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小蓮
摘 要: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大綱的標準和要求、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將教學的有關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制定出適合的學習方案和計劃。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僅僅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的組織與教學評價三個方面進行。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設計;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46-01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有效性概述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大綱的標準和要求、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將教學的有關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制定出適合的學習方案和計劃。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有教學的內容、教學重難點以及教學的方法與課時分配等。簡而言之,教學設計是解決教學活動中各種問題的一種系統的設計活動,它的理論依據有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傳播學等。教學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設計活動,更是一門科學和藝術,它必須以一定的教學規律作為前提,需要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和自身的教學特色來進行再創造,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各種策略和方法。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要遵循數學學科的教學規律,還要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又能夠為小學生所接受。美國教育學家針對教學設計提出了三個基本的要求:一是我要去那里;二是我如何去那里;三是我怎么判斷我到了那里。“我要去那里”是關于教學目標的確定,這里涉及到了受教育者的學習水平與對教學內容的組織分析;而“如何去那里”是教學方式的選擇,“怎么判斷到了那里”是教學評價標準。教學設計是由目標設計與達成教學目標的諸要素等構成的有機整體,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必須緊緊圍繞以上三個基本問題。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首先,“我要去哪里”,制定科學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導航,也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標準。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僅要體現教學大綱對小學生在算數技能方面的要求,還要設計到讓小學生掌握簡單的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內容,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對教學目標的不同理解可能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層次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確定位置的內容時,可以讓不同的數學教師都來設計這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層次的教學效果:有的數學教師對確定位置的教學設計是以掌握數對來確定位置的,通過在方格紙上寫數對來確定事物的位置。因而數學教師通過給學生分發卡片讓學生拿著卡片找打位置,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順利找到位置,最終完成教學目標。而另一位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將學生放置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準確的位置,并且說出物體的位置,最后讓學生在方格紙上寫出對應的位置。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激發了小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在這種教學目標下教師引導學生用最簡單的方式描述班級中同學的位置,然后將同學們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以此得到不同方法的異同。
通過對兩種教學設計的比較,很容易看出不同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影響,恰當、科學的教學目標可以有效地處理師生、教材與課程標準之間的關系。
其次,“如何去那里”即合理地組織教學各要素,選擇最佳的教學手段。一是要分析小學生的學情,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有效的教學設計必須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是小學生的起始水平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對小學生起始水平可以進行診斷,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提出了學習結果的分類,這對診斷學生起始水平提供了理論依據,結果分類主要涉及到了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與動作技能以及態度等,然后又將這五類進行了細化,細化出來的七個概念如果其中一個沒有掌握,則無法進行后續學習。因此,對小學生進行起始能力的診斷是進行教學設計有效性的保障。二是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有效合理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環節,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教材以及編者的意圖深刻把握,同時要掌握教學的核心內容,分析教材中的重難點,并且通過有效的手段在教學中突破重難點。三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目標的實現,而教學方法的選擇則必須依據教學內容、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決定,以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原則。例如,在講授求平均數的內容時,有些數學教師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首先通過豐富的例證來讓學生了解學習求平均數的重要性和意義,其次是鍛煉小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最后是將求平均數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高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最后,“怎么判斷我到了那里”,即教學評價的有效設計。教學設計的是否達成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判斷,而教學評價既關注教師的教,還要關注學生的學,更要關注教與學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師生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的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對教學評價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對全體同學進行現場的調查問卷,第一個問題是這節課的學習感覺怎么樣?有三個不同的答案,一個是非??鞓?、一個是比較快樂,最后是不快樂。通過這個問題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的問卷統計并制成表格,然后對針對不快樂的同學了解原因,幫助他們快樂地學習生活。這種調查問卷的形式可以讓數學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后續教學提供一定的依據。
三、結語
教學設計是通過將教學的諸要素與教學目標聯系,并且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來合理搭配的系統工程,只有最優的搭配才能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全面掌握教學的各個要素,要對要素之間的關聯有深刻的認識,并合理設計要素的先后次序,只有從宏觀把握、微觀調控,才能實現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最優化。
參考文獻:
[1] 熊領邦.以趣味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研究[J].新課程(下). 2014(01)
[2] 曹秀麗.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3(09)
[3] 嚴玉澤.注重課堂教學的預設和生成問題[J].教育革新. 2010(04)
[4] 張海林.怎樣讓數學課堂教學活起來[J].教育革新.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