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
摘 要: 所謂的教學,是指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結合的一項活動。在當代的教育領域中,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越來越被教育者所關注,有效的師生互動應當包括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相互認知、行為互動等,將情感的互動及有效的認知互動相結合,有利于學生高層次思維及全面素質的培養和形成。“一切為了學生”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而“互動”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在我國,教學主要強調的便是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地將教師教與學生學統一起來,使師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本文以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師生互動課堂的有效性為中心進行探討。
關鍵詞: 師生互動 小學數學 高效課堂
積極有效的互動教學是優化教學成果的關鍵,課堂中師生之間要積極互動,不斷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真正有效的師生互動應當建立在學生擁有互動意愿的基礎之上,只有在互動教學中,學生才可以更好地獲取知識技能,不斷生成良好的人格和智慧。
一、在互動教學中注重情感與情境互動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快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和學生進行必要的互動交流,這是為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及增強學生對教學的親近感做準備。小學數學教學通常存在著枯燥乏味的現象,缺乏情感和審美互動,而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并給課堂營造活躍的氛圍。將情感與情境相結合,情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情境提供了多種可能,可以有效引發學生的獨立探索能力等。在設置問題教學情境中激發情感,在情感孕育中實施情境教學。例如,教師讓學生觀察2、6、12、18、30之間的規律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五人進行商討,最先得出答案的小組獲勝,創設這種競爭游戲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學生做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學生說:這組數字和老師有很大關系,那你們猜猜這組數字和老師有什么關系呢?這樣,教師不僅將自己融入了教學中,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情感的互動及情境的互動是十分重要的。
二、在互動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時,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學。
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無論是互動還是交流,都是以思考為重要前提的。所以,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互動教學的基礎。在互動之前,學生要有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對問題的想法,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避免形式上的互動教學的發生,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學不是單向進行的,而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的互動,不思考就不能讓這兩者產生共鳴。教學是在學生有自己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獨立思考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地建立合作、互助的探究方式。例如在幾何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啟發學生,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就需要在課前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定時檢查。
2.培養學生表達與傾聽的能力。在互動過程中,少不了的就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在互動中得到的知識、結論等都要通過語言的表達展示出來。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聽”不只是單純的聽見,而是要通過“聽”的方式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傾聽可以使學生增強他人交往的能力,良好的傾聽方式是尊重他人的外在表現。為此,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多組織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的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實踐中培養自己表達和傾聽的能力。
三、在互動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自己身份的轉變
新課改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學生,教師已經從傳授者變為了引導者和組織者。對教材,教師已經從教教材的人變為了用教材的人。同時教師從傳統靜態的知識占有者轉變為了動態的研究者。教學形式的轉變使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互動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建立互動型師生合作的良好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將新的角色實踐到教學中,做到與學生平等交流,建立師生之間人格上的平等,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好好把握角色之間轉化的時機,時刻注意自己身份的轉變。教師在課堂中時而是引導者,時而是組織者,時而又是合作者,時而又是監督者和激勵者。例如,在有關平行四邊形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遵循傳統的教學形式,一味教學生理論知識,又或是一味向學生灌輸知識,不給學生任何發表意見的機會。而是應該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時候,充分利用教學具,選擇學生和自己一起用木棒拼接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這時的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在實踐中教師應適時對學生進行語言上的鼓勵,這時教師是鼓勵者。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劃分成小組,為學生提供繩子、直尺等道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尋找不同的方法測量平行四邊形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予積極的指導和監督,此時的教師又是學習的指導者和監督者。因此,教師只有在教學中準確進行身份定位,才可以更好地將互動教學的優勢和樂趣發揮出來。
四、運用合作策略,實現和諧互動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可以運用人際合作的教學策略,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實現和諧的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總是在具體的情境中,以特定的行為方式進行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掌握這種語言交際過程。首先,教師要給學生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其次,要針對學生的想法發表自己的意見;再次,要肯定學生想法中的優點,并對錯誤進行指正,鼓勵他們大膽創新。
總而言之,當今教學更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要求不斷提高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及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在師生互動的課堂中,教師只有及時關注學生的動態,運用綜合探究、實驗、演示等教學的方法,才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更關注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擁有了更廣大的自由發展空間,實現了自身的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徐云虎.小學數學課堂互動的有效性探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刊),2008.
[2]斯苗兒.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3]黃安楣.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的途徑與方法[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