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衛文
(廣東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樟邊小學 廣東廣州 511400)
?
淺談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
柳衛文
(廣東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樟邊小學 廣東廣州 511400)
摘 要:數學講究推理和運算,對學生自己的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學生能否使用正確的推理方法,強化自己的邏輯思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的引導方法。小學數學很重要,也很關鍵,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和學習效果的提高都有很大影響。小學生往往對數學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覺得數學是枯燥乏味的,加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的傳遞,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導致了學生的消極情緒的產生。而新課改要求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更多的是作為一個引導者而存在,這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更加具有活力和生機。數學教師應該如何做才能夠把握好課堂的設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學習,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師深人研究和實踐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邏輯推理 教學方法 科學引導
學習數學有技巧,教授數學也有方法,教師應該明白,小學數學的教學也應該是靈活的,提倡的課程改革不止是針對于一些語文英語,數學作為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也要不斷結合新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一套實用性強、針對性強的教學辦法。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需要理論聯系實際,我們在教學中需要不斷思考研究,想辦法有效應用多種形式去激發學生內在興趣,讓每個學生愛上數學。本文筆者就如何有效開展教學給出幾點建議,具體還需要各位老師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斟酌運用。
小學數學的教與學出現了一些問題,原因是大家只知道數學是要講究邏輯運算,鍛煉人的推理驗算能力,在出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盡管是剛剛開始的小學數學課本上,就出現了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很多“80后、90后”都大呼:我們落伍啦。是的,現在的小學數學題難、偏,出題人只顧著出新、出奇,忽略了數學的實用性功能。要知道,我們的學校學習并不是和社會完全分開的,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走向社會,用我們所學的知識改造社會、造福社會。可是那些又難又偏的題到底對我們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有多大幫助呢?況且對于心智發展還尚未成熟的一群孩子們來說,那些題未免太難了點,他們還無法理解。新課程標準對《數的運算》中提出的“應避免繁雜的運算。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要求來看,簡便計算的功能就不僅僅是作為一種技能、一種運算定律或性質的簡單應用來教學,而應成為借助于運算律的理解與掌握來比較與優化計算方法,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簡便算法教學能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要靈活運用簡便計算,對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數的組成就要有較熟練地把握。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一點,要重視學生思考的過程,不要只看結果,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神童,但是練習也能提高。數學雖然有標準答案,可以看最后的結果論英雄,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學生之間有差異,有的同學邏輯思維較強,他們能夠很快地得出正確結論,一些思維較慢或者是繞了彎路的學生很容易向他們看齊,如何看齊呢,因為老師只問誰做出來了,只看這道題誰做對了,并不問其他,那么很多同學就有了抄襲和作弊的行為。然后這個班的平均成績提高了,我們以為是同學們都有了進步,是我們的教學有了成效,其實不然。我們習慣了以結果為導向,以成敗論英雄,學校之間、老師之間的競爭或許導致了這種現象,我們一定要清楚,不能因為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
平時數學課要做很多練習題,每一次練習都是一次提高的過程,都是一次強化的過程。老師一定要注意,練習就是練習,要給學生時間,不要天天測驗,那樣會給學生造成壓力,而且平時留的家庭作業不要太多,因為任務一多,時間一緊,質量肯定會差。人的智力和能力是相對穩定的,不給他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準備,他怎么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呢?要么就是使用其他手段,要么就是放棄。都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如果我們改變了方法,教學不急躁,不盲目地追進度,爭取讓學生們真正弄清楚了,學明白了才完成,那么我相信會有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效果。
適當的競爭能夠激發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競爭帶給人的是壓迫感和上進性,人是很容易受環境影響的動物,周圍的環境一變,人很容易改變自己去適應它。如果在教學中合理運用競爭機制,相信會有很棒的效果。例如,可以在上課時,復習一下前面所學過的知識,方法則采用比賽、搶答的形式,適當地設立獎勵,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可謂是一舉兩得。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但我之所以說是適當的競爭,合理的競爭,是因為有競爭就有壓力,有的學生不能適應壓力的環境,外界的刺激反而會讓他們走向極端,產生不合群、厭學等心理。所以競爭不要過于頻繁,所設的問題也不要太難,可以是復習,也可以是課前新知識的引導和引入。
總之,作為數學教師,要講究科學的教學方法,要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和學生的受用性。能夠做到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思想水平,在教學中不死板、不固執,能夠適當地、合理地創新,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理想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