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宜軍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高級中學)
“管育并重”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有效應用
孫宜軍
(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高級中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高中教學的重點不能只教育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將學生教育為全面發展人才,注重德育工作。社會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高中班主任傳統的德育工作顯然已不適合這個全新的社會,所以就應該創新教學模式,采用“管育并重”來進行德育工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管育并重;高中班主任;德育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高中學校的德育工作也有了一定的創新與改革,并且高中學校在社會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我國建設高中學校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技術并且兼備優良品德的全面人才,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及專業技能教育的同時,德育也是至關重要。高中班主任應該重視學生德育工作,創新德育模式,采用管育并重的模式,使德育能夠發揮其自身的作用。
在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管是對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行為的約束和規范。在學校學生應該遵守學校的制度,聽從班主任的管教。這樣才能使得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順利開展。但是管是強制性的,沒有討價空間的,所以這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叛逆心理。而育則是在管的基礎上轉變學生的思想,使其能夠更好地遵守制度。
這種傳統的重管理輕教育的德育方式主要是由于班主任對德育工作認知不夠全面,大部分班主任理解德育工作都是管理與約束學生的學習及日常行為,這種思想就有所偏差,只重視管教,使教育的目的沒有發揮出來。由于這些思想,使得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及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產生了不良影響。主要表現為不能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忽視了“育”的重要性,這就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很難進一步提高。
(一)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能夠對于“管”有正確的認知
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不應采用強制性的手段,對于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為不應該有過多的干預。傳統的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都是想全面掌握學生的信息,美其名曰保護學生。但是高中學生已不是小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這些名義上為他們好的行為已經嚴重涉及了學生的隱私權,這就會使學生們對班主任的德育產生抵觸心理。所以,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中,應該在管學生的基礎上給學生足夠的私人空間,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另外,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時候,還應善于運用情感來感化學生,這是避免強制性的關鍵,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心里接受這種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
(二)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應使“育”發揮其作用
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在學生眼中班主任就是“惡魔”的化身,他們往往都是非常嚴厲、不茍言笑的,這種思想就導致了學生與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很難有一個平等的地位,也使班主任不好與學生進行溝通。所以,高中班主任應該改變傳統的形象,與學生以朋友的方式進行交流溝通,使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縮小,多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當學生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及不良習慣的時候,班主任不要對其進行一味地批評指責,要像朋友一樣與學生進行談話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所想,從而根據學生的想法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以理育人,讓學生能夠從內心佩服自己,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還能使德育工作發揮出自身的作用。
(三)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使“管”“育”相結合
中學生階段正處于青春期,如果進行一味地管教則會使學生有抵觸心理,但是進行這樣的教育也會使學生產生不怕老師的心理,所以高中教師在德育過程中要使管育相結合,才能達到德育工作的真正目的。在學生做錯事情的時候教師對其進行管教的時候,不應該一味地進行懲罰,還要給學生解釋的機會,教師悉心聆聽,使學生能夠充分信任教師。之后再對其進行教育,使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錯誤并且能夠改正,這樣才能夠使德育的目的得到落實。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地創新和改革。在我國高中學校中,班主任在學生的學習及德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管和育都是德育中最重要的部分。管和育在本質上和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別,但是兩者又是相互關聯、相互輔助的。在班主任傳統的德育中往往都是重管教輕德育,這在當今社會顯然是一種錯誤觀點。以上本文就分析了管和育兩者的關系,探究了管育并重在高中班主任德育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1]楊善銘,蘇使如.論中職班主任“管育并重”德育模式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11(29):44-46.
[2]陳運昭.論主體教育理念下的潛江園林高中人本管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7.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