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元
摘 要: 作為鍛煉學生認知能力、思維、心理等的最佳時段,初中階段教師對學生良好的指導,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程度。作業在數學教改中的重要地位已經被教育界所認可。基于初中生數學學習需要教師引導的訴求,本文從前置作業在初中數學教改中的高效應用視角出發,以如何良好應用前置作業設計為分析對象。
關鍵詞: 前置作業 初中數學 生本理念
結合時代和市場人才應用要求,緊隨教改觀念,在結合學生現有經驗、情感、認知的基礎上,進行數學復習、練習、概念辨識引導、數學原理的講解和介紹等,將直接影響到“生本教育”理念鞏固效果及生本理念在初中數學教改中的融入成效。考慮到學生的階段性學習特點,前置作業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輔助發掘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性思維,因此,嘗試增加前置作業設計在初中數學教改中的應用頻次,將為初中數學教師教學質量的系統性升級發揮輔助作用。
一、生本理念下前置作業設計的應用定位
前置作業是生本理念下促進學生能力提高的一種前置性學習模式,同樣也是將學生數學學習需要納入教學改革中應用的重要體現。在前置性作業應用的過程中,學生認知的發展過程、狀態,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應用情況同樣是前置性作業形式應用的基礎。
首先,前置作業需要以學生學習基礎的夯實為基本目標。如果學生對學習情況不夠了解,則需要在課前對教學內容以前置作業處理的方式,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從而更順利地提高知識點識別和記憶能力。
其次,前置作業需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自主能力為重點。一般情況下學生的前置作業都需要自行完成,教師不予以指導,如此學生就獲得了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在適宜的學習狀態下,學生靈活分配時間完成前置作業后,會提高學習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會自覺明了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如此才會培養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和意識。
二、前置作業設計在初中數學中應用的“三步走”戰略
(一)豐富應用形式,重視課程應用針對性。前置作業的靈活多樣性特征在應用時可將其活化成為思考探究、典型例題解析、資料收集等。在實踐過程中按照不同課程的講解需要,前置作業的設計也需要進行差異化的區分。比如概念性課程的前置作業,由于學生對概念的接受需要從認識和理解入手,教師使用具體實例作為學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基礎,可幫助學生具象化解析概念的形成。如“倒數”,在前置性作業練習中,為激活學生思維,教師可布置以下前置作業:(1)觀察幾組相乘等于1的分數,找出其相互之間的關聯性;(2)思考自己在書寫過程中,是否出現過遺漏,為什么一定要使用此種書寫形式;(3)寫出0.5、1、1/2等的倒數形式。在練習中,學生很容易產生疑問,如為什么小數和整數都有倒數,兩者的區別在哪里,0有倒數嗎?教師在課上的講解可為學生答疑解惑,使用乘法運算后,學生對倒數形成的過程有所掌握,即可豐富原有在前置作業階段對“倒數”概念的認知。再比如原理性數學課程,數學原理往往蘊含數學學習規律,但是此種抽象性的原理,學生只有從具象化的例子中認識其存在的形式,才能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方向轉化,教師在課上以學生原本的知識架構作為新知識填補的基礎,新舊知識的相互融合和轉化則可幫助學生更快速地提升對原理知識的認識。比如“分數乘法中運算律”的前置作業設計,教師可提出:(1)何為分數乘法的規律,如何發現此類規律,如何表述此類規律;(2)分數乘法運算律可引申到什么,如何看待書中練習題目與分數乘法運算律的相關性,兩者的聯系是什么;(3)舉出符合分數乘法運算律的例子,并進行例證。以上作業的不知,會引導學生仔細觀看課本,并按照課本中的例子進行新舊知識的聯想,進而獲取“分數乘法運算律”的應用范疇,以及對其他知識點的影響,與其他知識點的關聯度等。
(二)重視內容導向作用,進行題量適宜布置。初中數學的前置作業設計以增加學生提前對課本的熟悉度和掌握度為前提,在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前置作業與課堂教學之間的相關性,比如前置作業如何引導和指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如何承擔起前置作業和后續學習之間的銜接責任,如何深入明確前置作業的導向性,并為學生的新知識學習提供引導輔助,又不會引發學生的排斥心理等。從前置作業的價值我們可看出,其僅僅是對課程中內容所進行的簡單引導,因此不建議在題量上過度設計和布置,否則會為學生帶來心理逆煩感。需要注意的是,在題量設計時,教師要關注題量和內容的困難與否性,一般情況下可設置1—5題,防止學生出現畏難情緒。小組討論和小組合作的方式可納入到前置作業的應用過程中。
(三)適度發揮學生想象,增加課堂互動幾率。前置作業的應用以輔助學生自覺建立未知知識和已知知識之間相關性為目標,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對原有知識的質疑,如“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前置作業設計中,學生本身對百分數具有一定的認知,但是問題的多樣化往往導致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無法切實把握新題目的解答規則。如此,在前置作業設計時,教師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比如設定“學校設計花園,預計在周日完成50平方米,但是周六完成了30平方米,那么還剩下幾分之幾沒有完成?”此類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題目,會吸引學生將數學知識活化在生活中的期待性,有了問題的引導和學生對實際運作情況的想象,學生不會一味地將自己的預習限制在課本中,而是會嘗試使用自己的經驗和體會及日常的觀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例題和前置作業中教師設計題目的交互應用,對學生獨立的感知、思考能力的開發及拓寬學生解題眼界等具有一定輔助,但是如何拓展前置作業的覆蓋空間,如何幫助學生構建習題橫向和縱向之間的聯系,卻應該作為當前前置作業進行架構和價值拓展的切入點。
建議教師加強課堂互動,讓學生嘗試將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用表格、指示書、框架圖的方式進行梳理,鼓勵學生將自己認為比較有價值的梳理結果在課上與他人分享,學生在傾聽其他學生的分享結果時,自然會比對自身的架構構建方式和習題解答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說出自己的困惑和難處,并選擇統一性,共同分析和對比,最終一一攻克。如此,前置作業與課上設計及課下延續的三個階段都可以順利銜接,對學生明確掌握知識點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熊光春.前置作業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05).
[2]邊珍.生本理念下初中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02).
[3]雷志琦.生本理念下初中數學前置作業的設計研究——初中生自主構建學習支架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