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華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0)
?
互聯網金融對農村的機遇和挑戰
李志華
(貴州財經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0)
摘要:在“在十三五”的推動下,把農村作為互聯網為金融格局并尋找突破口,重新來塑造農村金融的新格局,并在傳統農村金融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和補充農村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推動農村金融的快速發展。目前在互聯網金融高速發展下,也為我國農村金融帶來了新的機遇,挑戰和新的契機。針對本文的分析和互聯網在農村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在互聯網金融的潮流下農村如何抓住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機遇;發展模式
1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原因
1.1與傳統的互聯網金融發展起來更有優勢
比如傳統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主要服務于一些大的資金量的用戶,并且在對農村融資方面的話,門檻也高得多,同時在我國一些商業銀行的網點很少,無法滿足農村借貸的需求,使一些需要融資的農戶和一些農村的中小企業無法能夠便利的用低成本貸到款,服務于高端客戶比較多一點,現在的農村主要是一些有一定的規模的私人信貸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借貸。
1.2互聯網金融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和產品
首先互聯網金融是以網絡為媒介的,并且有資金需求和供求的雙方能夠通過網絡來完成資金的交易,從而達到各自的所需。也不會像傳統的金融機構需要業務人員和中介,可以節約了大量得場地費與和中介費,更好的降低了融資的成本。比如手機轉賬,微信支付到余額寶等第三方支付打破了傳統金融地域上的限制。然而在網金融發展的條件下,催生手機銀行,微信錢包,支付寶等一系列的金融產品,同時現在農村手機用戶普及率在70%以上,促進了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發展。極大地方便了農民資金的存取和農村資金的流動,釋放了農村經濟潛在的活力。
2互聯網金融在我國農村發展的現狀
2.1傳統金融服務現狀的原因分析
目前在我國的一些傳統的金融機構很難在農村發展的根本原因是:首先是開設的網點成本高都不愿意將自己的利益損失在農村,從而導致的直接后果是農民接觸到互聯網金融的知識和概念少之又少。所以一些商業銀行為了維持自身的利益,幾乎把網點都沒設在農村,沒有更多的資金和能力去投資于農村的金融體系。農村地域廣闊,農夫分散,資本的需求數額小,周期長;融資者的利息負擔能力低;抵押品大多無法集中,管理困難,有不少貸款只能憑借個人的信譽。因此商業銀行和一些其他的金融機構都不愿意承擔這方面的業務,從而使廣大的農民,無法真真體驗傳統金融帶來服務和便利性。
2.2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在“十三五”的推動下,加強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帶動農村資源的充分利用。與傳統的金融相比,互聯網更加的高效,結合大數據和云技術,使其成本低,發展快而且覆蓋面廣更適合在農村的發展和普及。目前在農村這塊領域上,比較熟知的是京東和淘寶兩大電商平臺在農村做的挺好。比如余額寶,京東白條,支付寶,讓人們構建起了一個小型的微融資平臺和微金融服務。原先為農村服務的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現在都轉變成了農商行,由于各種經營目標和網點,對于解決農村金融服務的提供還需要我們工同的努力探索出新型的農村互聯網創新模式渠道。
3互聯網金融對農村構成的機遇和挑戰
我們認為互聯網的金融的下一片“藍海”出現在農村,農村的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市場廣闊,需要通過互聯網金融來開發這片處女地。這里亟需要資金的需求,但是又面臨著供求的不足。所以將互聯網金融轉向農村是大勢所趨,這片龐大的市場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大數據伴隨下,會使農村快速走向“信息化”、“電商化”的快車道。
3.1面對互聯網金融發展農村面臨的機遇
在2014年3月5號,第十二屆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繼續的深化金融體制的改革,促進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發展。所以在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的時代,農村作為互聯網待開發的一片市場,更要把握好機遇,大力的迎合市場的政策,興建基礎設施。可以在農村開發一個新型的農村理財產品“農額寶”,借鑒余額寶的發展模式慢慢探索出自己創新的模式。作為“農額寶”并且由專門由統一金融機構管理。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下,大力推進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縮小與城鎮金融的差距,在國家政策配合下,雙管齊下,促進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廣泛性和傳播性。
