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松
?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體育教學探索
□鄭雪松
【摘要】體育發展必定會加快學校的發展。目前,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職業學校也在加強對學生體育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體育教學也是如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職業學校體育教學與“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相適應,以企業對職工身體素質的要求為基礎,以增強學生體質為目的,培養出滿足企業需求的高素質合格的人才。
【關鍵詞】校企合作模式;體育教學;中職學生
2010年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標志著我國教育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職業教育戰線廣大干部師生的不懈努力下,《教育規劃綱要》確立的職業教育發展目標基本實現,且制定了校企合作的相關政策,明確企業舉辦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從經費投入、稅收優惠等方面支持企業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職業院校任教及教師到企業鍛煉的制度,鼓勵企業通過多種形式與職業院校合作,支持職業教育發展。體育教學是職業教育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應大力推動、促進職業學校體育教學的發展。
1.體育教師基本情況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加強校企合作,推進產教融合。”職業學校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之一,是評估教學質量、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師也是課程內容教授的主導者,是完成課程目標的第一執行人。從年齡上講,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師隊伍往往有年齡斷層。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教師群體中,由于老教師年齡偏大,思維方式和習慣與現代教育教學方式有所不同,故中青年教師居多,這樣可以保持整個體育教師隊伍的連續性和可塑性。從專業上講,每個體育老師在大學或體育院校所學的專業有所不同,乒乓球、籃球、田徑、羽毛球等項目側重點不同,教學的目標也不一樣,教育和訓練的方式方法都不同。工作量上,老師的課時也不一樣。學校的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運動隊訓練、體育競賽和“學生體質健康測驗”等體育工作都計入體育教師的工作量,這在無形中加大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量,使得部分體育教師“負荷”過重。
2.學生體質的基本情況
中職學校一直貫徹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每年都有計劃地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形式,對中職在校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有身高、體重、肺活量、1000米/800米、立定跳遠等。測試結果上報所在教育局體衛藝科。總體顯示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一般,體質優良比重大,涉及部分專業有不及格者所占比重少。因此,傳統的教育體系需要跟上當前職業要求的訓練,更加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以提高學生的體質狀況,從而達到企業要求和標準。
3.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現狀
職業學校體育課程的內容是學校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依據,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中職一年級和二年級開設體育課,有的學校體育課內容為選修課,讓學生根據個人愛好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例如,學生根據個人需要可以選擇乒乓球或籃球。還要根據性別差異來選擇,例如,女生往往偏愛舞蹈或瑜伽,也有選擇排球、乒乓球等運動量稍小的項目。男生偏向對抗性強、運動量大的項目,例如籃球、長跑。
2015年,教育部在總結各地開展校企合作等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制定并公布410個高職專業、230個中職專業教學標準。由于職業學校部分學生在校學習一段時間的文化課后便要進公司,在公司生產操作中進入生產車間第一環節。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充分調動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辦學,這樣,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可以有效運用市場機制促進體育教育的發展。
1.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創設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體育課教學形式比較單調,主要靠體育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模擬公司或工廠情境教學,以獨特的視角,甚至是模仿企業員工,把學生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其濃厚的學習興趣,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學到體育技術,同時起到強身健體作用。
2.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促進學生知識內化
根據企業和學校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能引起內心需求。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可以結合企業中的一些生動、直觀的現象,讓學生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有部分技術動作可以簡化,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將體育知識內化。
3.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課堂效率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
部分企業是派企業員工進校宣講,他們已經提前完成教學內容的安排。進入學校后,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學校以外的世界,這樣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經驗。同時,讓學校的體育老師也在有限的時間里和學生一起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使綜合能力也得到更好的發展。
4.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體現體育課教學的時代氣息,增強體育教學的時效性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和思維的聯系,思維將得不到發展。”中職學校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可以利用手機等工具,用信息手段來取得國內外最新體育信息,然后進行交流。例如,男生比較喜歡NBA(美國職業籃球),大家可以觀看,然后及時交流,有些甚至可以模仿(在安全的環境下)。體育課的教學,與時代同步,與國內外接軌,當然,職業學校的教學應在降低體育強度下進行,增強了體育教學的時效性。
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到:“為人們投入工作和實際生活做準備的教育,其目的應該較多地注意到把青年人培養成能夠適應多種多樣的職務,不斷地發展他的能力,使他能跟得上不斷改進的生產方法和工作條件,而較少地注意到訓練他專門從事某一項手藝或某一種專業實踐。”因此,讓學生在校時代不僅擁有“一技之長”,養成與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時時處處與體育為伴。
1.不同專業,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職業學校機電和機械等專業的學生,要求增強手指、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所以在教學中適宜安排籃球、排球和乒乓球等運動項目,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強手指、手腕、手掌和前臂用力的精準性以及腕肘等關節的靈活性。幼師專業可以進行特色教學,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滲透基本功訓練、形體教學、韻律操、太極拳系列和跆拳道等項目。針對不同專業,加強易傷部的訓練,預防職業病。在提高身體機能的同時,傳授必要的保健知識,為他們就業后能自我處理意外損傷和采取衛生保護措施打好相關專業基礎。
2.結合體育文化藝術,開展各類體育活動和比賽
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與生活、學習、勞動和娛樂有關的體育游戲,舉行以體育為核心的沙龍、書法、攝影、繪畫、表演和媒體宣傳報道等活動,多方位開展體育文化,以達成營造體育文化氛圍之目的。例如,成立圍棋社,以棋會友,讓體育走出校園,走進生活,走進企業,回饋社會。
3.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部分嘗試走體育職業化之路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我國積累了豐富的組織大型體育賽事的經驗,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校園體育應該充分利用奧運會積累下來的經驗,進一步參與國際、國內各種大型體育賽事或者參與社區體育普及教育活動。讓體育形成一種產業,并將體育產業轉移到體育健身休閑、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動漫等,形成與文化、旅游等行業相互關聯的產業。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中等職業教育能不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目前教育能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未來社會需要的職業技術人才,不僅需要專業技術過硬,身、心和諧健康,而且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社會適應能力強并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參考文獻:
[1]宋忠良.國際體育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理論與實證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
[2]邱偉東,周峰.中職學生校企合作模式下體育素質培養初探[J].主題論壇,2015,(27):31-32.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J].北京成人教育,1983,(4).
[4]許巖.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 2015,(24):170-171.
[5]黨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編輯:郝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1-0077-02
作者簡介:鄭雪松,碩士,湖北省陽新縣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