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云(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 336000)
?
關于在農村中小學開設舞蹈課程的對策研究
廖海云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舞蹈課程的開設對中小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舞蹈課程的教學更具有意義。因為農村的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具體的條件沒有其他孩子的好,所以舞蹈課程的教學對他們有不一樣的意義。本文通過分析農村中小學舞蹈課程開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困難,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這對農村舞蹈課程的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舞蹈課程;對策研究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可以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在中小學的美育教育中,舞蹈教學也是很重要的手段。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中舞蹈課的開設是很少的,甚至沒有,我們只看到音樂課和美術課。這種現象的出現會導致美育教育體系的不平衡,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極其不利。舞蹈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它的教育能夠塑造青少年優美的體型,另外對他們的外形氣質有很好的提升作用,這樣就能全面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觀念及情操以及他們的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在不斷地變化,在教育領域,除了對專業知識的重視,學生的藝術素質也開始受到關注。在我國,舞蹈課程的開設還不是很完善,在一線城市,學校可能開設了舞蹈的興趣班供學生選擇,但在農村的中小學中,則多數孩子連舞鞋都沒見過,更談不上上過一堂真正的舞蹈課了,同比其他發達國家,在這一方面則顯得落后許多了。早在1994年,美國就出版了一套藝術教育標準,其中在舞蹈教育方面寫得很規范。標準里面規定了學校要規范舞蹈教育,將舞蹈課列為必修課,這個關于舞蹈教育的規范是根據青少年的特點來制作編寫的,非常具有針對性。另外德國對中小學的藝術教育也比較重視,在德國的眾多中小學校基本都開設了相應的音樂舞蹈課,很重視音樂與舞蹈的結合,并且音樂舞蹈課程的開設都是從小學開始的,從小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培養他們對美的欣賞和追求。
(一)舞蹈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如前面所說,當今中國的農村學校有很多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導致很多的留守兒童都非常的膽小、羞澀,對自己缺乏自信心,舞蹈課程的開設能從訓練他們的形體中提升每個人的自信心。
(二)舞蹈課程的開設能塑造良好的形態,促進身心健康
因為農村中小學各個條件有限,舞蹈課程的開設對他們很有意義。在舞蹈的訓練中,對學生的各方面都很嚴格,各種形態比如:挺胸、收腹、抬頭等能讓學習者身體放松。對青少年來說,他們正處于身體的發育階段,嚴格的姿態訓練能讓身體保持良好的形態,為優美的形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對他們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響,寬松的心理態度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更好地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對身心的健康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三)舞蹈教育可以增強集體意識
在農村中小學的舞蹈教育是集體性的,一般有舞蹈比賽的機會肯定都是集體參加。在這樣的集體表演過程中,能夠促進所有學生的交流,大家有共同目標,就會朝著目標一起努力。如果舞蹈比賽成功了,大家都會有成功感,因為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表演沒有成功,對大家也會有激勵的作用,爭取在下一次表演得更好。所以這種集體的活動能體現出團結的力量,舞蹈比賽過程中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增強集體意識。
(四)舞蹈教育可以提高藝術修養
舞蹈是藝術的表現,是多種藝術的結合,所以我們不能單純地把它看成是動作的表現。在舞蹈中,可以結合各種因素,比如音樂、美術等,完成舞蹈獨一無二的過程,通過長時間的教育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習者的藝術修養,更能培養他們藝術的運用能力。
在農村中小學的舞蹈課程開設中,肯定會出現很多問題和困難,而最大的困難就在于舞蹈課程的教材、師資力量和場地。
(一)舞蹈課程的教材設置不完善
在全國提倡的素質教育中,舞蹈也應時推出了幾套素質教育的課程,但內容較偏向于城里的孩子,動作也稍有難度,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并不能很快就學會。
(二)中小學舞蹈課程的教學老師的配備不到位
在農村,學校的整體條件都比較差,學校是不可能給每個班級配備一名舞蹈教師的,甚至很多學校連一個學過舞蹈的老師都沒有,所以在農村中小學中,舞蹈教師是非常少的,這對舞蹈教學很不利,老師的教學壓力也比較大。
(三)場地限制
在農村開設舞蹈教學最困難的就是場地,由于農村的條件有限,不可能有專門的訓練舞蹈的場地,老師在舞蹈的教學中只能在一般的操場上或者教室里,沒有特定的舞蹈室對學生的形體鍛煉是沒有好處的。另外在操場上對舞蹈進行教學在理念上跟體育課差不多,讓學生區別不了體育與舞蹈的不同。
(一)將舞蹈課程設置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和音樂或體育課同步進行,解決時間和師資的問題
在師資的問題上,如果說給全市所有的農村中小學都配備專業的舞蹈教師,那肯定是不現實的。但是,我認為每所學校的音樂老師和體育老師可以擔此重任。由政府組織各個學校音樂、體育或者有能力的教師進行培訓,再大范圍地推廣。我認為農村中小學的舞蹈教學可以分兩塊進行。一是將舞蹈語匯與音樂教學相結合,音樂課上,教師可以根據音樂的主題,用舞蹈的語匯向學生闡述音樂的內容,并通過簡單的舞蹈肢體動作的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輔助學生歌詞的記憶,還可借助舞蹈的欣賞,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二是將舞蹈和體育課結合,在體育課的時間里安排一定的舞蹈內容,因為舞蹈也是一種運動,對學生來說,是比柔軟體操更完備的一種體育課程,這不僅使舞蹈教育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空間,而且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師資和時間的問題。此外,從長遠角度來講,解決師資還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當地教育系統與培養中小學教師的職業學校取得聯系,在學校就開設舞蹈的選修課,從源頭上解決農村中小學師資的問題。
(二)結合學生特點編寫教材
我認為教材的選用應該結合農村的特點,根據我國推行的校園集體舞進行簡化,分級進行,如中小學每一個年級都有一級相應的教學內容,這樣就不至于所有年級的學生都學一樣的內容了。而且根據年齡段的不同來制定相應的難度。當然,要使它變成像廣播體操一樣的簡單便于大部分學生接受。適合農村學生的舞蹈教材研發需要政府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需要政府組織專業的舞蹈教師進行改編,制作成光碟發放到各個學校。
(三)場地問題
當然,在音樂課和體育課同步進行的舞蹈訓練中,場地是不存在問題的,但為了體現舞蹈的特色,也為了讓學生能看到自己的舞姿以及不足,標準的舞蹈房還是需要的,根據農村學校的特點,只需將其中的一間教室裝上鏡子把桿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不僅在下雨天能在室內練習,不影響上課,還能在需要排練演出節目和比賽時派上用場,一舉多得。
(四)建立考評機制
一般好的教育都要對課程建立考評機制,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和提升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建立有效的舞蹈考評機制,才能讓舞蹈的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舞蹈的考評應該和其他課程一樣,把測試的結果記入每個人的檔案,了解學生們的狀態,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
我們都知道農村中小學的條件都很艱苦,他們沒有更好的條件像城里孩子一樣參加興趣班,可是很多孩子對舞蹈有很強烈的興趣,因此我們不能淹沒了孩子的興趣愛好,我們要在有限的資源中尋找對孩子最有利的幫助,我們要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在學校開設舞蹈課程是很有必要的,讓他們跟其他孩子一樣都享受一樣的教育,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合作意識和健康的個性。
參考文獻
[1]吳偉.農村教育現狀淺析[M].江西:江西教育學院,1999(05):23-24.
[2]行濤.新課程教學法[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19(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