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東
(太谷縣職業中學,山西 晉中 030800)
?
提高職高歷史課堂趣味性的幾點思考
田建東
(太谷縣職業中學,山西 晉中 030800)
摘要:隨著學生社會化現象的日益普遍,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再加上升學壓力依然存在和職高學生的特殊性,職高歷史課堂中學生厭學情緒較高,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成為每一位教師努力的方向。歷史教師只有關注學生以學生興趣和需求為標準,關注自身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人格修養,關注社會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才能真正改變枯燥的歷史課堂教學,這樣歷史課才能承擔起應有的歷史責任。
關鍵詞:歷史課堂;趣味性;思考
0引言
屈指算來,從事高中歷史教學已有七年有余?;叵肫饋?,當初是懷著激動而充滿欣喜的心情進入高中歷史課堂的,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改善歷史課堂教學,力圖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去思考、去學習、去享受。然而長久以來,社會上許多人認為,歷史課是為了分數,為了高考而不得不學的一門的課程。源于諸多因素,許多學生也將歷史課列入高中課程中枯燥無味課程之列。特別是對于藝術類考生而言,他們基本上就是將歷史課程作為自己上大學的敲門磚。 如何改變現狀,成為每一位歷史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對進行解決的問題,筆者在教學實踐之余從學生、教師、社會等多個角度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和總結。現就如何改變枯燥的歷史課堂,如何改變學生不喜歡歷史課的幾點思考闡述如下。
1關注學生:將學生興趣作為歷史課堂教學的主要標準
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毋庸贅言,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先賢圣哲都不同程度的表達過興趣對于學習、做學問等的重要意義。就連我們自己也一直在說,教學要關注學生興趣,我們要想盡辦法讓學生感興趣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然而在教學中我們最容易或略的就是學生興趣。我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我們可以鉆研教材,分析課程標準,在加上“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宰”這樣一種觀念長期存在。長期以往,造成了課堂成為一言堂,滿堂灌,忽視學生的存在和感受,在老師的心目中,學生為了考大學,拿高分理所應當跟著老師前進,更不要說關注每位學生的興趣了。所以學生喜歡歷史,喜歡《百家講壇》、歷史小說,喜歡易中天、紀連海、袁騰飛,甚至喜歡歷史影視劇……但就是不喜歡上歷史課,不喜歡自己的歷史老師。他們分得清,他們明白的很,這一切就根源于興趣。曾經一位先生對我說:“要注重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教學要抓住學生的心?!?/p>
2關注自身: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人格修養
學生之所以喜歡聽易中天、紀連海等老師的課,不是他們對自己的老師有什么看法,而是因為他們喜歡諸位老師的知識儲備、講課能力、語言風格、陳述方式、思維角度等等。當然《百家講壇》的課程性質和高中歷史的課程性質不太一樣,但更有其相似之處。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就應該在關注學生的同時關注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人格修養。
2.1改變陳舊的歷史觀,學會多角度的看待歷史
在當今中國高中歷史講臺上施教的歷史教師,大多是傳統歷史課堂中培養出來的。在許多人的頭腦中依然是片面的、教條的舊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類社會五種社會形態等等。甚至是傳統的革命史觀。隨著新課程實施,教師關注課程觀念和教學理念的轉變,但忽視新的史學觀念的吸納,史學理念依然陳舊。因此許多歷史教師存在新史觀的缺失。我們只有重新學習全球史觀、文明史觀、唯物史觀中的現代化史觀等新的看待歷史的角度,才能在這個多元化社會中適應學生思想多元化的挑戰。
2.2豐富自身的歷史常識,突出史實性教學
歷史課堂之所以不被學生喜歡,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們看到的歷史是“死的”,是遠去的,他們在歷史人物的身上看不到一點“人”的影子,聞不到“血”的味道,更感受不到一點點“人情”。而《百家講壇》老師們的講座、《大國崛起》等紀錄片之所以能抓住學生及社會大眾的眼球,就是因為他們刻畫了眾多個性突出的人物形象,講述了許多動聽的歷史故事,讓我們看到歷史的真實,感受到了他的親近。
2.3占領思想的高地,用理性思想點燃課堂
一些歷史課堂被當做睡覺課堂,一個原因是這些課堂老師照本宣科,就像一片死水,沒有一點生氣和活力。沒有精彩的故事,沒有激烈的辯論,更沒有思想碰撞的火花。有位歷史老師說的話,對我很有啟發。他說:“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高一歷史教學要重‘情’(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和感情),高二歷史教學要重‘理’(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事件和現象的分析、推理和評價),高三歷史教學要重‘術’(學生應對各種考試和試題的方法)”。只有這樣,在不同階段給予學生最需要的東西,除此之外,作為歷史教師更要在每一個教學設計中下足工夫,讓自己的課堂充滿思想、溫情和故事,學生才會被你的課堂教學所吸引。
3關注社會: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指出:“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崇尚科學精神,堅定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边@也就告訴我們歷史課要擔負起這一偉大的任務。長期以來,不僅學生感受不到這一目標的存在,就連老師也是在寫備課本時才會想起。歷史課被長久的“歷史化”了。
4結語
總之,歷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歷史教師只有關注學生,以學生興趣和需求為標準;關注自身,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人格修養;關注社會,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才能真正改變枯燥的歷史課堂教學,這樣歷史課才能承擔起應有的歷史責任。
參考文獻:
[1]黃牧航.史學觀念的轉變與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8.03(6—12).
[2]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編輯趙欣宇)
Some Thoughts of Improving History Classroom Interest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TIAN Jiandong
(Taigu County Vocational School, Jinzhong 0308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tudents’ socialization phenomenon has become more common,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coupled with that the pressure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still exists and student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are specia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s weaker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Improve the interest of classroom fun become the direction of every teacher. History teachers only take students’ interest and needs as the standard, pa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teaching ability and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society, reduce the distance of history and the reality, can really change the boring history teaching, so that history class can take the du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Keywords:history classroom; interest; thought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碼:1672-0601(2016)02-0067-02
作者簡介:田建東(1982-),學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學。
收稿日期: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