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李靜芳
摘 要: 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人才眾多,科研氛圍濃厚,具備建設“眾創空間”模式的獨特優勢;結合清華大學i.Center、浙江大學e-WORKS及南開大學GENS BOX等模式,提出利用高校發展“眾創空間”的各項支持政策,包括提供創業教育新平臺,拓寬渠道強化優勢,加強高校眾創空間和創客文化建設,壯大創客隊伍,等等。
關鍵詞: 眾創空間 發展模式 對策設計
雙創環境下推動高校“眾創空間”發展,通過政策引導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利于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創業就業,以適應中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都十分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高校是“創客”生成的主陣地,近年來創客運動在國內高校蓬勃興起。黃兆信、王志強(2013)提出要加強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融合,構建創業教育師資的成長平臺,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創業教育體[1];李雙壽、楊建新等(2015)以清華大學i.Center為例,闡述了創客活動的內容精神,為高校開展創客主題的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參考[2];李瑞軍、吳松(2015)提出高校應結合“眾創空間”建設適應的教育機制,充分整合資源,將創業教育融入校內外“眾創空間”建設中[3]。隨著市場環境的全面開放,創新創業由精英走向大眾。本文從高校自身優勢出發,以清華大學i.Center、浙江大學e-WORKS和南開大學GENS BOX模式為借鑒,結合國家現有政策措施,為高校“創客空間”發展模式提供政策建議。
一、高校建設“眾創空間”模式的獨特優勢
(一)高校是創新活力之源。
高校是科技創新人才的聚集地,擁有眾多學術思想大師,依托高校的人才優勢和科研團隊力量為創客空間提供源源不斷的補給,在學生技術紅利推進眾創空間發展的同時,創客空間也為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高校培育和吸納了眾多國家高層次人才、具有創業意愿和創新精神的人才,營造出相互啟發、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的創新創業氛圍,為大力培育企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奠定基礎。優越的科研條件和科研隊伍、充足的科研經費和科研設備支撐使高校成為創新創業活力發源地。
(二)高校是創新的主陣地。
高校凝結了眾多創新成果,是知識創新、理論發展的源頭和載體。高校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立足于自身特色和優勢,加強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和產學研合作的開展。高校直接參與和推動科技創新,發揮自身具備的特色優勢,構建開放的創新平臺,高校通過知識的傳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源源不斷地為社會培養科技創新人才,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主陣地之一。
(三)高校是創業資源聚集區。
創業需要環境,需要創客聚集起來分享創業經驗,共同探討創新創業模式,培養創業思維,這需要人才、政策、環境、技術、資金的堆積疊放,優秀的創業項目具備這些資源條件將產生更大效果。高校具備全方位的軟件及硬件支持,利用自身條件將創業資源聚集整合起來,為眾創空間的發展提供就業資源、創業項目信息、創業咨詢和創業場地等綜合服務,幫助高校創客的初創型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高研發水平和降低研發成本。
二、高校“眾創空間”發展典型模式
(一)清華大學i.Center。
清華大學i.Center(眾創空間)聚合學校相關創新實踐資源,其實踐教學基地完善的硬件設施為全校學生提供一般創客空間無法比擬的制造加工場所,這些工業級的加工設備及相關技術支持讓學生創客可以提前接觸高水平的制造技術。在提供實體加工制造資源的同時,規劃建設云桌面服務,在校園局域網中將常用設計工具、計算資源、素材資源等提供給在校學生,并通過互聯網,引導學生積極獲取全球創客資源,包括可共享的產品設計、模型素材、在線知識庫、開源軟件等。此外,i.Center為學生提供了體驗當今最前沿、最主流的數控加工、3D打印、激光加工等。
(二)浙江大學e-WORKS。
浙江大學e-WORKS創業實驗室作為杭州市第一批眾創空間之一,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場地、創業資金、創業培訓、1對1創業輔導和免費孵化場地等相關優惠政策,無縫對接浙大科技園創業孵化服務體系。e-WORKS創業實驗室旨在培育極具潛力的高科技創業項目,發揮浙大平臺優勢和資源優勢,充分整合政府、企業和高校等多方資源,使學生創業項目在商業化運營之前獲得針對性、專業性的預孵化服務,降低創業門檻,提高創業成功率,推動更多大學生創業項目得以成型、孵化和快速發展。e-WORKS創業實驗室包括創業交流空間、創業工位、自主創業區等設施,利用互聯網、移動端、自媒體等各種平臺宣傳與推廣,涉及移動互聯網、3D打印、光機電一體化、智能硬件、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三)南開大學GENS BOX。
GENSBOX青年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由南開大學和天津市南開區科委共同建設,其獨特的服務模式幫助創業者順利實現從想創業到能創業的過渡,旨在為學生創新、創業、就業能力開發和實踐提供深入服務,打造全新的創業就業服務和項目預孵化實體平臺。GENSBOX設有創新創業服務區為創業者提供項目咨詢、政策扶持、創業辦公場地等支持,孵化創業夢想,為在校大學生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等社會實踐素養提供平臺,通過創業交流、創業培訓、創業項目演示說明、團隊聚會等自由交流活動,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各種靈感、創意迸發于此。
三、高校發展“眾創空間”的對策建議
(一)搭建創業教育新平臺,建立市場化人才培養導向。
高校應建立和完善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充分整合利用各類大學科技園、實訓基地、實驗室、大學生創業園、孵化基地、學生活動中心等,發揮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效應和創新創業活動的規模優勢;充分調動政府、社會組織及企業的參與,鼓勵高校內部與企業界之間建立創業基地建設與合作機制;支持建立眾創服務平臺,政府部門服務延伸到眾創空間,為創業者提供政策咨詢、創業指導、協助審批等“一站式”創業服務,協調解決創新創業難題,實現政府職能的“最后一公里”延伸。此外,高校應建立健全科研設施、儀器設備、寬帶接入和科技文獻等資源的開放運行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將學科專業優勢和地方資源等緊密結合,著眼于創業精神培養、創業知識傳授、創業能力鍛煉,實現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
(二)拓寬知識轉化渠道,實現供給和需求雙向耦合。
依托高校科研服務機構建立的眾創空間服務平臺,為高校創客在事業發展中尋求內部與外部支持,減少創業風險;通過聘請國內外的知名創客、專家、企業家擔任駐校創客導師,與同學們共同參與創造產品系統的各項工作。加強眾創空間與產學研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產權保護機構和校企聯合實驗室的聯系,將眾創空間與傳統的孵化器、創業服務機構進行深度融合,積極推動高校創客的重大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可能性,通過成果轉化創造價值。
(三)充分運用現代互聯技術,構建高校創業教育新體系。
高校形成多學科互補、打造線上線下互動的園區眾創空間,逐步輻射其他高校和地區。高校的輻射帶動能力是高校在發展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文化創新方面等方面對周邊區域的示范帶動能力。高校要從制度、載體、方法、服務創新等方面著力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推進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鼓勵高校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專門機構,整合發展國家和省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場所、公共服務和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2]李雙壽.高校眾創空間建設實踐—以清華大學i.Center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5):5-10.
[3]李瑞軍,吳松.眾創空間視域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5(7):82-85.
基金項目:本研究受到重慶交通大學校級教改項目資助(課題編號:14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