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座椅設計的意義、人與座椅間的聯系以及人機工程學的應用等因素的考慮,探討了在家居空間中在座椅設計上所體現出的“人文關懷”。對現代家居座椅設計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家居空間;座椅;人文關懷;人體工程學
座椅,是具有坐面并且帶有靠背可以倚靠的坐具,有時還會設有扶手。它與我們日常生活方式息息相關,與人類的關系相當密切,它是家居空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芬蘭的設計師塔佩瓦拉(Ilmari Tapiovaara)曾經說:“椅子的設計是任何室內設計的開端.”座椅是坐具中主要的代表形式,雖然它看起來很簡單,但卻是家具設計中最為復雜的一個門類,能解決好座椅的問題,其他家具也能輕而易舉的得到解決。
一、人與家居座椅設計的關系
自古以來,我國造物就遵循著“人為物本,物因人用”的原則,人在造物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人與物之間的聯系,實際上是設法建立一種人性化的和諧關系,也可以理解為人與物之間互換的感受,進而達到“天人合一,道器合一”的造物思想。對于座椅來說,首先要充分考慮使用者“坐”這種行為狀態,也就是說要坐在座椅上,人體各個部分的活動范圍,自然的擺放方式,以及舒適性等客觀因素都要進行思考,座椅的設計最大程度的順應人的自然狀態。伴隨著大眾生活水平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座椅需要的不僅僅是滿足“坐”行為的功能要求,而其精神情感也不容忽視。在某種情況下,一個具體的坐行為是人的心理活動外化的表現,能體現出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需要。
在現代社會,人們大部分的狀態都離不開座椅,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每天有很多時間在座椅上度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網絡傳播迅速,各種新興的信息傳播工具接踵而來,人們的生活方式漸漸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出現“宅男”、“宅女”這種生活狀態,家居空間成了他們最主要的活動場所,人們對座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發展到今天座椅已成為一種家居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居室空間中的裝飾品、調味品。
總之家居座椅設計要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原則,在座椅設計過程時必須充分理解人體的坐態的生理特征,以便讓使用者體驗到最好的狀態。同時也要美觀,讓座的人身心愉悅。家居空間中的座椅應該遵循人體工程學的基本準則,并且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設計出既有合理舒適的座椅尺度又有合適的空間距離,為受眾提供了更多的活動空間和更好的心理感受,大大增加其便捷性和安全性。
二、座椅人文關懷的理論依據——人體工程學
(一)人體工程學定義和應用
人體工程學(Ergonomics)又叫人機工程學或人機工效學,它是20 世紀 40 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學科。人機工程學可定義為:按照人的特性設計,以人的生理、心理特性為依據,運用系統工程科學的觀點分析研究人、機具及其工作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各組成部分在家庭工作中如何達到最優化的問題的學科。人體工程學的應用使設計操作省力方便、符合人的身心活動要求,讓人在使用產品時獲得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適的感受提供科學的理論和依據。
人機工程學在最初常見于機器制造和產品加工等方面,現在逐漸在家具和建筑的設計領域得到發展,在室內空間中,座椅設計方面也遵循了人機工程學的原理。一個好的座椅不僅能放松使用者身心,緩解壓力和疲勞,并且還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現代座椅越來越講究舒適性,而人體工程學的引用能使座椅到方便、舒服、安全、美觀、實用之目的。
(二)人機工程學在家居坐具中的運用
在室內空間中,人機工程學不僅盡力追求高效率、安全性、舒適性。此外還同美學、技術相結合,達到功能美、結構美、造型美等方面的統一。所以座椅設計中的的尺度,造型、功能、色彩及其材質都必須符合人體生理、心理尺度及人體各部分的活動規律,以便達到設計最終目的。
1.功能
家具不同于單純藝術品,作為日常的生活用品,是應當具有實實在在的功能。而座椅是用來支持人體的家具,它的基本功能支撐這人們的各種坐姿,容納人的身體。早在四千多年前,椅子在古代是地位的象征和宗教的裝飾物,人們重視椅子象征性的形式美,而很少對椅子功能進行科學的研究。然而今天,椅子的象征性漸漸退化,但是它 “坐”這一功能在并沒有什么改變。人們開始更注意它的舒適性等方面功能。座椅功能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基本的能坐的使用功能。二是功能的延展: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現代人對座椅功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功能的設計還要從使用者精神愉悅,形式上由座椅的內涵向外發散有了新的變化,使座椅不僅是具有基本坐的功能,它在有些時候功能可以轉換為臥具,沙發。例如新式的仿生設計柿子沙發,可以當作坐具亦可作為陳設用品,因其可愛的水果造型同時也成為小孩的玩具,三是以人體工程學為基礎的舒適性設計。對不同類型的椅子一般按其功能要求設計成不同的舒適性要求,例如現代辦公椅的設計,在明確現代人辦公的各種功能需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人體工程學的原理進行設計和開發,從而降低疲勞和提高舒適度。而休閑椅的主要目的在于放松身心、緩解疲勞。在進行功能設計時,應注意能使人的關節、肌肉等部分放松,使人體的姿勢能自然擺放,使人體重量分部各處均勻。休閑椅不僅靠座面承受體重,同時亦應使其靠背向后傾斜,以承擔部分體重。