3.2互聯網金融在農村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想要在農村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堅持符合農村發展的創新模式走農村的自己互聯網金融的渠道和理念,并不能將之前在城鎮發展的一套金融模式生搬硬套拿道農村來。必須走符合農民真真實際需求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理財產品。
一是農村金融也不完全是農業金融,而是涵蓋了農村、農業和農民的“三農金融”。在同一份研究報告中,世界銀行又指出,要避免用“狹隘的農業信貸取代更為廣泛的農村金融。”好的金融體系應該能促進農村發展,同時改善農民的福利水平。相較傳統金融,互聯網金融更加強調生態系統的概念,能更好地將農村、農業和農民作為一個整體提供服務,從而更充分地發揮出金融服務的大協同作用,促進農村新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是在中國農村在使用現金的比率比較高,直接的導致了在金融機構辦理業務和存貸量的減少。在互聯網在農村的推動下,網上支付,移動終端的支付開始都鑲嵌在農戶的心里,形成了一個形象概念,還需要在實踐和時間上慢慢的深化。
三是中國農村人口眾多與地廣人稀并存,物理網點的建設成本高,覆蓋人群有限。經過多地調研,一家標準的物理網點的成本通常接近200萬元人民幣/年。互聯網金融利用技術優勢,在覆蓋同樣人群的時候,成本要低得多。尤其是當手機不再僅僅是通訊工具而是國家基礎設施,而是成為用戶的“延伸”后,互聯網金融覆蓋農村的邊際成本將趨近于零!
4互聯網金融在農村普及對農村的影響
在今天的3月5號的政府報告工作會議中,李克強總理不斷的在強調我們要緊緊抓住互聯網金融對農村發展期機遇和挑戰。報告的指出: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支持發展移動互聯網,加快互聯網金融基礎建設的步伐。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比如小微企業、“三農”貸款,完善金融監管。
4.1互聯網金融將推動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改革
例如貴州大數據的建立,云計算,征信體系的逐步的完善和移動互聯網信息的整合。相比于傳統的金融機構,會大大縮減金融模式的時間和空間。在發展農村互聯網金融,更加的會對農村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塑造,推動傳統金融模式下在農村的實質性的改革。截至2014年12月,在農村地區的互聯網的普及率在28.8%,相比以往年份提高了接近0.7個百分點,特別是在農村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很快。截止到2013年農村在手機端的普及率達到了84.6%,還高出了城鎮5個百分點。所以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最近幾年發展的很快,相信互聯網在農村的土地上,撬動農村的資源將是巨大可觀的。
4.2互聯網金融有利于完善農村的征信體系
在農村不僅有信貸,支付,結算,儲蓄,保險等需求。而且隨著農村商品化的普及和勞動轉移就就業的增加,農民對現金結算,支付的基本需求會得到較大的提高和增強,在大數據的互聯網的帶動下,建立個人的征信體系。這樣可以更好的解決農村征信體系的不完善,達到解決農村融資難,門檻高,貸不到款的問題。在結合這個大數據的時代,將農民每一次在辦理業務時,通過大數據的集成完善農戶的個人信用體系。健康完善的農村信用體系,有利于增強農村互聯網金融經營業務活動和各項決策的科學性,指導互聯網金融在農村的實施。
4.3互聯網金融如何在農村扎根深入人心
在農村推動互聯網金融尤為重要,列如新希望集團是專業農業企業,一直在關注著農村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利用互聯網金融創業普及互聯網的金融知識,同時結合當地的民情制定出符合當地的金融政策和方向。由于各地農村的文化,環境,地域的差別不同,制定不同的互聯網金融尤為重要,推進農業的可持續的發展,帶動農民創富。為“三農”提供幫助和廣大的農民帶來福利。相信在在不就將會在農村爆發一起農村互聯網金融浪潮,促進農村實現現代化,為我國加快城鎮一體化和小康社會的建立做出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的建設若干意見[J].農村工作通訊.2015(3):6-12.
[2]劉宇飛.貨幣銀行學.北大清華學經濟.中國發展出版社,2008.
[3]馬九杰,吳本健.互聯網金融創新對農村金融普惠的作用:經驗、前景與挑戰[J].農村金融研究,2014,08期(08).
[4]遲福林.互聯網金融助推農村金融結構性改革[J].農村工作通訊,2015,第12期(12):40-40.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6-0077-02
作者簡介:李志華(1992.2-),男,漢,湖北仙桃人,研究生,貴州財經大學,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