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鵬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205
?
關于民法原則與民法規則之間的關系探討
石鵬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武漢430205
摘要: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法治社會進程的加快,確保人們生命財產等權利。其中民法原則與民法規則兩者之間概念不同,但彼此存在包含關系,其中民法原則是民法規則的起源與根本。民法原則要比民法規則有著更廣的適用范圍,并完善民法規則中存在問題,可以直接作為法官仲裁個案的依據。基于此,本文中重點闡述民法原則與民法規則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差異聯系;區別所在;問題分析;適用范圍
一、分析民法原則與民法規則之間的區別
民法規則與民法原則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兩者內容方面的區別
兩者內容相比,民法規則內容更為具體,審判者在民法規則內有著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民法原則內容比較簡略,民法要素及后果在其身上沒有體現出來,審理案件中民法原則可以對審判者進行價值上的不足。
(二)兩者適用范圍的區別
民法規則與民法原則在使用范圍上,民法規則因為具備民法要素及后果因此可以用來處理特定領域的民事行為;而民法原則則沒有這一功能,但其適用范圍卻比較廣泛,具備補充價值的能力。
(三)兩者適用方式的區別
在適用方式上,兩者也存在著明顯的區別,民事個案中可以運用民法規則,當案件事實既定時,案件審理中依循民事規則進行;民法原則則因為本身效力的原因,被應用在更多的范圍內。當效力低時補充民法規則,效力高時對民法規則進行指導。
(四)兩者作用上的區別
相比較于民法原則,民法規則可以有效約束審判者的審理,避免審判過程中出現偏離法律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二、分析民法原則與民法規則之間的聯系
民法原則與民法和規則之間除了區別外,還有著深層次的內部聯系。
(一)參與民事立法程序
《物權法》與《婚姻法》是民法中最普遍應用的兩種法律條文,這兩者的依據就是民法原則與民法規則。這兩者的聯系可以通過一個案件分析:我國山西晉城附近,一位商人死后,其結發妻子被想要爭奪遺產的“二奶”告上法庭,法庭正式受理此案。該案件作為一起民事案件且涉及到《婚姻法》,法官受理官司后,需要體現民法公平正義性及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審理過程中必須依據民法原則中的“公序良俗原則”;此外還需要參考民法規則以確保結發妻子的合法權益。
(二)兩者細則并不明確
民事原則及民事規則都沒有具體文本形式的內容,在運用這兩者時完全憑借法官的個人意志,因此很容易出現偏差。實際中法官必須對案件的嚴重程度進行衡量,依據現有的法律基礎,確保審判中不能超過法律限定的范圍,也不能出現臆想越權斷案,造成冤假錯案的發生。因此立法者應該在制定法律時嚴格規定法官自由量裁權。
(三)兩者蘊含民法精神
所謂的民法精神,主要體現在人性解放、社會道德弘揚以及遵守法律法規等。民法原則及民法規則在運用過程中需要從民法精神出發,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基礎上,符合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所以法官在實際裁判法律案件時,除了做到懲惡揚善外還需要對公民進行一定的教育,確保公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通過弘揚民法精神,才能確保社會法治進程的加快。
三、民法原則與民法規則之間的關系探討
(一)使用民法原則審判系爭案件
目前我國市場現行法中的民法規則,具備相應的法律要素及后果,因此可以用來解決系列民事案件,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不恰當的結果,所以一般情況下會使用民法原則解決系爭案件。上世紀我國改革開放之初,相關法律法規不是很完善,就出現一種很奇怪的情況:房地產開放商具備國有土地使用權但卻缺少資金,他們利用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然后宣布預售期房,等時間差不多選擇攜款逃跑。為了有效解決這種情況,部分主審法院審理案件時會選擇誠信原則作為基準。
(二)對不完全法條的有效補充
實際中對不完全法條的補充可以選擇民法原則。比如我國《物權法》在230條的中有規定:債權人在還款期限到期后有權占用債務人的動產。這種規定不是很完善,還存在漏洞,因此第231條中又規定:債權人留置的動產與債權同屬與法律關系,其中并不包括企業留置的動產。這就是民法規則中不同條列間的相互補充,確保法律條文的嚴謹性。
(三)兩者相互限制及擴充
民法規則使用中受到民法原則的限制,比如合同無效的法律規則受到誠實信用原則的限制,也就是當合同無效時,如果締約人具備惡意,他也無法獲取相關的不正當利益;民法規則使用范圍在民法原則支持下得到擴充,這表現為法律規定“債務人享有第三人權力”,《合同法》中將其規定為“到期債權”,這里的意思是債務人未到期還款,債權人可以就遭受的損失為名,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呢的債權。而《合同法》對其解釋是“具有金錢給付內容的到期債權”,這就是對債務人權力的進一步限制。
四、結語
改革開放以后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相關法律體系也在不斷完善中。目前社會越來越重視運用民法原則及民法規則,但在實際中經常混淆兩者之間的聯系,因此有必要做好民法原則及民法規則之間的聯系及區別,確保應用過程不出現問題,切實做到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以及社會公平正義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文宇.從商法特色論民法典編纂——兼論臺灣地區民商合一法制[J].清華法學,2015(06):89.
[2]周江洪.論民法典透明度的實現及其障礙[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5(06):57.
[3]鄧小云.論生態產品的旨趣及其法制化路徑[J].江海學刊,2015(06):11-13.
[4]王建恩.關于民法原則和民法規則之間的關系[J].法制博覽,2015(29):58.
中圖分類號:D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230-02
作者簡介:石鵬(1991-),男,北京人,武漢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法學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