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麗
?
構建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
□董麗
【摘要】在“以就業為導向”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思想指導下,中職語文教學應及時進行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改革。本文以《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為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改寫一段導游詞,并以導游的身份為游客進行講解。通過這種教學,立足文本,貼近生活,針對崗位需求,使學生通過模擬為游客作景區、景點介紹的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職業素養。
【關鍵詞】中職語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語文能力;職業素養
《南州六月荔枝丹》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新教材中由倪文錦、于黔勛兩位老師主編的《語文》(基礎模塊)下冊。本單元閱讀與欣賞的重點是整體感知課文,能按照要求篩選相關信息并學會概括要點;學會理清說明順序,引導學生有條不紊地說明事物;能夠正確使用常見的幾種說明方法?!赌现萘吕笾Φぁ肥歉咧姓Z文教學中的傳統篇目,力求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這一傳統篇目煥發出新的光彩。作為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語文教師,還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使本次活動更好地與旅游專業學生的專業需求相聯系,更好地為他們的專業學習服務。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設計了本次的“景區模擬介紹”活動,讓學生針對南國荔枝的特色旅游展開介紹,發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從而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以全面提升。
課前4天,布置給學生預習準備任務,即以《南州六月荔枝丹》為素材,利用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改寫一段導游詞,并以導游的身份為游客進行講解。
具體任務如下:
任務一:負責從旅客上車到參觀荔枝園過程中的講解。
任務二:負責在荔枝銷售市場的講解。
任務三:負責歸途中的講解。
教師對導游詞提出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晰;使用3種以上的說明方法;語言生動有趣、口語化。
各小組主動領取任務。第一組領取任務一,第二組領取任務二,第三組領取任務三。小組成員分工明確,積極準備。
每小組分工如下(例如第一組共8名成員):
(1)大家共同研讀課文,根據任務確定講解內容。
(2)兩名學生到機房搜集相關資料,使其內容更加豐滿。
(3)兩名文筆好的學生負責改寫導游詞,并使其文通字順,語言生動有趣。
(4)一名學生負責制作幻燈片,配合講解。
(5)根據平時表現,推選出兩名導游員,模擬練習。
(6)請模擬旅游專業的老師幫助指點動作、表情等。
(7)一名學生負責執筆記錄整個活動流程。
學生按照分工,做好活動的課前準備。一是知識準備。采用課外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進入資料庫,查找所需內容,收集所需資料,還可到旅行社等地考察。資料庫的建立能夠使學生在自學時做到有的放矢,有效避免學生時間和精力的浪費。二是心理準備。每一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認真準備;團結協作、共同努力;大膽表現、彰顯才華;賞識他人、超越自我。
在整體設計和充分課前準備的基礎上,筆者結合本課特點,設計了4個具體環節來完成教學目標:
1.第一個環節:任務導入
教師重申要求及標準:①內容充實得一顆星。②注意解說順序,思路清晰得一顆星。③使用3種以上的說明方法,每用到一種說明方法得一顆星。④語言生動有趣,口語化。語言在嚴謹準確的基礎上做到生動、趣味性強得一顆星,通俗易懂得一顆星。3個小組采用模擬導游的形式展開競賽,最后評出優勝組。
2.第二個環節:模擬演練,交流互動
教師適時引出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問題依梯度而設,層層深入。教師要求其中一個小組講解時,其他組學生認真做好筆記,以備點評。本組成員也要認真聽,發現問題,可以補充。
第一組——
(1)兩個導游員依次進行解說。導游員A負責沿途中的講解,導游員B負責盈園的講解。
(2)小組互評,教師對學生評價不到位的情況及時引導,提醒大家寫導游詞的時候應該注意上下句的銜接要自然,在解說的過程中,盡量做到口語化。
例1:第一個導游員講解時有這樣一段話:“本次旅行的最大玩點就是走進果園,走進市場,品嘗最新鮮的荔枝。荔枝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的特產?!庇慰涂赡苷两诿牢兜南胂笾?,突然就來了一句,荔枝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的特產。兩句話的銜接有些生硬,中間需要過渡句。
教師做出示范:“本次旅行的最大玩點就是走進果園,走進市場,品嘗最新鮮的荔枝。觀賞荔枝,我們為什么要選擇廣東增城呢?因為那里是荔枝的故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荔枝原產于我國,是我國的特產?!边@樣,兩句話之間就有一個過渡,而且悠久的歷史正好照應了下文荔枝兩千多年的栽培史,美麗的傳說又為“掛綠”名稱的由來打下埋伏,一舉兩得。第三個環節:全新視角,人文內涵。