2.色彩
色彩的運用同樣是以人為本,人性化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色彩能很好的捕捉人們視線,吸引人們注意,是感官中最先影響人的是視覺感受。充分利用色彩關系,形成一定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借助座具這一產品傳遞出一種情感,從而達到吸引和感染消費者的目的。座椅色彩運用的好,可以使造型中的某些不足得到協調或彌補,讓整個設計更加完善。相反,如果座椅的色彩處理不協調,不僅破壞了座椅的功能和美,并且影響受眾的情緒,甚至影響到其心情態度。
座椅中的色彩設計還必須考慮各種不同環境下的功能特性,以及不同人群對不同色彩的喜好。家居坐具設計形式多樣,色彩也是絢麗多彩,不同的室內風格配以不同色彩的家居坐具。但是大多家居空間多體現溫馨祥和的氣氛,家居坐具的色彩也多以暖色為主再配以柔軟的材質。相對比之下,辦公坐具多以正式的黑色為主。色彩的冷暖引起人們強烈的心理反應,所以家具空間中的座椅設計也必須考慮到色彩的協調。
3.造型
現代人不再只純粹的地注重座椅物質功能的體現。而是更加關注座椅的外在造型之美。造型設計是指物體外觀形式中所表現的輪廓、線形等視覺語言,簡單的說是物體的形象。設計的本質和屬性必須通過外在造型得以明確化、實體化。座椅設計中造型是在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前提下,運用當代美學原理及對傳統結構家具進行傳承和創新,充分利用各種有機曲線和幾何圖形來設計出舒適、美觀的家具。丹麥著名設計師凱·保杰森曾經說過:“讓線條帶有一絲微笑”說明了設計作品中注重造型和人性化的真諦。如果細細品味,在眾多的座椅中能體現造型“人文關懷”的設計。比如阿爾瓦·阿圖的球椅,外觀造型十分具有趣味性。還有意大利家具設計師扎維·沃根于 80 年代設計的 Bra 椅子,雖然還是運用了傳統椅子的結構形式,但椅背卻運用了設計柔軟的材質而富有曲線美的女性形體造型,人坐上去之后有特別的感覺,讓人浮想聯翩,體現了家具設計中的情感因素。
4.材料
座椅的材料使用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日益廣泛的。今天,使用到椅子上較多的材料有木材、金屬材料,塑料,竹藤,玻璃及其他各種具有一定強度的自然材料、人工合成材料等。充滿“人文關懷”的設計理念的人性化家具設計中,用材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采用環保材料,注重人的健康是“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就座椅設計而言,應盡量利用天然、無毒無害的材料、輔料和五金構件和拼接手段,將可能產生的材料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比如芬蘭著名建筑家具設計師阿爾瓦·阿圖,在他的設計中,采用大量的自然材料,尤其是芬蘭盛產的木材,使人倍感溫暖,與現代鋼管家具相比拉進了人與家具的距離。
5.尺寸
坐具的尺寸無疑對人體就坐時的舒適程度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座椅設計中,尺寸與尺度是最核心和最根本的要素。座椅的設計與人體尺寸和坐姿有著密切的關系,作為一種休息放松的家居必定要適合人的尺度,人體尺度這個方面主要分析座椅中座高、座寬、座深、座背、扶手、傾斜角度這樣要素的數據分析,以達到人體最滿意的舒適度。此外作為家居空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定要與其他家居大小協調,適合整個大的空間環境的尺度要求。
三、結語
家居空間中人體工程學在座椅中的應用,只有加入了人體工程學的考慮,設計出來的座椅乃至家居才能非常人性化。能與人們生理和心理各個方面所追求的的需求相符合。從而能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人—機—環境三者相互之間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李軍偉.對家具人性化設計的探討[J].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高職研究,2012(04):44-47.
[2]田煒.高校座椅設計的人機工程學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1.
[3]傅吉全.古典家具設計中的“人文關懷”[J].裝飾,2009(01):83-85.
[4]蘇 勝.基于人機工程學的座椅設計[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9(28).
[5]劉文金,唐立華.當代家具設計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6]池詩偉.現代座椅設計中的“人機關懷”[J].中國包裝工業,2013(10).
[7]蔣蘭.基于坐行為的坐具設計解析[J].包裝工程,2012(02):31-35.
作者簡介:郭妮莎,湖南工業大學包裝設計藝術學院研究生,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