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飛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
淺談長笛教學中的基礎訓練
鄭云飛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摘 要:在教師傳授學生長笛演奏技能的范疇里,基礎訓練(氣息、技巧、吐音等)占絕對重要的地位。本文針對如何使學生快速并正確的進行長笛演奏的基礎練習展開論述。
關鍵詞:長笛;基礎練習;演奏
現代長笛教學中,大體處于一種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并加以新方法的形式。在傳統的教學中,一般分為長音、音階、練習曲、樂曲這幾部分。而這幾個部分又可以完全的解刨開來,并加以發展和變化,做到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專門針對練習中阻礙學生演奏技能的問題來選擇具體的練習方法與樂譜。基礎練習(Basis exercise)是演奏者每天必須做的練習。下面分別就以下幾點來分析基礎練習的部分,如何做到細致,有效。
管樂演奏的根本及最重要的部分便是氣息,氣息的運用直接決定著演奏水平,是管樂演奏者的重中之重。簡單的來說,長笛演奏就是將氣吸進來再吐出去,而呼吸則是我們人類每時每刻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因為一直在做,所以很少有人去注意它。有很多人將呼吸想的非常復雜,其實在長笛演奏中的呼吸就像我剛說過的把氣吸進來再吐出去那么簡單,而同時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條件的不同,所要注意并練習如何將氣吸進去再吐出來是有一些復雜的,這其實并不矛盾,因為我們要去做的恰恰就是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把簡單的東西稍微復雜化!我們可以試著做一下,當氣被吸進來之后人身體其實是不舒服的,而在慢慢的把氣吐出來的時候是舒服的,正如嘆氣一樣。在長笛演奏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吐氣,所以長笛演奏應該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首先先分析一下怎么樣把氣吸進來。我們最常說起和聽到的一個詞便是“低吸氣”或“深呼吸”“氣下沉”,意思都是一樣的,就是將氣吸到最低的位置-小腹,這樣小腹就成了控制氣息最重要的部位。下面會具體分析如何鍛煉小腹對氣息的控制能力。再說一下吐氣,同樣還是和小腹有關,直接控制這氣息的流量與速度。那么除了肚子以外的胸腔和嘴部呢,這些部對很多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是在阻礙呼吸的,所以我認為更多要去想的并不是這些部位去做什么,而是不去做什么。
氣息的練習方法有很多,此類的練習曲也很多,例如法國著名長笛演奏家教育家馬切爾·莫易斯(Marcel Moyse)的《音色練習》(De La Sonorité)、德國著名長笛演奏家彼得-盧卡斯·格拉夫(Peter-Lukas Graf)的《20首基礎練習曲》(Check-Up)等。本人認為,此兩本練習曲非常適合作為針對氣息的每日練習。與很多其它練習曲不同的是,這兩本練習曲都附有文字講解,很多學生和老師容易忽視這些講解,而恰恰這些文字正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指導學生該如何正確的做練習,例如如何吸氣,演奏時身體的狀態、如何對音進行處理(漸強或減弱)等,若學生完全按照作者所給的方法去練習,將會得到很好的效果。了解之后的下一步就是做到!例如馬切爾·莫易斯(Marcel Moyse)的《音色練習》(De La Sonorité),第一個練習是強弱練習。名為強弱練習,而最終目的仍然是氣息和腹部控制力的練習,所以要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最大化的漸強及減弱。有些學生開始的時候做不到60拍/分鐘,那么就可以稍微快一點開始,慢慢的將速度減慢下來。總之細致、努力、認真的氣息練習是學生練習長笛的根本。
