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劍俠
摘 要: 本文以長春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的歷史課程改革實踐為例,對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 中職學校 歷史課程改革 問題與反思
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進一步強化就業創業能力的效果,我校進行了全面的課程改革,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力圖構建由“基本素質模塊+專業基礎能力模塊十實踐拓展能力模塊+綜合能力/訂單模塊”組成的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課程結構體系,順應學校整體改革。我們在開設歷史課程的班級進行了歷史課程的改革實踐,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需引起我們注意和反思。
一、存在的問題
1.學生方面
第一,仍有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待提高,認為自己對歷史學科的探究能力一般、沒什么提高的占總數的35.6﹪。第二,仍有部分學生沒有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9.4﹪的學生喜歡單一的傳統形式的教師講授,學習上沒有擺脫對教師的依賴性,不能通過自主探究獲取知識。第三,個別學生的認知仍舊存在偏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此外,仍有一些學生認為學習歷史對于專業學習作用不大,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接受能力有限。
2.教師方面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暴露出一些問題:第一,缺乏自我發展意識,教育理念需要進一步更新,對于一些新的教育理論成果了解和掌握得不夠及時。如我們在編寫教材過程中暴露出自身的弱點——缺乏編寫的專業化經驗和系統扎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因此,校本教材在知識蘊含量方面比較豐富,知識性較強,但是系統性、邏輯性不夠完善。第二,知識結構不合理,對本專業知識掌握較好,但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相對薄弱,不利于有效開展教育教學。第三,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需要我們收集各種資料,了解各專業的相關知識,對我們的知識含量提出了挑戰。第四,我們在課程改革中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由于學生對自身的約束力不強,因此在討論中出現聲音過大、討論與課程無關的內容,學習熱情過于高漲,導致課堂內容沒有授完,教師不能及時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等。因此,如何在歷史課堂中有效管理學生,如何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是需要探討并解決的問題。
3.學校方面
和專業課程相比,學校對歷史課程的重視度不夠。學校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在專業課程建設上,文化基礎課程相形見絀,而在文化基礎課程中,更重視對德育課、語文課等的課程建設和改革。想要在所有班級推廣歷史課程還有一定難度,沒有得到所有領導和專業教師的理解和支持。
4.現實和想法存在一定差距
對于中職學校歷史課程改革,我們還有很多其他設想,但在實踐中遇到一些困難,有的沒有能夠實行,有的實行了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如以賽代考,在所有開設素描、色彩等基礎繪畫的專業,學校在期末統一組織考試,安排時間,統一要求,如考試內容、畫紙、時間等,而歷史課程的以賽代考只能在班級內舉行,而且沒有統一時間,在實施中出現了一些事先沒有預計到的問題,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
5.沒有形成完整評價體系
我們對考試方式、作業方式等都進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這些都只是局部的調整,沒有形成完整的長久可行的校內評價體系,校外評價體系就更談不上了,這一問題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憑借幾個人的努力就能夠解決的,需要長期的探索實踐和多方面的配合。
二、反思
1.教師要促進自身發展
教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因此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首先需要教師轉變觀念,促進自身發展。首先要培養專業發展的意識,學習并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擺脫落后的觀念意識,這可以在平時通過閱讀教育心理方面的書籍、報刊等進行。如在準備教育碩士考試期間,我認真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這次在撰寫論文時重新學習了一次,獲益匪淺。其次要更新知識結構,擴充學習領域。及時獲取最新的歷史專業知識,防止知識陳舊;了解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如我校是以藝術類為特色的學校,課堂教學中面對的大多是藝術類學生,因此藝術方面的一些淺顯的基本知識需要掌握。再次要重視教學反思,教學中的有所得、有所失、有所思都可以撰寫教學反饋進行積累。最后要加強教師間的協作。歷史教師之間可以通過共同備課、相互聽課、討論等方式互通有無,共同進步。由于課程的綜合性增強,需要教師跨學科進行學習,我們還可以和其他文化課教師(如政治、地理)及專業課教師通過協作促進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轉變自身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變為引導者,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在實際教學中并不容易做到。除了還有一些教師自身沒有轉變觀念、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外,既要使師生間是平等的,又不能失去教師的權威性;既要使課堂氣氛是寬容、自由的,又不能使課堂出現放任自流現象。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需要在實踐中摸索。需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力求成為學生的課上良師、課后益友。
3.處理好與專業課程的關系
在中等職業學校中,歷史課程沒有普高歷史課程的學科性、獨立性,更多體現的是如何為學生專業發展服務。怎樣讓歷史教學與專業相結合,發揮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同時保持獨立性,防止學科性過分淡化,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并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