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
與“審美”相伴,讓語文課堂流光溢彩
馬麗
(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
新課改的背景下,審美閱讀的重要意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優化教學策略,讓學生感悟情感美、欣賞形象美、理解內涵美、創造藝術美,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初中語文;審美閱讀;教學方法
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比較,更加重視學科的人文內涵和時代氣息,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緊跟教學改革的潮流,做到與時俱進。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對學生文化品位以及審美能力的提升,因此,語文教師就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設置審美鑒賞活動,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審美閱讀伴隨語文學習,讓語文課堂因審美閱讀而流光溢彩。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展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這就要求學生學會和教師、文本之間進行心靈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體會文本中創設的意境美。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自然對話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氣氛中對話,深入感悟。
例如在學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的時候,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情感的時候鼓勵學生主動質疑,有的學生就提出這樣的問題:在詩中作者寫道“我欲乘風歸去”,然后接著又說“又恐瓊樓玉宇”,那么這里面的“欲”和“恐”我們應該怎樣去理解呢?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自己在小組內部先進行討論交流,同時提示學生可以聯系蘇軾當時所處的環境去解讀。經過一番討論,學生意識到這句詩讓人聯想到在月宮中的美好,想到了皎潔的月光不由讓人神往,所以作者用了“欲”字。但是,作者又想到了月宮的冷清,于是又生出了“高處不勝寒”之感,這兩個詞語將作者矛盾的心情表露無遺,這也和作者當時和弟弟分隔兩地無法相聚,月圓人不圓的情境是相符的。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對于后面作者的情感抒發有了較深的理解,對作者在整首詞中由怨嘆到互相祝福的心理有了基本的把握。
這樣在學生和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基礎上,對詩人的樂觀曠達有了較深的感悟,同時也讓學生深深感受了文本營造出的意境之美。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氛圍中對話文本,教師從旁點撥指導,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自主感悟文本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逐漸融入其中,這些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將抽象的語言文字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出來,通過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快速感知文本。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情境展示的優勢,激發學生美的想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欣賞文本中塑造的形象之美,提高審美能力。
例如,在學《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讓學生具體感知了“濟南的冬天”的魅力。在課前,教師就鼓勵學生搜集一些關于濟南的圖片,而在課堂導入的環節,教師就讓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我眼中的美麗濟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走近文本,重點感悟濟南冬天的“溫晴”。教師首先讓學生將相關的句子讀一讀,然后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作者筆下出現的幾幅圖畫——陽光小山圖、雪后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是怎樣的一幅美景。在充分閱讀和想象的基礎上,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相關的視頻資料,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們進行角色體驗:學生們變成了小導游,配合視頻資料用自己的語言向大家介紹濟南的冬天,這里既有冬天溫暖柔和的陽光,還有秀氣的小山和村莊,整個城市安寧祥和。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真實感受到了濟南冬天的形象之美,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的展示,讓美的想象真實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扎根于腦海,會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學生對這些美的形象產生一種追求的渴望,這樣也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多媒體的使用要合理適度,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有助于課堂質量的提高,讓學生接受美的熏陶。
文學作品的表情達意離不開語言,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審美教育同樣離不開對重點詞句的品味。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品讀起來猶如是在欣賞一首優美旋律的曲子,讓人陶醉其中。這樣的閱讀享受和文本藝術化的語言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咀嚼文字,深入體會其中蘊含的內涵美。
例如,在教學《熱愛生命》這篇小說時,在文章中形象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崇高的境界以及戰勝自然的堅強精神,特別是他和狼進行斗爭的情節,充分表現出主人公面對緊急情況時的堅強毅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文本中的細節描寫,如泛著微微紅色的鹿骨,病狼發出的喘息聲,還有病狼的兩腮與舌頭之間的摩擦聲等,這樣的細節描寫,有力地表明了當時環境的殘酷。寫主人公和病狼進行搏斗時,寫到他將自己身體的重量壓在狼的身上,用嘴咬住狼的咽喉,一股暖和的液體“硬灌倒”他的胃里,通過探究這樣的語句讓學生體會到主人公在困境之中不放棄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再教學生怎么寫,學生就在講臺下寫,寫好了就交給老師修改。這種教學方式非常單調,不能調動起學生的寫作熱情。面對這種狀況,教師可以采取多維互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帶學生出去實踐,在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教師不時穿插教學,反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與其說給學生聽,倒不如讓學生親身體驗一把,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感觸良多,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更具有真情實感。單憑坐在教室里聽或想,有時并不能打開學生的思維,走出去,讓學生身臨其境,寫出來的文章就更有真實性,更有感觸。
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建小組,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切磋,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合作能力。教學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學生能放膽交流,敢于創新,才能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才能提高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班級還可以創立一個刊物,積極鼓勵學生投稿,舉辦征文比賽,對于寫得好的學生進行獎勵,比如頒發獎狀、發放小禮品等。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堅持寫日記,把每天遇到的人和事寫下來。
教師授課方式,要采取聽說讀寫看的方式,即聽老師講,鼓勵學生說,讓學生閱讀、看視頻、多寫等。或者從最近的社會熱點進行討論,這樣寫起來就會有想法,不會找不到思路。
5.重視學生人格的養成
“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一篇優秀的作文,離不開作者優秀的人格。教師在教育寫作時,一定要重視學生人格的養成。在傳統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的是寫作技巧,而忽略了對學生人格的培養。我們一直提倡寫作要“真情實感”,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學生的寫作離這個要求有著較大的距離。傳統的寫作理論主張“文以載道”“文以明道”,寫作教學也便負載起了道德教化的重任,往往片面追求立意要高,要有閃光點。寫作的評價也強調思想性,而忽視學生表達的內容是否真實,話題對學生是否具有實際意義,學生是否愿意表達,是否有能力表達等。思想決定高度,思想決定影響力。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任重道遠,教師要遵循時代發展的要求,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討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1]周曉琴.高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有效性調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王夕娟.解析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J].新課程學習:下,2012(10):8.
[3]熊曉丹.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芻議[J].新課程學習:下,2012(10):21.
·編輯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