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瑩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
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分析
梁 瑩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摘要】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音樂人才基本技能的培養,對音樂人才審美能力的教育教學也要引起強烈關注。在音樂教育中推行音樂審美教育不僅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也是學生其它綜合素質同步提升的重要保障。以下,本文分析了以審美為核心在音樂教育中的意義,對如何開展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希望為促進音樂教育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審美;音樂教育;改革
音樂作為專有名詞,既代表音樂的現象,也是一種音樂的文化,與此同時,也可將音樂視為一種審美的方式。審美作為一項技能,是人們對世界上不同事物在情感認知上的一種方式。通常,我們以樂理與作曲技術以及音樂旋律、音色等來衡量音樂的優劣,事實上,音樂是經過歷史發展,時代文化觀念所形成的藝術形態,僅以技術性指標來衡量顯然是不全面的。而審美是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感受,在音樂藝術中滲透審美技能是音樂藝術帶給人精神感受的直接表現,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音樂表現通過審美向人們傳達出形式多樣的審美感受。
(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培養其對事物發展規律以審美態度感受和想象的能力。在音樂教育中審美心理的構建是提高學生對音樂感知、創造與想象力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對學生聽覺藝術的感官反映,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能力。學生在聽覺意象中靈敏的感受到音樂的構成變化,從中得到或愉快、或憂傷的情感體驗。其次,在音樂作品中多表達了作曲者深層次的內涵,需要學生認真感受與體會才能領悟,以審美教育為核心進行音樂教育有利于啟發學生思維能力,以豐富的想象去感受音樂創作者傾注的情感。
(二)激發學生創新能力
音樂在帶給學生感官刺激的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觸發學生的靈敏度與協調性。通過以審美為核心開展音樂教育,能夠最大限度的使學生感受到心靈放松,從而引導學生思維創新,激發其創造能力。
(三)幫助學生塑造完美人格
優秀的音色作品在某一方面呈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在無形中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以審美教育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中,學生本能的對音樂產生審美需求,通過對音樂美好一面進行審美體驗,潛移默化之中實現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一)樹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
樹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學理念是音樂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即以學生的內在需求為需礎,在音樂教育中關注音樂的非功利性,指導學生基于審美的角度來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于潛移默化之中以音樂的審美功能、完善自我認知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在貫徹實施中要意識到審美教育對于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意義,關注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在音樂教學中關注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等教學內容在學生審美體驗中的有機滲透,基于學生審美心理以及審美特征,進行審美教育。
(二)教育工作者提高審美教育能力
作為音樂課改的主導者與實踐者,音樂教師即是音樂教育工作者,也是美的傳播者。音樂教師自身審美教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音樂審美教學目標的達成,對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成效起到重要影響作用。因此,落實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要關注教育工作者審美教育能力的提升。
首先,應通過不斷的音樂教育實踐,結合我國當前音樂發展水平,借鑒國外成功音樂教學方法,關注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創新音樂教育理念,不斷嘗試新的音樂教學方法,以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及創新思維能力。
其次,從關注教學結果向關注教學過程轉變。一直以來,音樂教學效率的高低都由學生成績的好壞判定,而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的轉變、思維方式的發展等都未引起教師的關注。長此以往,可能出現知識技能、情感技能與專業技能等能力的分裂,不能體現音樂教育的情感教育價值。在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中,教師要將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學生個性特點,潛在才能發掘上。在教育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以及音樂表現能力,將抽象的審美體驗對象形象化、生動化。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學重點與難點,以情感體驗的角度著手,強調對音樂教學中音樂作品體驗與分享的過程。
最后,提高師德。作為一個專業的音樂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同時也要提高師德素養,通過及時關注最新教育理念,提升音樂教學基本功,以愛心、耐心、奉獻精神開展音樂教學活動。
(三)創新音樂教學方法
社會在不斷進步,只有不斷創新音樂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要緊跟現代教育發展步伐,把握最新音樂教學動態,融入以多媒體為主的現代化教學手段,體現音樂教育的藝術性,使學生在充滿審美意境的教學過程之中,得到創造能力與發散性思維的提升。音樂教育是聽覺感受與心靈體驗的過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創新,激發學生對美的感受與追求。傳統音樂教學強調音樂理論與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情感體驗,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要關注到教學的情感性,教師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交流溝通。其次,加強學生教學體驗,增加審美實踐。如提供一部經典音樂作品,輔導學生尋找它的不同版本,對比不同版本之下的作品的情境與感悟。再次,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對不同音樂的特點近距離的感受,提供學生參與音樂創作與演出實踐的機會,為音樂審美教育增加說服力與感染力。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對學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宣泄也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我國對藝術教育的日益關注,音樂教育的價值功能也逐漸得到大眾的認可。作為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樹立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對促進音樂教學改革,提升音樂教學效率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參考文獻
[1]王秀萍.兩種音樂教育價值交疊下的一種經驗的音樂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11(5).
[2]阮瀟靜.郭聲健.國民音樂教育不應以審美為核心嗎?——與杜亞雄先生商榷.[J].藝術百家,2012(5).
[3]陳烈虎.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探討[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