切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之后,能夠學有所得、學有所用,能夠運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培養其對地理學習的樂趣。
那么生活實例從何而來,一方面在每一節課本上,都有相應的實例,引導學生開拓思維,進入相應的地理學習情境。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對地理知識準備盡可能貼切豐富的生活實例,用問題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例如,教師要引入太陽自轉、公轉的知識點,可以問學生為什么我們和南半球國家的季節是相反的,世界上每一個經度的時間又是不同的。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就會運用學過的所有知識,當教師解答問題之后,學生就會發現,原來地理是這么的神奇,學生探索更多地理奧秘的興趣也就被激發了,學生的地理成績也會相應地提高。
二、鼓勵學生到生活中發現地理
初中生的學業安排還不是特別緊張,學生有時間和精力去開展課外探索,地理知識需要學生到實際生活中親身體驗、自主探索,從而收獲更多的地理知識,這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印象更加深刻。既然說生活處處有地理,學生應該從身邊、從自己入手,不能理解的現象就應該想想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是否能用地理知識來解釋。例如街道上街道的朝向,建筑的間距要如何把握,太陽能熱水器如何安置才能更多地吸收熱量,產品推銷選擇何種方式會更加有效等,這些看似和學生無關的“專業問題”,歸根到底都可以用地理知識來解答。
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親近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奧秘,并嘗試運用自己學過的地理知識來解釋日常的地理現象。學生還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生活現象,通過查閱書籍、瀏覽網頁來尋找答案。學生應該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善于發現生活的奧秘,遇到問題要敢于提出為什么,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求知精神,通過日常的知識積累開闊自己的視野,有新的見解和想法及時和同學、老師交流,在共同學習中獲得進步。只有認清地理和生活的聯系,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才能運用地理科學知識來正確看待生活中的現象,不被迷信言論所左右,讓學生用理性的思維在生活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
我們的現實生活離不開科學、離不開地理,學生學習地理能更好地應用于生活,做一個懂地理、有知識的當代學生,能夠將地理學習的收獲轉化為個人的財富,正確指導今后的學習生活。要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教師應該轉換思路,進而正確引導學生,讓師生配合更加和諧默契,共同探索學習的新模式、新方法,使地理知識走進現實生活,拉近了課本與現實生活的距離,讓學生著實感受到地理的有用之處,讓學生發現地理學習的價值,讓
生活做地理學習最生動的素材,讓地理方便學生生活,體會地理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張家輝,徐寶芳.國內對地理課程標準比較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地理教學,2012(14).
[2]張成錦.初中地理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4).
[3]張涵韻.原來地理可以這樣學:淺談初中地理自主學習的方法[J].新課程導學,2014(0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