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華
【內容摘要】學生個體間的各種是事實存在的,尤其是學習上的差異。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正確面對這些差異,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如“分層教學”法,以此來促進學生個體和班級整體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本文就此談談做法。
【關鍵詞】分層教學 ?高中數學教學 ?應用
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高中學生的生理發展方面都明顯的存在著客觀的差異,心理發展也具有其特殊性,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程度和興趣程度也存在客觀差異。在普通高中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普通高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自身能力差異大。因此,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程度和掌握能力也出現較大差距。這種現象必然會導致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質量整體水平不高,為整個教學質量帶來負面影響,在普通高中數學教學中實行“分層教學”的方法是客觀需要。那么“分層教學”在普通高中數學教學中是如何應用的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教學中,不論多好的教學方案都需要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協調為基礎。“分層教學”的實施也是一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成功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條件。因材,在教學中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創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對數學有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學生層次化學生自愿,因能劃類,依類分層
在數學教學實際中,教師應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為基礎,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的差異,并接個學生對自身學習效率提高的要求來制定學生所應達到的基本、中層和發展三級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時要弄清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使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制定目標時應充分考慮學生在教材基礎上的學習可能性水平。依據制定的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將學生以2:5:3的比例劃分為下、中、上三個層次,并分別定為A、B、C三層,分別表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成績中等的學生和拔尖的優等生。“分層教學”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將層次教學作為輔助,層次分得是否科學合理會對“分層教學”的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分層教學”在分層時應以尊重學生、師生磋商為原則進行動態分組,動態分組是指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層次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教師可依據學生的要求和學生成績的變化情況作出必要的調整。“分層教學”最終目標是A層解體、B層和C曾不斷壯大。
三、在各教學環節中施行“分層教學”
1.教學目標層次化
學生層次科學合理劃分后,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堅持“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原則,在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材的知識內容,充分混合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思想目標,制定出適合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充分貫徹層次目標。
2.課前預習層次化
為了獲得滿意的預習效果,促進數學課堂教學,在布置課前預習時要綜合考慮高中階段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已有所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能動性也在增強,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學內容彈性,對各層次學生提出具體的預習目標,并教會學生科學高效的看書預習方法,促進預習效果的提高。
3.課堂教學層次化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向交流過程,完成“分層教學”的關鍵是調動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積極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同時完成教學目標和照顧不層次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學習到知識。因此,在安排課堂教學時要堅持以中間學生為標準,兼顧兩頭學生,教學活動中動態調節各層次學生參與的比率,不冷落任何一個學生。對于較為困難的問題,可以留到課后單獨給C層學生講解。同時,整個課堂教學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逐步提升教學內容難度,層次之間差距不應過大。
4.布置作業層次化
課堂教學完成后,作業練習能夠鞏固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知識,因此,“分層教學”必然也包括了作業布置的分層。如果以一刀切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作業必然會導致A組學生吃不消、C組學生吃不飽,在布置作業時應依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布置的作業要保證學生在20到30分鐘左右完成,學生可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組,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有所跳躍,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A層學生在沒有過大壓力的情況下能夠自己完成作業,避免了抄襲現象,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5.單元考核層次化
數學教學中,每學完一個單元,都應進行一次單元過關考核。單元考核是以課本習題為主,以本單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為主要考核內容,依據三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彈性大小,將同一份試卷擬定出三個層次的試題,并在考核時提出不同的要求,學生依據要求自己選擇三個層次的試題完成。
以蘇教版高中數學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學中,以三個層次學生的水平制定了如下三個層次的作業供學生選擇:
第一層:解下列不等式:
2x2-4x>15 ? ? ? ?12-3x2>x
x(x+1) -x2-2x+8>0 第二層次:求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 的取值范圍 y= ? ? ? ? ? ? ? ? ? ? ?y= 第三層次:求若函數y= ? ?-6kx+k+8的定義域是R,求實數k的取值范圍。 總之,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運用要堅持以中間學生為標準,兼顧兩頭學生的原則,促進高中數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時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