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殊
摘 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許多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學習難度較大,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為了全面優化課堂教學,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通過不斷實踐提高教學質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掌握知識點,不僅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從五個方面分析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以期能夠給同行以啟發。
關鍵詞: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優化策略 教學情境 分層次教學法 課外活動
一、科學設置教學情境
初中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對未知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但是隨著時間的不斷遷移,學生由于受外界事物及環境的影響,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就會減退,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對課堂學習時刻充滿激情。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全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一課時,部分學生不能準確把握圓與直線相切、相交等位置關系,進而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數學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航海中,船長必須明確自身船只的方位,才能在航行過程中避免與其他船只相撞。創設這種類似的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二、大力開展數學實驗課程
在傳統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是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對課本教材進行研讀,根據教學內容設置實驗教學方案。比如,在教授《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一課時,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自制不同長度的小木棍,長度分別為:1cm、2cm、5cm、8cm、10cm、12cm、15cm。上課時,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利用這些小木棍進行探究實驗,即用三根木棍拼三角形,并將拼成的三角形的長度記錄下來。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這些結果進行分析:有些小木棍能夠拼成三角形,也有些不能拼成三角形,這些與小木棍的長度有聯系嗎?三條線段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學生弄清楚問題關鍵后,數學教師再繼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三角形的任意兩邊的和及任意兩邊的差與第三邊分別有什么關系。這樣層層分析,學生就能明白: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在數學課中開展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掌握知識點,不僅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應用分層次教學方法
初中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授不同的教學內容,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學有所獲。比如,在對“一元一次方程”知識點進行復習的時候,數學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問題:小明去郵局購買郵票,其中郵票有兩種面值,分別為10分、20分,小明要求所有郵票的面值加起來為1元,那么這兩種郵票的購買方案有哪幾種?針對這個問題,數學教師可以讓低層次學生將問題中的未知量找出來,中等層次的任務是用a、b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高層次學生則需要結合題目將方程寫出來,并對該方程的特點和性質進行分析。如此一來,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整體上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四、積極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特長。當學生完全掌握課本知識后,數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各種課外活動,為學生創造自由的學習環境。課外活動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外活動的類型,比如教師舉辦趣味數學小講座、數學學習交流會、數學方法和思想專題講座等,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此外,數學教師還可以開展數學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爭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不足,督促學生不斷學習,全面提升數學素養。
五、對評價機制進行改革
新課程改革指出,教師必須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全面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所以在學生評價方面,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全面素質上,對傳統的“以成績為主”的評價機制進行改革:①激勵性評價:數學教師不能用同一個標準評估學生的優劣,應該為學生提供可能獲取成功的機會,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推遲評價,若學生對自己某次答卷不滿意,教師則可以為學生提供重新解答的機會,教師根據學生第二次答卷情況,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語。推遲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當然,數學教師不能濫用鼓勵評價,針對學生的錯誤,教師同樣要給予高度重視,若學生出現錯誤但是含有創新思想,那么教師首先要對其進行表揚,然后將學生的不足之處指出來,使學生能夠不斷進步。②多元化評價:考試是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標準,但是教師不能將其當做唯一的評價標準,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學習態度等都是評價學生的重要指標。評價的方式則在傳統的教師評價的基礎上增添了家長評價、自我評價兩種,使數學評價達到公平、客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崔永財.如何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考試周刊,2012(82):83.
[2]劉娜.怎樣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空中英語教室:校本教研,2011(9):26.
[3]代崇毅.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探究[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5(3):185.
[4]陸洪英.如何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