例2:第二個導游員在介紹荔枝的花期時完全照搬了課文中的語言,沒有修改。請學生再讀這段話。教師提示,這是一段不折不扣的書面語,直接寫進導游詞,說起來也難,聽的人也聽不太明白,再讓學生試著將它改成口語,依照對比,學生定會從中受到啟發。
第二組——
(1)第二組同樣選出兩個導游員進行解說,導游員A負責介紹荔枝的貯藏,導游員B要介紹挑選荔枝的小竅門。
(2)小組互評,教師點撥。
①對語言方面的評價,教師可以這樣點撥:我們在講課文時說過,要想使語言做到生動有趣,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學生會答出引用詩句或文獻資料。教師根據第二組使用的三處引用讓學生說說其作用,學生應該回答出楊貴妃的故事增強了語言的趣味性。
教師引導:白居易的詩文:“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庇惺裁醋饔?將荔枝不易貯藏的特點描寫得生動形象。
②解說順序稍作調整。教師引導:面對品種繁多的荔枝,大家早就垂涎欲滴了,那此時此刻,大家最想做的是什么?學生回答:購買荔枝。教師可繼續引導:大家既然迫不及待地想去買,那我們不如迎合顧客的心思,就先介紹如何購買新鮮的荔枝。所以這段導游詞的順序我們也可以調整一下,介紹完如何挑選,我們再說:“在大家購買之前,我提醒大家荔枝最大的特點就是不易貯藏,正如白居易說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希望大家適量購買?!边@樣的解說順序更能切合當時的情景。
第三組——
(1)推選出3名導游員進行講解。根據上交材料可知導游員A講解關于荔枝的小故事,導游員B演唱歌曲《再見》,導游員C致歡送詞。
(2)小組互評,教師補充。教師作引導:那內容方面你們覺得有些單薄?其他組的學生你們還有什么樣的建議?你們覺得課本上哪些內容適用于歸途中的講解?學生各抒己見,說到荔枝的移植或發展時,教師應給予肯定并加以表揚。
3.第三個環節:總結提高
每小組討論本節課的收獲,并把本組總結的口訣貼在黑板上。
然后教師總結:要寫好導游詞,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資料,在這些資料中篩選出最適合的內容向大家介紹,在介紹時要條理清晰,可以運用列數字,舉例子,引用故事傳說、詩文對聯等方法講述,使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4.第四個環節:鞏固練習
教師出示課件,大屏幕上出現幾幅古蓮花池的圖,并發放一份保定古蓮花池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根據課上所學知識完成一篇導游詞的寫作。
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應該有兩個特點:一是研讀文本時要力求形式創新??梢詫⑷鄬W生分為三組,呈半圓形圍坐,采用討論方式,大家暢所欲言,營造一種民主、寬松、和諧、歡樂的氣氛,沒有限定的答案,讓智慧碰撞的火花閃閃發亮;二是實踐活動中要力求內容出新。實踐活動中巧妙地將課文內容與學生的職業素養、崗位需求緊密聯系,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有利于學生今后職業生涯的發展,從而實現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實踐活動的最終目標。
通過本次語文實踐活動,學生既學會了品味語言,又沒有局限于品味語言;既學習了說明方法,又通過課堂活動的各個環節,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堂課很好地體現了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這一宗旨,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了語文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使語文課更好地適應了職業教育的需求,彰顯了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特色,符合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課程改革的方向。
本節課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由于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生對所搜集的資料信息進行加工提煉的能力較差。針對這一點,筆者為學生開設了一個“怎樣篩選有效信息”的專題講座,為學生講授了相關知識,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二是根據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差距較大的情況,筆者將一些較好的學生作品上傳到資料庫中,供大家學習欣賞;將一些較差的作品修改后也上傳到資料庫中,讓學生對比修改前后的作品,供大家學習借鑒。利用這種方法縮小差距,從而實現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金健人.鄭廣宣中外寫作技法大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4.
[2]程海林.任是無情也動人——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J].語文教學通訊,2004,(Z3).
[3]茆文付.“醉翁”抒了什么情[J].語文教學之友,1996,(9).
[4]王玉玲.《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一覽表[J].語文教學之友,1996,(9).
(編輯:郝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11-0090-02
作者簡介:董麗,河北省霸州市職成教育總校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