技巧主要指手指的技巧,而因著音符的不同變化也會給氣息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手上的技巧和氣息也是密不可分的。我國專業長笛演奏的學生大部分技巧都會比國外的學生強出一些!但是演奏任何樂器在技巧方面最終的目的卻不是快,而是對!技巧的練習是最顯而易見的,簡單的說,在練習十遍之后就一定會比練習一遍后要熟練的多,但從不熟練到熟練再到完全掌握,這樣的一個過程卻是有著很多種方法,使用正確的方法去練習既會達到快速掌握其演奏技巧,并有著與其它演奏技巧上相關聯的作用。當然長笛的演奏技巧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形式,具體問題還需要具體解決。手指的技巧練習相對于氣息練習來說會簡單的很多,因為都是些實質性的練習,提到手指的技術,就一定要提到一個字:慢!慢練和放松是技巧練習中最基本的要素。若想要手指按鍵靈活,速度快,就必須要從慢練起。放慢速度去演奏,猶如一個放大鏡,會清楚的在演奏或練習的時候看到并感受到每一個音的特點以及音與音之間的關系,并會使手指更加敏感。由慢漸快,是將技巧做到完全、正確掌握的必經之路。演奏技巧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廣泛,有很多練習曲集以及專門針對長笛演奏技巧方面的練習書籍。其實,只要掌握了技巧練習的方法,隨處都可以作為提升技巧的練習。例如,當你遇見四個十六分音符為一組的時候,這種節奏型是經常會出現的,也是非常普遍的。在學生一遍一遍重復練習的時候,其實有很多辦法可以讓你更快的達到演奏目的。例如,在這樣四個十六分音符為一組的節奏型里,首先當然是放慢速度,然后可以試著把第一個和第三個音變成附點十六分音符來演奏,那么第二個和第四個音就變成了三十二分音符。這樣演奏起來其實就是將部分音的演奏速度提升了一倍。我們專業學習長笛的學生都不會陌生,在平日里練習的基本步驟:長音-音階-練習曲-樂曲。在演奏技巧方面更多的是練習曲,因為練習曲會專門針對不同的難點來進行練習。音階當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但作為手指靈活的練習,音階練習只是最基本的。將技巧剖開,我們可以看到大概這幾項:全音階、半音階、二到八度不同音程、上下行級進、琶音跳躍、顫音、等,每一項都要單獨去練習。在我們平時演奏的時候會發現,哪些手指不夠靈活,比如無名指、小指;哪些音域演奏比較困難,比如高音區的快速演奏,這些都是需要單獨去練習的,有趣的是當高音區域練習熟練后,你會發現其它的音域演奏起來自然會運用自如!
這里所說的吐音并不是單獨指每一個音的吐音,而是音與音之間的結合(Articulation)。在長笛演奏中每一個出現的音無非只有兩種可能:吐音和被連音,而其運用方法卻又著很多種,吐音中也會被分為跳音、頓音、保持音等,而每個音在不同的樂句中所運用的吐音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推薦一本Trevor Wye的《Articulation》(長笛練習曲集中的第三冊),這本練習曲針對于長笛演奏中涉及到個各種吐音與連接。再回到吐音,管樂演奏都有吐音,而吐音到底是什么?有很多人會認為吐音就是用舌頭將音或氣息吐出去,我認為更恰當的解釋應該是移開阻擋氣息的舌頭。如果把吐音放慢,首先是舌尖置于兩唇之間,或上牙處(在不同方法的吐音演奏中,舌尖的位置也不同),因為舌頭放置的位置阻擋住了氣息,然后將舌頭縮回或撤離使氣順利的從口中出來,這便是吐音,這也是舌頭在長笛演奏中唯一起到的作用!吐音的演奏方法在不同情況下有Tu、Dü等,舌頭的動作與速度也在不同的演奏風格上有著不同的方法。在說說雙吐,雙吐其實是一種輔助的演奏方法,本人在長笛演奏與教學中總是本著這樣的原則:在可以單吐演奏的情況下就不去用雙吐來演奏,但這并不等于不需要去練習雙吐!因為雙吐的兩個吐音的音色是有差別的,所以在演奏起來不夠完美,但有些速度特別快的樂句就一定要用雙吐來演奏,包括三吐,其實就是雙吐的不同組合,在練習的時候每一種組合都需要去練習。吐音與連線的各種不同方式的組合在長笛樂曲里千變萬化,只有在大量的、不同類型的、不同速度的練習之后才能夠掌握并運用自如。
基礎練習中有著必不可少的兩樣幫手即是節拍器與校音器,這兩樣學生們基本都知道卻不重視,在練習的時候節拍器與校音器的重要性是無法替代的,也是正確練習演奏的幫手,正確使用、經常使用會使練習的效果與效率有著快速的提升。人們經常會認為演奏技巧是相對于樂感來說的,其實這兩者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確是相輔相成的。正確的去練習并掌握演奏技巧是為了更好的去演奏音樂,而樂感在理論都是可以從演奏技巧上面體現出來的。不要忽視基礎練習,合理的規劃每一天的基礎練習是對演奏者每一天營養的補充,不要為了練習而練習,要真正的了解為什么練、練什么、怎么練、練的怎么樣,在基礎練習中尋找樂趣,大量的充實自己的演奏水平,長久堅持,必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