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霖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北京 100083
?
房產登記信息公開制度研究
呂霖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北京100083
摘要:房產登記信息既是政府信息,又是私人信息。房產登記信息如何公開是理論和實踐中的一個難點。本文通過比較和借鑒國外和我國香港地區的房產登記信息公開制度的成熟做法,提出我國房產登記信息公開應建立官員和普通個人兩套系統、擴大查詢主體和內容的范圍、豐富查詢方式等完善建議。
關鍵詞:房產登記信息;公開;比較;完善
一、我國房產登記信息公開的現狀
(一)立法現狀
我國關于房產登記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物權法》、《房屋登記簿管理試行辦法》和《房屋權屬登記信息查詢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它們較詳細地規定了房產登記信息公開查詢的主體、內容及程序。
(二)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
按照國務院的工作部署,住建部第一期提出要求40個重點城市要在2012年年底建成本城市的數字化住房個人信息系統,進而實現這40個城市與建設部的聯網。2013年上半年,基本上實現了全國40個房地產市場重點監測城市與建設部的聯網[1]。
(三)學界及政府對于建立該制度的觀點與態度
1.學界觀點目前我國許多學者都對該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大家普遍主張:普通公民的房產登記信息屬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不應完全公開,需嚴格限制可公開查詢的主體和范圍[2]。
2.政府態度2015年8月6日,國土部公布《關于做好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國在2017年基本建成覆蓋全國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基礎平臺。政府將房產登記信息界定為政府信息,允許社會公眾公開查詢。
二、美國、德國等國及我國香港地區的房產登記信息公開制度
(一)美國
該國基于公民監督政府評估房屋價值、公平合理地收取房產稅的需要建立該制度。通常,公民可在房產和各地方政府的網站上查詢房產登記信息。便民的是查詢以上信息無需交費和辦理任何手續。
(二)新加坡
在該國,幾乎所有人都能在政府的土地管理局查詢某一房產的詳細信息,如房主的姓名和國籍、房屋交易記錄、有無相關貸款和按揭等,若查詢者愿意支付更多的信息費,甚至可以查到房屋所在地塊的市政規劃圖,由此來判斷未來地鐵線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否會影響到房屋的前景等。
(三)澳大利亞
以新南威爾士州為例,查詢者支付查詢費用(每次12.5澳元)后,即可在房地產登記機構按照權利人姓名或房產地址來查詢房產權利狀況,但對一些特殊人物,如警察局長等人員的房屋是不提供查詢的[3]。
(四)香港
《土地注冊條例》表明建立該制度的目的是“防止秘密及有欺騙成分的物業轉易,以及提供容易追溯和確定土地財產及不動產業權的方法”[4]。
三、上述制度與我國相比較
(一)查詢主體
除德國外,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和香港對查詢主體的范圍均無限制,而我國將其限定為權利人、利害關系人、行政機關、公證機構、仲裁機構,范圍較小。我國將“利害關系人”限定為房屋繼承人、受贈人、受遺贈人、仲裁事項和訴訟案件的當事人,對房屋買賣而言,將導致有購房意向的主體無法在購房前查詢該房屋的登記信息。
(二)查詢內容
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以及新加坡都有詳細的查詢信息,在香港,主要有土地登記冊、注冊摘要、注冊摘要日志。相比而言,我國可查詢的內容相對狹窄。我國尚無法查詢房屋所有人除姓名外的其他基本情況、交易歷史、貸款或按揭信息、市場估價等信息,這將影響房屋交易安全,不利于有效控制房產價格的增長速度。
(三)查詢方式
目前我國查詢房地產信息僅限于現場查詢的方式,即到房屋權屬登記機關、房屋權屬檔案管理機構進行查詢,相較于美國、德國、香港等現場查詢與網上查詢相結合的方式略顯單一。
四、完善我國房產登記信息公開制度的設想
(一)普通公民與官員的房產信息應分為兩套系統,官員的可公開查詢,而普通公民的不能
建立該制度必須合理處理保護個人財產隱私和加大不法財產監督二者間的關系,官員的房產信息因為涉及公共利益有必要予以公開供公眾監督,可專門建立官員房產信息庫,并由紀檢監察機構負責管理,定期向社會公開所有官員的房產信息,同時應嚴格禁止隨意查詢普通公民的房產信息,嚴禁查詢者將房產信息非法傳播或用于不當目的。
(二)擴大查詢主體和內容的范圍
對于官員的全部房產信息應允許我國所有公民進行查詢和監督,以最大限度地達到防止官員腐敗的目的;對于普通公民的房產信息,有必要擴大“利害關系人”的限定范圍,
將房屋買賣過程中的當事人加進來,同時應允許查詢人查詢房屋的交易歷史、貸款或按揭信息、市場估價等信息,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房產交易安全,促進我國房產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豐富查詢的方式
我國可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建立電子服務平臺或者官方查詢網站,也可開通電話、短信等查詢方式,讓查詢者能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的房產信息。
[參考文獻]
[1]何敏.住建部:40個重點監測城市住房信息已聯網[EB/OL].中國新聞網,2014-03-19.
[2]李麗.官員房產信息不屬于個人隱私[J].法制與社會,2013(04):50-51.
[3]趙鑫明.澳大利亞房地產登記制度[EB/OL].中國房地產產權網,2012.
[4]范利平,孫東海.我國香港房地產登記制度的經驗及借鑒[J].法學志,2011(12):86-89.
中圖分類號:D922.1;D92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216-02
作者簡介:呂霖(1996-),女,漢族,湖南永州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法學專業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