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菊
摘 要: 新課標下,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讓他們通過完美的體驗,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成為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改革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提出“體驗式教學法”的理念,通過理論結合案例的方式,詳細論述“構建調查性體驗課堂”、“創設生活化體驗課堂”等具體教學策略,并對教學效果進行簡評,希望能夠為體驗式教學思想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和推廣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高中地理課堂 體驗式教學法 教學應用
一、引言
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求學的過程,由接受性向創造性的教育情境進行體驗,使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能利用情感正確認知,在快樂中學習。體驗式教學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為通過各種情境體驗開展教學活動,利用開展的各種活動達到深化學習的目的,這種新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光靠教師講解的傳統授課方式,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將各種知識更深刻地記住。以下,我結合多年教學經歷,談談高中地理課堂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方法的具體策略。
二、創設生活化體驗課堂,引導學生進入探究氛圍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乃是真正的教育。”他的話闡述了一個真理,即:將生活化的內容和情境引入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為教育效率的提高打下扎實基礎。筆者認為,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應該教會學生將地理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體會到地理學習與生活的緊密性,如此,才能夠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的課堂體驗感。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我也嘗試了一種“創設生活化體驗課堂”的構建,并取得了不俗的教學成效。
【教學案例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教學設計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教師會采用理論講授結合PPT演示的方式,展開教學。該種教學模式較為成熟,但存在“生硬”、“老套”、“缺乏趣味性”的缺點,書本上的交通地圖、運輸方式難以真正融入學生的思維中,我構建的生活化體驗課堂教學情境如下:
首先,我以一則故事作為引子:小剛是一名高中畢業生,高考完后的假期進入某物流企業實踐,老板得知他學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內容后,為他安排了一項工作,為企業設計兩條物流線路,分別為“九江-烏魯木齊”,“九江-蘭州”,要求路線的設計符合“經濟實惠,成本低廉”的效果。小剛的地理知識并不扎實,這下犯難了,你能幫助他解決實際問題么?(物流、快遞與網購相關,與同學們平時的生活十分緊密,大家的興趣被大大激發出來)
其次,我將班上的同學分為若干小組,要求每一個小組為小剛提供一個方案,包括:物流路線的確定,交通運輸工具的選擇……我為他們提供了地圖、交通工具選型圖等必備工具,并時不時深入各個小組,對他們進行技術指導。
最后,當各小組的方案確定后,我進行了現場展示,由各小組選派代表,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匯報方案,讓全班同學對各個方案的科學性、經濟性進行評價,選出最高效的三組方案,評定一、二、三等獎。
【教學評價】
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將物流運輸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通過網絡購買商品,物流快遞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學設計非常具有生活化的氣息。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故事引入—小組協作—匯報評價”的方式,構建具體的教學流程,教學集“引導—反饋—評價”于一體,為同學們建構了生活化的知識體系,所學內容必將深植大家的思維中。
三、創設調查性體驗情境,培養學生課外實踐能力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知識獲取的情感,乃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多年的教學經歷讓我認識到,在體驗教學法實踐的過程中,更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他們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獲取更多實踐應用常識,實現學以致用。基于上述教學思想,在日常教學中,我嘗試構建了一種“調查性體驗課堂情境”,通過組織校內、校外地理信息調查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精髓,增強他們對知識應用的體驗感。
【教學案例2】《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教學設計
在必修1第三章第三節《水力資源的合理利用》一課教學時,我便創設了調查性體驗情境,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所學,展開實踐調查。首先,課程結束后,我發出號召:“我們周圍的水資源越發稀缺,但仍然存在很多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人們的用水惡習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大家想不想為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貢獻一份力量?”我的號召立刻得到了全班同學的響應,大家躍躍欲試。其次,我結合書本內容,將全班同學分為三個小組,分別為“校內水資源浪費現象調查組”、“校外水資源浪費現象調查組”、“水資源科學應用宣傳組”,每個小組都分配了具體的調查任務。再次,我為每個小組安排了一名老師,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深入各自區域,展開調查,當所有調查活動完成后,我在全校舉辦了一次“合理用水,從我做起”的演繹大會,各小組各盡所能,以匯報演出的形式,向全校師生展示了調查的結果,引起了大家愛護水資源、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共鳴。
【教學評價】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突破了傳統高中地理教學僅局限于課堂的模式,通過創設調查情境,讓學生參與到地理實踐調查活動中,并以匯報演繹的形式,宣傳了水資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同學們將課堂內所學的知識用到實踐活動中,動手能力、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真正體驗到了地理學習的重要性、趣味性和實用性,這種教學方式更接地氣,效果自然不同凡響。
四、結語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的方法,為學生營造新穎、獨特的體驗情感氛圍,能夠從多個層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學策略。本文僅探究了兩種具體教學形式,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喚起更多地理教育工作者對體驗教學法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張姍.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的運用[J].新課程導學,2013(05).
[2]李智煥.高中地理體驗式教學方法初探[J].廣西教育,2012(4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