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顏俊
摘要:校本教研不僅有助于推動新課程改革與創新,也為新課改政策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創新保障機制能夠為整體推進區域性校本教研提供有利條件;創新運行機制能夠為整體推進區域性校本教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而創新發展機制對推進和提升區域性校本教研質量和水平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校本教研 ?區域性 ?均衡發展 ?行動策略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021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對教師職業素養和教學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整體推進區域性校本教研的均衡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必須要深入分析目前各區域校本教研的現狀,并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創新出科學有效的行動策略,從而真正實現區域性校本教研均衡發展目標。
一、創新校本教研保障機制
1.在教育行政方面要加強校本教研隊伍建設。教育部門要充分重視起校本教研隊伍的建設,可以在本區域內,通過公開選舉的形式,選拔出市級學科領導人,或是中青年的骨干教師來不斷壯大校本教研隊伍。并按照各區域對專業教研員的實際需求合理的配置教研員,不斷強調教研的投入力度,同時也要給予教研員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且要適當地滿足教研員在研究發展方面的成就動機和實際需要,也要努力改善教研員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從而教研員營造出民主、自由和諧的教研環境,同時也吸引更多優秀教師投入到教研工作中來。
2.教育機構方面也要在本區域內成立相應的校本教研專家指導小組,從而使其能夠為本區域內院校的校本教研活動提供科學有效的服務與指導,同時也能夠時刻監控各院校校本教研的實際情況。另外,還要引導各教研機構和人員不斷轉變和創新工作職能和方法,將原本以管理、指導、服務為中心的職能轉變成以研究、服務、參與和指導為主的職能。
3.學校方面也要積極地營造校本教研文化。新課改政策的實施過程也是校園文化推進和重建的過程,而校本教研的探究也離不開校園文化的支撐。教師的校本教研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在研究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相關教育部門的支持,學校領導也要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給予教師一定的支持。
二、創新校本教研運行機制
1.利用網絡構建區域性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一方面可以開展名學科評選活動,一學期評選出幾個優秀課,并以教研室為主,建立縱向和橫向的息息相關的集體備課機制。另一方面,可以組織開展新課程、新理念好新教學為主要內容的校本教研活動。其活動形式不僅要包括教師優質課程的評選活動,校長論壇等活動,還要涉及教研員組織的即席研討和手拉手等活動項目,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方式,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促進教師在教育領域內的行業聯合,同時還要不斷建立健全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從而不斷提升校本教研質量和效率。
2.整合教育資源,構建城鄉教師校本教研學習共同體。為了充分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有效解決城鄉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狀況,為廣大院校尤其是山區院校開展校本教研降低難度。對此,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出臺一些相應政策,促進城鄉教師校本教研共同體的構成。可以根據本市實際師資情況成立名師講師團,并以縣為單位制定課改同行手拉手機制,通過一幫一、結對子等形式,在名校方面,實行城鄉結對;在名師方面,實行師徒結對;在教研課題方面,實行同事合作。同時還可以市教研室為主體,建立校本研究名師指導團,各院校也可以聘請一些教研員直接參與到本院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并對教研活動研究的研究內容和過程中給予一定的監督與指導。
三、創新校本教研發展機制
1.樹立典型,推進校本教研發展。對于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可以將一些基礎條件較好、辦學規模適中、教師專業素養較高的院校視為校本教研的典型,讓其帶領其他教學研究基礎較弱的學校功課校本教研的難關。
2.整合教研力量,推進教研發展步伐。對于一些新課程中的新問題,通過傳統的分析探究方法往往難以得到科學有效的解決,必須通過有計劃的應用性課題研究來分析解決,通過課題化的教學研究形式,使研究內容的實踐和計劃性得到充分體現。同時還要適當地開展一些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工作,并且使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水平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不斷提高。
3.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交流。各院校應該積極組織教師開展一些教學研究活動,從而使教師之間能夠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也為校本教研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條件。各院校可以每年舉辦一次高中校長論壇,兩年舉辦一次初中、小學校長論壇的制度,同時還要開展一些課題研究成果展示會和校本研究交流等活動,為校本教研深入研究起到推動和示范的積極作用。也可以邀請一些其他學校的專家和優秀教師一共開展校本教研研究,從而實現相互交流、促進,資源共享的目的。
4.學校校本教研實施模式。可以采用同僚教練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的合作探索,相互促進、啟發、進步的教學實踐操作模式。這種研究模式是以教學實踐中的共性和突出問題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并引導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研究活動中。可以通過分工寫作形式開展,將教師分成幾個備課小組,然后再分單元輪流設計教學方案,并組織全年組的教師針對設計的各類教學方案展開交流和補充,從而研究出更加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案。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合作形式進行,根據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問題,以及教學設計等方面的不足,集體研討分析,并引導教師積極的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從而使各教師能夠在探討分析過程中尋找到突破點,積累到更多教學經驗和方法。也可以采用沙龍式教研。這種教研方式能夠為教師營造出一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使教師能夠在研究過程中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能夠將教師不同的感受、體驗和經驗進行綜合,從而獲得更加完整的教研成果。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還存在極不平衡的現象,所以各個院校在教育資源的占有上也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必須要加強整體推進區域性校本教研均衡發展工作,對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發展,相關教育部門和院校應該給予教師一定的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并且要對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進行一定的監督與指導,從而開拓出校本教研的新方向。
參考文獻:
[1]李建.整體推進區域性校本教研均衡發展的行動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3,12(2):73-74.
[2]徐勛貴.農村小學區域性校本教研的實踐與探索[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2(5):17-18.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