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華
摘要: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接班人,也是思想教育的前沿群體。他們朝氣蓬勃,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近幾年社會經濟發展迅速,新興媒體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高校更加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在培養大學生文化素養的同時還要引導大學生志存高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本文在此基礎上,研究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構建。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71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6-0042-02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化的構建對大學生的發展有重要現實意義,只有完善大學生思想教育,才能增強其社會責任感,促使其為祖國的復興繁榮奮斗。雖然,近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較快,其建設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實踐也在不斷豐富。但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制還存在一定的弊端問題,需要高校不斷地深入研究。因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有效開展,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跟社會主義理論結合緊密,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巨大,其理論構建根植于認識與實踐的聯系中。
一、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構建訴求
1.適應現代化教育客觀需求。現代化作為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社會變遷流程的概述,引領社會各個層面的變革。在新的教育視野下,現代化教育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向現代教育模式的轉變,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過程,其思維方式和個人行為的轉變就是現代化現象。我們在客觀角度分析,可以明確地得出結論,大學生的現代化觀念,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思想政治的教化、學習灌輸其理念,才能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歸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現代化理念,是其發展的趨勢,因為這是時代與我們這個社會發展的產物,也是其大學學科的現代需求。現代大學生教育是開放性和多樣性的,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學科同樣地要與時俱進。而且,只有現代化的教育手段,才能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讓教師更好地了解現代大學生思想,比如教師通過微博、微信等接受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堂反饋信息。
2.新形勢下的必然選擇。思想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良好的大學環境氛圍,其環境氛圍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力。并且大學環境氛圍可以良好地保障政治教育體制的順利開展,其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并且順著時代的發展,制度在不斷地改良,逐步地優化,新形勢下的環境進程正在開展。只有順應環境的變遷流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地符合社會實際,其開展才能科學規范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衡量道德水平,常常在社交言行中判斷,并不是根據道德規范制度為準則,由此可知,社會道德發展需要大眾自我規范。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社會的人文理念發展,從而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網絡環境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理念,只有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才能弘揚正氣,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準則。
3.當代大學建設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制度建設的靈魂,其制度建設的要求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需要約束其道德素質。大學建設肩負重任,不但要履行培養社會人才的責任,還要完成自身存在的使命,所以大學的建設要跟社會聯系緊密,從而適應于時代發展。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為北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大學的建設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能夠及時地接受當代學術流派思想,適應全球化的國際環境。大學建設還要有先進的理念,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大學文化培育適應于社會發展的人才,其也是大學生存發展的基礎條件。
4.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需求。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還比較分散,主要體現在高校內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關系到現代化大學建設,一個有序、規范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能推動思想政治的教育發展。為此,要建立健全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構,高校需要定期開展教育會議,督促大學生思想教育內部體系的構建。還要積極開展教育工作,更好地凝聚大學生精神,促使其自我革新。從而讓社會對其關注度更高,以此獲得社會各界的支持,來共同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構建現狀
1.制度不健全。體制是教育制度化體系構建的前提,也是規范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據。如果高校制度不夠健全,那么其對大學生的行為規范的約束作用就不會明顯。目前,高校的思想教育體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其制度存在漏洞,比如,沒有相關的配套制度,讓思想政治教育過于的單一化。再次,是思想政治教育制度過于的緊密,這種緊密雖然會讓制度在細節問題上更加的具體,但是可能造成交叉制度的出現,最后造成思想教育制度權責混亂的現象。
2.執行力度不夠。思想教育制度在執行時,要讓其貫徹整個教育機制。制度的實行是為了更好地規范大學生行為,用制度彌補其自身的軟弱性。所以制度的執行,是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目前,執行制度的力度不夠,主要是學校未將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放在管理的首位,因為大學發展的重心問題主要是教學質量和科研問題,這就相應地忽視了學校思想政治實踐活動的開展。高校忽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其發揮的作用不明顯,高校雖然設置了其科目,也在期末的時候進行考核,但是依然達到不到目標效果,學生學習這個科目的目的,更多地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說,高校的執行力度不夠,關注的思想政治角度也比較片面。
3.實效性不強。思想政治教育這個體制流程是比較抽象的,雖然有相對的理論和原則指導,但是在執行中缺乏變革意識,也不能很好地跟進社會發展趨勢,這樣就不能明確地預測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存在的問題,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并不多,針對性也不強。由于沒有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就不能很好地貫徹這一教育理念。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對大學生的影響并不深刻,所維持的教育時效短暫。
三、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現狀原因
1.環境所限。思想政治教育是歷史產物,有一定的統治烙印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轉變巨大,各種思想觀念在這個時代相互碰撞融洽,現在網絡上的拜金現象嚴重,很多領域奉行金錢至上的思想觀念,從而敗壞社會秩序,影響社會公德,這對高校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很容易受到這些不良信息的侵襲。雖然高校是大學生生活的主要陣地,但是社會對其影響是客觀的。
2.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制度是要操作性強和時效性高的,但是目前來看,其教育主體還比較單一,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制度的時候,決策者往往是高校的領導,教師與學生沒有參與到其中,這樣的制度是不健全的。而且,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像是為教學服務的輔助工具。在這個教育氛圍里,人們對知識才能的認可遠遠超過對品德道德的認可。
3.創新力度不夠。創新力度不夠主要體現在管理理念不夠創新,其建設還局限在理論與發展的思路上。只有立足實際、著眼未來,才能建設出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難的機制。
四、完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構建措施
1.完善發展目標,堅持公正性與合法性。完善發展目標,堅持公正性與合法性,就是以此作為思想政治建設的評價標準。保證其目標構建更符合法律法規,適應大學生發展全面需求。這樣的體系,大學生才會自覺遵從,也能得到社會的支持。高校在構建其體系的時候,要充分地認識確立目標的作用,因為目標具有一定的目的和指向性,可以引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發展。高校在確立目標的時候,要從社會發展實際出發,要以促進學校全面發展作為目標追求。
2.優化組織體系,堅持人性化與生活化。堅持人性化與生活化是高校教育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有利于大學培養人才。制度來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歸于生活,只有這樣制度才能切合實際符合現實需求。組織體系的優化有利于思想教育的開展,保證了各種教育活動的有效實施。高校可以多鼓勵敬老愛幼樂于助人的學生,廣泛地宣傳先進人物事跡,把學生融入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中來,讓學生在學校的人文關懷下,更好地規范自我。
3.健全體系,堅持實踐性與靈活性。堅持實踐性與靈活性,就是在處理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因為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影響學生思想政治建設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健全體系,是大學生教育機制實行的關鍵所在,學校可以建設相應的監督機制,明確思想教育者的工作原則和權限,對高校生的思想道德水準做標準要求,有規劃有策略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結束語:
本文淺析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構建,明確了其體系化構建的緊迫性,高校只有正確地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保證此制度的順利實施。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對社會建設的意義重大,只有完善這一機制,才能健全大學生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唐玉琴.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建立[J].中國成人教育,2007,(7):30-31.
[2]權燕峰.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建設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1,23(10):59-59.
[3]王海燕,吳絮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制度化研究芻議[J].高教論壇,2012,(11):69-72.
[4]劉春節.和諧校園構建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安徽大學,2010:10.
[5]高日晨.利用校園網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