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霄毅
摘 要: 小學生的情感世界是豐富的,如果能夠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實施教學,就會得到理想效果,故事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會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有效利用故事進行教學的方法得到認可,教師需要將故事案例應用到英語教學課程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英語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進一步對此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 故事教學法 小學英語 教學應用
引言
現在許多英語教材中都編寫了有趣的小故事,如教材中的Story time部分,這些故事雖然比較簡單,但情節很吸引人,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常常忽略重要的故事的作用。部分教師想運用,卻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英語故事教學。筆者將闡述故事教學的重要意義,根據相關教學實踐,提出一些有效性的建議與方法。
一、應用故事教學的意義所在
在英語初級教育階段,教育者應該努力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和教師交流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兒童的思維能力是學習的重要核心,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分析、表達、想象、推理、判斷等能力,它們決定著學生在可持續過程中的表現。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以故事為教學材料的教學特點就是可以為學生提供對應的情節,故事的情節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對事物探索的注意力,當集中精力時,學生可以有較大的收獲。故事具有培養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分析、判斷、表達等方面能力的重要特征。
二、故事教學法應用的措施
1.故事題目作為切入口
教師不可以忽略重要的故事題目,題目是整個故事內容的眼睛,精華之所在。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把故事題目作為切入口,從故事題目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把疑問放到題目中,設置懸念,提高學生對之探索的好奇心和推斷動力。例如:教材中有一篇課文為“Wheres the bird ?”,雖然故事的情節比較簡單,但是題目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教導學生要重視題目的重要字眼,小鳥怎么樣呢,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在閱讀前就給自己提出許多疑問,引起對故事內容的思考,教師可以進行指導,讓學生猜測。所以,教師應該注重故事題目,針對題目進一步提問,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2.訓練關鍵語言的捉獲
學生的邏輯能力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教師可以教會學生一些技巧,從故事中的關鍵詞提取重要信息,然后關聯起來,讓學生推理,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靈活使用教材,可以從課外教材找一些英文故事。例如在“A Frog in the Forest of Wisdom”故事中,內容描述的是3個動物對小青蛙捕捉的情節。從小青蛙會造成傷痛入手,教師把故事內容順序混亂,然后由學生進行小組分析討論,排列好文章的順序,教師從旁指導學生從青蛙身體部位進行思考,很快學生就會找到“My head hurts. My body hurts. My legs hurts. ”對應的段落,最后可以理想完成順序排列任務。學生可以從故事情節的內容提取部分,根據關鍵詞、語句捕捉到重要信息,最終完成任務,達到有效培養學生推斷思維能力的目的。
3.想象故事情節
凡是故事都有其情節內容,教師可以從故事內容中抽取一些環節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很早就聽過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教師可以向學生做假設:“If you are the little white rabbit ,and you open the door , what would you do ?”身處其境,學生應該怎么做呢,應該采取什么的行動把進來的大灰狼趕走呢,讓學生盡情聯想,如此就會活躍課堂氣氛,學生討論展開想象,最后可以得出各種各樣的出乎意料的結果,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三、對故事教學應用的一些思考
教師應當選擇一些合適的教學材料,如果在課堂上教師想要輕松順暢地講述一些英語教學的故事,就要在教學課堂前做好知識的儲備工作。
提倡學生對事物質疑。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探索并追求結果的同時,應當鼓勵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質疑,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善于觀察事物本身的特點,會很好地聯想到故事發展的最大可能,更好地分析情節,從而提高學生對事物發展過程的推理能力,構建豐富的想象空間。
結語
沒有故事陪伴兒童成長,就會限制兒童各個能力的發展。情感的調動對教學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重視故事教學給學生帶來的影響作用,努力開發故事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薔.Ken Met hod .小學英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傅小平.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