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苗
摘 要: 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含義,即在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指導下,引導學生數學學習、提高學生數學素養、促成學生終身發展。本文就此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數學 有效教學
在實施新課改的情況下,教師需要轉換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結合現代教學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與主觀思想。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加強對有效教學的研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教學策略提出有效的建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1.讓數學教學走進生活
有人說,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教學內容離他們的生活太遠。這個結論雖有點絕對,但說明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知識與生活脫節,知識與應用分離的現象嚴重削弱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知識本身并沒有意義,知識的意義體現在知識的應用中。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鮮活的,鮮活的生活介質會拉近學生思維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在知識與生活的融合中,既凸顯了數學的魅力,又增長了學生的智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數學就是要發揮“數”的作用,“學”以致用,從現實生活中提煉數學問題,在分析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數學知識。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具體的生活與生產實踐,應該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當我們的數學教學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時,數學知識就會鮮活起來,數學知識的理性力量就會擴張,學生就會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知識是有廣泛應用價值的。
2.教師要善于整合教學內容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傳統的教學內容固然是需要的,但更多的是應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遷移,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重新整合教學內容迎合社會的需要。例如,在“數列”一章中,傳統教學內容總會提到存款計息問題。但是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理財方式早已不再是儲蓄這一種了。因此,教師可以就當下比較熱門的理財問題開展小專題教學。在同等條件下,把銀行儲蓄、銀行理財產品、余額寶、股票、基金、房地產等不同理財方式進行綜合比較。
3.在教材使用上,教師靈活創造理解教材
宋代理學家朱熹曾說:“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而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有所得耳。”可見,教師只有對教材深刻領悟,才能在課堂上將數學知識中的精髓出神入化地傳遞給學生。當今高中數學教學呼喚的是個性化的數學教學,避免再出現諸如人人齊頌“單調函數的特征為‘蒸蒸日上或‘每況愈下”這種千人一教案的教學離奇景象。多年課改的正反兩方面經驗告訴教師,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方法,高中數學教學只有走出雷同化的教學模式,才能使數學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融入我思,就是要求教師在對教材中數學陳述性知識領悟、借鑒和揣摩他人對教材處理方式的基礎上,創造出充滿個性的教學方式。教師應用思辨的眼光審視教材。教材只是從教學的一般原則出發編排和陳述數學知識,這種呈現方式未必能使教師的教學長處得以發揮,也未必能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共鳴。高中數學課改只有通過教師創造性的教學互動才能獲得成功。靈活創造,就是要求教師在反復琢磨、深入精髓地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內容的內涵、外延及其所蘊含的數學思想的基礎上,藝術地加工和處理教材,探索出適合于學情和教情的高效教學方法。
4.教師要教會學生課前預習
預習,即課前自學,是學習新知識的起始環節。一般是指在教師講課之前學生先獨立地閱讀教材內容,初步理解,為聽課做好準備。從有效學習的過程來說,先行的一步就是“有效預習”?,F在的高中生自學能力還不是很強,很多時候需要教師的引導、指點,所以最好為學生制定出預習提綱,也就是把每一節課教材中的知識要點、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這樣可幫助學生在預習中抓住重點、難點進行自學,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效避免學生在預習時摸不著頭緒、抓不住重點。帶著問題預習,任務明確、目標清楚,有利于抓住要領,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對提綱中感到疑難的問題,要求學生反復閱讀、深入研究,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給教師的精講提供了基礎,為學生討論、練習爭取了時間。
5.教師要組織好單元整體教學
斯根普認為:“對某個事物的理解,指的是將它同化進入一個適當的圖式之中?!本唧w地說,理解是在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加工,把新學的內容同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或者改組擴大原有的認知結構,把新學習的內容概括進去逐步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思維活動。我國學者李士奇提出:學習一個數學概念、原理、法則,如果在心理上能組織起適當、有效的認知結構,并使之成為個人內部的知識網絡的一部分,才說明理解了。這些說法的共同點是:理解是一個思維過程,理解需要和原有知識建立聯結,聯結的程度和質量決定理解的深度,理解能發展新的認知結構。對人腦的學習研究表明,最好的學習是讓學習者預知學習的順序。學習者對于學習的框架知識了解越多,就越易于與所學新知識建立聯系。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至少要進行一個單元的整體設計。單元越大越好,而且一定要設計序言課,引導學生入門,明確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6.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網絡環境開發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的開發是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是課程不斷深化和拓展的需要。在新的教育指導下,教材只是課程的一部分,教師應該立足教材,適當擴展,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而信息技術為課程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極為便捷的條件,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整理和編排,進一步豐富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能夠便捷有效地獲取數學規律及內在聯系的知識,從而進行積極的意義構建。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開發出與數學相關的資源,如數學歷史、函數探索、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幾何圖形在商業社會的運用等,這些課程資源無疑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