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超 單成娟 韓彥翠 黨玉玲 王 群 劉家英
(齊魯理工學院 山東濟南 250200)
?
教師提高教科研能力的最優化試驗與研究
劉恩超 單成娟 韓彥翠 黨玉玲 王 群 劉家英
(齊魯理工學院 山東濟南 250200)
摘 要:我國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在改革形勢上以及反思過程中,為新時期教師提高科研能力作出有力的基礎條件。齊魯理工學院為了在實施新時期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根據教師工作的實際情況,利用優化式的試驗研究,為教師提高科研能力提供合理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教師 科研能力 最優化 試驗
在高校發展建設中,培養人才不僅僅是當今發展的主要趨勢,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要需要。所以,在該形式下,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本文具有教研能力的教師在社會以及工作中發揮的作用,然后闡述提高科研教師的具體要求,并以合理的優化途徑對教師的科研能力進而提升。
在高校中實現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功能建設中,培養教師與人才是學校發展的主要條件。素質教育作為我國發展教育的核心因素,教學質量對我國的教學工作具有較大的聯系,與中國教育體制的發展歷程也具有較大關系。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要根據教師的知識、能力以及素質等因素對教學活動進行開展,提升實際的教學質量,是整個教學任務實施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新課改目標的實施上,為我國的教育內容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也加強了科研教育、高素質教師的研究與教學內容的有力擴展。所以,要對新的教學體系進行轉變,并不斷優化新課程的教學改革與教學能力。
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是利用新的教學方法來實現的,它能揭示出教育發展的實際現象以及客觀規律的表現形式,是教師創造性活動的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開展是教學與科研兩種方式,也是教師自身思想認知水平以及素質的具體要求。所以說,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優化教科研的基本素質,不僅能將經驗型的教師轉變為教科研型的教師,還是當今教師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新課標教學形式上,要提升教師的教研水平,能夠利用自身的優勢條件改善教學體系,并形成新的教學內容,教師科研能力的改善主要是教育規律、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行為等方面。能夠根據對教學活動的有力改善,培養學生的自身能力,從而在新時期的教學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首先,提高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能夠使教師在社會發展中以及在實際工作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使教師能以正確的態度執行教學體系,以促進思想觀以及價值觀的有力表現,從而使教師個人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所以,教師提高了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充分表現出自己的精神價值,才能發揮自己的個人力量,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1]。
其次,要促進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優越的教學理論,并能以良好的教學熱情和興趣積極學習。該形式不僅能優化教師在教學中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還能利用這些能力與教學知識有機結合,從而促進了教師在工作中的積極發展。如:教師的研究能力,主要是在教學活動中,能實現探索性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能夠以創新性手段進行解決。對于反思能力,主要是教師在完成任務后,能對實際的工作過程以及工作結果進行反思,并有力的對一些不足情況進行分析,以促進教學總結的優化方式。對于創新能力,它是在不同程度上對其進行分析,能夠以不同的審視角度,不同的創新思路,不僅是對問題進行創新性解決,還能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根據一定的經驗基礎,對問題進行創新解決[2]。
最后,提升教師的科研素質。教師的科研素質主要包括五方面,如:教育素養與挑戰意識、業務素質與專業素養、科研素養與探究意識、思想素養與道德建設、心理素質與身體素質。優化這種基本的素質體系,不僅能改善教師的科研能力,還能提升實際的教學效果。所以,根據這五項基本素質的提升,將其作為主要的提升條件,不僅提升了教師的基本素養,還能完善教師的科研素質,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改善教師的教研能力。
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能夠為社會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因為教師不僅是學生的主要引導者,還是學生學習的開拓者[3]。因此,對教師的科研能力進行提高能夠表現出教師堅持不懈、努力工作的基本素質,還能根據明確的教研內容提升科研能力。在這種形式上,不僅要優化教師對科研能力提高的認識,還要將教學與教研有機結合,從而在真正意義上實現教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的交融性。
