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鐵勝 李顯玉 程瑞春 楊素芝 趙鷗 張國臣 馬廣慧 韓立華

摘 要:2012年以來,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a連續3a大發生,重度危害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灌木林。該文通過野外定位觀察和查閱資料,對該害蟲形態特征、生活史進行了描述,并提出了防治對策。
關鍵詞:桑褶翅尺蛾;形態;生活史;生活習性;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 S436.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2-85-02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Zamacra excavata in Chifeng City and Controlling Tactics
Ao Tiesheng1 et al.
(1Chifeng Academy of Forestry,Chifeng 024005,China)
Abstract:Zamacra excavata had damaged Armeniaca sibirica shrubs seriously for three years at Ar Horqin Banner in Chifeng City since 2012.The morphology and life history of the insect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field location observation and consulting data and then some tactics were given on controlling the pest.
Key words:Zamacra excavata;Morphology;Life history;Living habits;Controlling tactics
桑褶翅尺蛾Zamacra excavata又名桑刺尺蛾、桑褶翅尺蠖,是鱗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ae刺尺蛾屬Zamacra的一種暴食性食葉害蟲[1]。該蟲國內分布于北京、河北、河南、陜西、寧夏、甘肅、吉林、遼寧、湖北、江蘇;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1-10]。寄主植物有刺槐、毛白楊、槐樹、榆樹、核桃、欒樹、桑樹、雪柳、元寶楓、白蠟樹、金銀木、太平花、海棠、梨、丁香、貼梗海棠、蘋果、桃、沙棘、柑橘、甜櫻桃、紫葉李、月季、板栗、棗等[1-12]。2012年,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首次發現桑褶翅尺蛾以幼蟲重度危害山杏Armeniaca sibirica。5月下旬開始,大面積山杏純林葉片被陸續吃光,樹冠上僅剩絲網、干葉殘葉和碎片,枝條上僅剩殘刻幼果。據阿魯科爾沁旗林業局統計,該蟲在阿魯科爾沁旗2013年和2014年以山杏為主要寄主植物,累計發生面積4 000hm2,直接經濟損失達300多萬元。本文通過野外定點觀察和比對相關資料[1,5,13-14],對發生在阿魯科爾沁旗的桑褶翅尺蛾蟲態特征、生活史進行簡要描述,并提出了防治對策。
1 調查區概況
阿魯科爾沁旗位于赤峰市東北部,屬于中緯度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區,地理坐標為北緯43°21′43″~45°24′20″,東經119°02′15″~121°01′。年均氣溫為5.5℃,極端最高氣溫為40.6℃,極端最低氣溫為-32.7℃,≥10℃年積溫為2 900~3 400℃,無霜期為95~140d,年降雨量為300~400mm。
2 調查方法
以野外調查為主,在發生地設立固定標準地,標準地為667m2,選取30標準株,于4月上旬開始定期觀察。現場尋找并解剖桑褶翅尺蛾越冬蛹,記錄開始活動時間。越冬蛹開始活動以后,每4d調查1次,觀察并記錄各個蟲態歷期,觀察期持續到幼蟲下樹結繭化蛹越冬為止。標本保存于阿魯科爾沁旗林業局標本室。
3 調查結果
3.1 形態特征 在阿魯科爾沁旗,桑褶翅尺蛾除幼蟲多為5齡外,其它蟲態的形態特征與已經發表的相關文獻[1,13]基本相同。據調查,在阿魯科爾沁旗除桑褶翅尺蛾外,黃褐天幕毛蟲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也可將山杏樹葉片被全部吃光。本文僅簡要記述野外快速認別2種害蟲的主要特征,詳見表1。
3.2 生活史 在調查區,桑褶翅尺蛾1a發生1代,大多以蛹在樹干基部地表下面貼于樹皮上的繭內越冬。次年4月上旬開始陸續羽化,成蟲多為午后羽化,當晚即可交尾,雌成蟲交尾后選擇在枝條光滑部位產卵,一生可多次產卵。成蟲有假死性,不善飛翔。卵期約為20d。4月中下旬,卵陸續孵化。幼蟲孵化后,取食幼芽及嫩葉,無聚集取食習性,當食物缺乏時轉移至其它植株危害,甚至啃食幼果。6月中旬老熟幼蟲下樹尋找化蛹場所吐絲結繭化蛹越冬。
4 防治對策
4.1 利用桑褶翅尺蛾生活習性適時防治 了解桑褶翅尺蛾生活習性有助于確定蟲情,也有助于制定綜合防治措施及時控制蟲害發生,從而減少山杏林的經濟損失,增加農牧民經濟收入,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桑褶翅尺蛾幼蟲期在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的暴食期為6月上旬,大發生時,可以采取化學防治迅速降低蟲口密度,采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一般在5月中下旬進行。該蟲蛹期聚集于樹冠下根部化蛹,在伏天采用耬樹盤和根部松土擴穴措施,有助于殺死越冬蛹,降低次年蟲口數量。利用成蟲趨光性,在春季成蟲蟲口密度低時,可采取燈光誘殺方式進行防治;對樹齡小、低矮的小面積林分,還可以利用成蟲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殺。
4.2 改造山杏人工純林,防止桑褶翅尺蛾暴發成災 對于山杏人工純林,可適當栽植其它針闊葉樹種,如油松、落葉松、云杉、蒙古櫟、文冠果等,形成喬灌混交林或針闊混交林,有利于控制蟲害大發生。
參考文獻
[1]蕭剛柔.中國森林昆蟲[M].2版(增訂本).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2]李占文,王東菊,伍梅霞,等.寧夏靈武長棗區桑褶翅尺蛾的發生與防治[J].農業科學研究,2010(1):91-93.
[3]強維秀,邴積才,蘇衛,等.天水刺槐尺蠖類害蟲發生規律及其防治[J].中國森林病蟲,2002(5):23-25.
[4]黃德春.桑褶翅尺蛾防治效果初報[J].吉林林業科技,1996,(3):23,22.
[5]王維升,朱玉春,王宇飛,等.危害沙棘新害蟲—桑褶翅尺蛾[J].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2006(1):40-43.
[6]王宇飛,孫曉偉,宗英飛,等.危害沙棘的桑褶翅尺蛾生物學特性觀察[J].沙棘,2007(3):38-39.
[7]薛東.湖北柑桔新害蟲——桑褶翅尺蛾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4 (5):524-526.
[8]欣玫玫.桑褶翅尺蛾的初步觀察[J].蠶業科學,1982(3):171-172.
[9]劉偉.昌黎地區甜櫻桃園桑褶翅尺蛾的發生與防治[J].北方果樹,1995(2):13.
[10]王雪湘.桑褶翅尺蠖在花灌木上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J] .河北林業科技,2004(4):43.
[11]王浮霞,邱洪普.桑褶翅尺蛾的防治方法[J].河北林業科技,1996(2):37.
[12]張鳳舞,田旭東,孫淑梅,等.桑褶翅尺蠖[J].植物保護,1982(4):33.
[13]張治科,楊彩霞.桑褶翅尺蛾幼蟲生物特性研究[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7,30(4):84-87.
[14]牛建忠,張計斌,梁佳林.桑褶翅尺蛾的生物學特性觀察[J].河北林果研究,1999(4):65-6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