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作者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了如何使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具體案例探討如何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板書設計,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梳理;利用思維導圖助力期末復習課。試圖探索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英語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116-02
《小學英語新課標》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目前有較多關于思維導圖在大學、高中和初中英語教學等方面使用研究,但在小學英語層面的研究卻明顯不足。作為一名從事一線英語教學二十一年的教師,筆者將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進行反思和總結,通過列舉教學案例,展示了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一、思維導圖簡介
英國的心理學家托尼巴贊提出的思維導圖,他認為:放射性思維是一種新的、以大腦為基礎的高級思維形式,而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形式。它是在層級和分類的信息組織基礎上,從中心主題出發通過特定的關聯展開分支。由關鍵詞或圖形標識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體的變化將放射狀思維過程和結果變為可視化的工具。思維導圖的核心思想就是既運用左腦的詞語、數字、邏輯等功能,同時也運用又鬧的色彩、圖像、符號、空間意識等功能,將思維痕跡用圖畫和線條形成發散性的結構,從而把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很好地結合起來。
二、思維導入作為教學工具有如下優勢:
1.重點突出,有效幫助學生記憶信息。
2.改善學生的信息加工方式,建立合理的知識網絡,促進新舊知識的整合。
3.創設有意義的語言環境,實現“以言語交際為中心,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4.提高綜合信息的能力,極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5.促進學生形成系統學習和思維的習慣,對自己所用認知加工策略效驗的不斷監測來選擇、評價與修正認知策略的能力。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案例
1.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板書設計,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外研社一年起點《新標準》英語教材中,五年上和六年上都出現介紹節日的文本。五年級學生要學習萬圣節和復活節的相關信息,六年學生要學習感恩節和圣誕節的相關信息。于是,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如何介紹自己“最喜愛的節日”的思路,并通過思維導圖的幫助,學生能自由交流相關內容,談論自己所喜愛的西方或中國節日。
2.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詞匯梳理 (現在分詞變化總結)
外研社出版一年起點《新標準》英語,二年下,從二模塊到七模塊主要學習“現在進行時”,包括其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及特殊疑問句的學習。其中,現在分詞的變化規則為學習重點,也是難點之一。為了能使學生準確掌握動詞現在分詞的變化規則,除了指導通過閱讀收集以-ing結尾的動詞外,我還鼓勵學生將所找到的現在分詞進行歸類。通過觀察和比較,學生將所遇到的現在分詞分為三類。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歸納出分類的標準,即為動詞現在分詞的變化規則。為了檢驗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我列出二年學生接觸到的35個動詞, (1.take, 2.rain, 3.ski, 4.skate, 5.listen, 6.read, 7.draw, 8.colour, 9.write, 10.tidy, 11.do, 12.sleep, 13.play, 14.walk, 15.sing, 16.eat, 17.dance, 18.watch, 19.drink, 20.call, 21.talk, 22.hide, 23.seek 24.skip, 25.clap, 26.catch, 27.ride, 28.cook, 29.shop, 30.stop, 31.run, 32.swim, 33.learn, 34.go, 35.come)并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的進行學習匯報,教學效果理想。
3.利用思維導圖助力期末復習課
外研社一年起點《新標準英語》三年上的教材內容如右圖所示:
期末復習時,教師帶領學生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總結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包括:時態、中心話題、重點句式及詞匯。如下圖所示:
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及有效途徑的探索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我的探索之路,不斷反思,及時歸納總結實踐心得,不斷充實使用策略。
參考文獻:
[1]托尼巴贊: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第二版)。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