主要的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的研究是一種模式、兩種層次進行研究。一種模式主要是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實現“學、研、用”一體的教學模式,具體的表現形式是由校長負責,以分校長以及教科室為組織者,為了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要實現一邊學習、一邊研究、一邊推廣以及一邊實驗的應用形式。在實踐研究過程中,能夠對具體的做法進行具體分析,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執行不同的研究方法,并促進各個方法的有機結合。對于兩個層次,一種是普及型,主要面對的是全體工作教師;一種為提高型,該層次主要適合于4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
1.構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培訓機制
利用相關的培訓機制,聘請一些專家學者對相關知識進行專題講座,使各個家長以及各個教師都能參與進去,使教師在工作中能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學校還要與其他教師進行合作,及時分析教學實踐中的相關問題,不僅要使教師熱愛教育事業,還能提高科研質量,從而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水平。而且,學校還要制定教師培訓的相關計劃,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將全校教師作為主要對象。不僅要進行獨立備課、上課,還要指導其他教師進行有效的教學工作。
2.有效科研機制的研究
有效科研機制的研究主要建立一種教育型的教師隊伍,完善科研網絡,并制定出與學校相符合的評估、激勵機制。對于科研管理網絡的建立,并創建一種豐富的科研氛圍,各個教師不僅能完全參與到網絡中去,使教師增加對科研的重視,利用相關制度,還能促進教師的完善性。對于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夠使教師隊伍更規范,并促進實踐中的完善效果。對于評估、激勵機制,能夠實現教學工作與科研的一體化,從而激發科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3.轉變正常的教學角色
要轉變教師的實際教學角色,使之能夠形成正確的認知。在新時期教學發展中,首先,教師應對全部的教研內容進行了解,并根據教學內容發揮的作用,對其存在的教學資源進行挖掘[4]。而且,在新時期教學過程中,還要對一些優秀教師主要的構成要素進行全面分析,并研究構成要素對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主要作用。再次,要對科研體系的建立進行合理分析,分析科研能力作用發揮的實際條件,然后以正確的方式對其進行研究。根據以上相關問題的研究與探討,教師要在教學與科研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教師就要充分認識科研能力在新時期發揮的主要作用,并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及形成的要素對其進行改善,從而為教學任務的開展創造有利決策。教師在主導形式上,還要對本質教學資源進行深度挖掘,不僅要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學會創新,還要利用有價值、有意義的教學形式,以提高自身的軟實力,優化科研能力在教學中發揮主要作用,從而促進教育內容的協調發展[5]。
4.完善教師發展的新途徑
完善教師的主要角色,并挖掘新的提高途徑。在對教師的科研能力水平進行提升過程中,對于學校來說,要加強教師的自身定位,根據教師對角色的不斷轉換,將其角色合理定位,并使教師在工作中形成正確的教學角色。對于教師本身來說,要根據教師的個人素質以及基本能力、文化知識水平等進行定位,并將教師的這些因素進一步提升。在該形式上,不僅要經常以鼓勵的方式,使教師進行創新性教學、總結性教學以及反思性教學,還要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要激勵教師對科研工作發生的基本條件以及實際需要進行總結、分析,并根據教學規律的有效分析,找出其中的教學方法[6]。通過合理的激勵手段,不僅能為教師的教學工作奠定有力基礎,還能提升教師的師德思想,促進教師良好人格的樹立,以嚴謹的態度和工作中新的教學要求以及教學方法,提升了教師的科研素質,也構建了新的教學素質體系。
5.現社會力量的全面監督
要以社會的力量為有效的監督條件,在對教師的科研能力進行提升過程中,主要是學校實施監督以及教師實施監督,但在整體形勢上,改善教師科研能力的效果并不能完全得以提高,實際的教研能力也得不到有力提升。所以,在對教研能力進行培養過程中,要在多個方面進行優化與實施,根據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在不同層次上進行全面監督與鼓勵,并能利用最優的方法得以改變。還要在這種方式中利用新聞媒體對教研內容、教研能力發揮的作用以及教師主要的責任展開發展,不僅要宣傳我國教研精神,還要加強教研體系的利用。最后,實施政府的力量,不僅要加大政府對該形式的有效監督,還要根據科研能力的提高方式,建立教育機制,并實施改革形式。
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科研能力并不能在短時期內有效完成,在日常工作中以及生活、學習中都要對知識進行積累,不僅要促進理論知識的研究,還要優化理論轉為實踐的結合方式。在新課標目標實施下,新的教學體系為教師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創新,所以說,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僅僅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推進現代化教育的潛在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增,李慧杰.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高對策[J].南風,2014(18):94-94.
[2]蔣楠.省級開放大學教師科研能力建設研究——山西電大系統教師科研能力調查報告[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20(2):13-16.
[3]商孟香,張春陽.高職院校教師科研能力研究現狀淺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3):41-42.
[4]黃永秀,林安全.中職學校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區域互培手段探索[J].科學咨詢,2014(4):105-106.
[5]王秀清.高職院??蒲卸ㄎ缓徒處熆蒲心芰ㄔO芻議[J].教育與職業,2011(18):63-64.
[6]李琴.獨立學院教師科研能力提升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4(12):39-3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