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摘 要: 作者參加此次論壇感覺受益很大,九個主題論壇是同時舉行的,在此就不針對某一個主體論壇發表意見了,而是針對本次論壇談談自己的感悟。
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 論壇 感悟
一、論壇概況
(一)舉辦時間。
2015年10月24-25日
(二)舉辦地點。
杭州白馬湖建國飯店
(三)論壇組成。
本次論壇分為主論壇和9個主題論壇兩個環節,具體安排如下:
1.主論壇
(1)主題為:互聯網+教育
(2)嘉賓和匯報主題
2.九個主題論壇
①“互聯網”+時代的智慧校園;②MOOC與混合式教學;③“互聯網+課堂”教學創新;④互聯網推進教育均衡;⑤網絡校際協作發展;⑥信息技術推進職業技術改革;⑦信息技術推進未來特殊教育;⑧學前教育信息化;⑨教育管理信息化與信息安全。
二、個人感悟
(一)參賽主體的多元化。
本次論壇的參會人員不單單是學校教師和教育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政府、產品生產商也積極參與,學校教師覆蓋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整個范疇。廣大教師都從自身的工作實際出發,提出各自在教育信息化實施過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難及希望尋求的幫助。
(二)主題覆蓋的范圍比較全面,但廠商開發的新產品有考慮不周的地方。
這屆論壇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9個主題論壇中有一個論壇主題涉及特殊教育,以前論壇很少涉及這方面內容,而且就這方面與會的各位專家非常誠懇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三)本屆論壇不僅有贊揚的聲音,也有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聲音。
本屆論壇還有一點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與會嘉賓不僅總結出教育信息化發展歷程中取得的成績,而且很坦誠地總結出此過程中存在的各方不足,有對政策法規的質疑,有對實施策略的不滿,但這并不針對特定人和特定事,而是從有效推進教學信息化進程的角度出發,對現已開展工作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這種評價對后續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強的導向作用。
(四)個人的一點想法。
1.教師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體
個人認為教育信息化工作若想取得好的成績,教師非常重要。因為教師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執行者。教育信息化的規劃制作得再好如果教師沒有很強的積極性和參與感,那么此工作不可能取得很好的成績。如何才能夠讓教師樂于參加此項工作。我認為應該將促進學生進步和教師個人成長作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最終訴求,教師才可能從心底接受這件事,從而積極參與其中。當然上級部門的政策導向是此項工作的指明燈和方向盤。
2.“互聯網+教育”的理解
個人認為“互聯網”+“教育”應該是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影響教育,以此觀念推動以技術為基礎的教育變革,從而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和教育的均衡發展,而不是運用互聯網的技術影響教育。“互聯網+教育”并不在于高成本的設備,而在于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對知識點進行細分和串聯,技術和成本并不是核心。我們應該認識到技術不可能影響教育,否則將會被技術異化,我們應該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將互聯網技術有選擇性地運用到教育實踐中,使技術為教育所服務。另外教育效果的好壞與技術的先進程度高低沒有必然聯系,而技術應用于教育過程的適合性才與教育效果具有非常直接的關系。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教育層級具有不同側重點。另外要想實現真正有效的“互聯網+教育”企業的參與必不可少。
3.教育信息化工作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應該具有不同的側重點
教育信息化在不同的教育層級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基礎教育階段教育信息化可能更加側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化和生態型。在高等教育階段教育信息化側重于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比如:可不可以設置一個系統讓大一新生能在家就可以完成學費繳納、宿舍選取、一卡通辦理等工作,這樣既減輕迎接新生工作的負擔,又使學生感受技術的魅力,使得他們對大學有不一樣的新感覺。
4.如何對待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問題
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和華南師范大學焦建利教授都提出針對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問題,教師不應該使用“堵”的手段,而應該是用“疏”的政策,應該讓學生使用手機為課堂教學服務。我對這種觀點不是一味否認也不是一味肯定,要想讓學生能夠利用手機為課堂教學服務,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考驗,更是對教師的教學設計的考驗。這一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5.學校和企業的聯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的最佳手段
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的發言使我深深感受到學校和企業的聯合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推進的最佳手段。學校培養的人才最終是要面向社會,企業設計和研發的產品最終要在學校中進行應用,如果在二者之間搭建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則可以將學校自身很強的理論基礎和企業具有的技術力量和資金基礎有效融合,最終達到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