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斌
摘 要:音樂作為初中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結合初中音樂教學實踐,對有效課堂的打造進行了嘗試與研究,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初中音樂;有效課堂;學習興趣;參與熱情
音樂是初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因此,打造有效課堂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那么,作為音樂老師,如何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打造有效課堂呢?以下是本人對此問題的幾點探究,僅供參考。
一、采用動感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生活潑好動,富有朝氣,而音樂又有著很強的動感,所以利用音樂的動感實施教學,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欣賞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或《黃河大合唱》等作品時,強而有力的音樂氣勢往往能活躍課堂氛圍,震撼學生心靈。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世界著名指揮家的精彩演出片段,讓學生有意模仿指揮動作,感
受音樂的動感,從音樂的節奏、律動、旋律等方面體會與想象,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充分體會音樂的表現力和美感。比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教師可以從音樂創作的歷史背景入手,讓學生明白這首歌曲創作于抗戰時期,為了呼喚民眾的覺醒,通過教師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歌曲的形成背景,從而切身感受音樂旋律的慷慨激昂,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開展互動教學,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師生互動,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更深入地挖掘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價值取向。例如,教學《渴望春天》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設計如下幾個問題:“在你們眼中,春天是怎樣的?”學生的積極性頓時高漲起來,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回答自己心目中春天的模樣。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播放背景音樂或視頻錄像,營造真實生動的教學氛圍,還可以給學生展示花草樹葉的標本,如:迎春花、牡丹花等,讓學生切身感受春天的氣息。之后教師再引入歌曲的教學,讓學生在濃郁的氛圍中學習春天的旋律。由此可見,通過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可以促使學生快速融入相應的學習氛圍,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教學完整首歌曲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一說春天有哪些景物?自己對春天有怎樣的印象?自己印象中的春天與歌曲中的春天有哪些不同?通過簡單的問題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自主思考和動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鼓勵實踐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為音樂教師,要善于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與把握,使學生對音樂本質的認知更加到位。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我們要重視學生對音樂的實踐創作,以及深入理解音樂作品,從而實現音樂新課程價值。”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活動,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賞析能力和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卡門序曲》中A樂段的頓音記號時,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切身感受;在教學C樂段的《斗牛士之歌》時,可以采用形象的斗牛動作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這樣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實踐體驗活動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使他們不再覺得音樂欣賞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四、用多媒體輔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以其獨特的優勢贏得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喜愛,因此,我們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擴充容量,優化教學,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方式得到更大的提高,傳統教學束縛學生的思想,阻礙學生視野的擴展,多媒體教學也可以為教學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擴大學生的知識容量,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欣賞得到自由發揮,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實現思維的拓展和提高,實現音樂教學的目標。在音樂欣賞課中,如果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剪輯,這樣不但可以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簡化工序,節省大量的教學時間,教學效果將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音樂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藝術,可以打動學生的靈魂,觸及心底的那根弦,引發心靈的共鳴,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探索適合高效的教學途徑和教學策略,激發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認識音樂,享受音樂,洞察深層意境,感悟音樂內涵,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賈惠荔.淺析初中音樂教學設計[J].黃河之聲,2011(07).
[2]楊紅光.淺議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水平[J].音樂大觀,2012(0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