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梅
摘 要: 在信息技術課的開設過程中,應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將信息技術教育視為單純技能培訓的傾向,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新課改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發揮主體性,教師把一個個陌生的學習者領進門,告訴他們注意事項和基本游戲規則,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中學信息技術 學習興趣 分層教學
進入21世紀,社會飛速發展,知識、技能更新得越來越快。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逐步滲透到各個領域,社會信息化已是大勢所趨。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的過程,只有通過系統、全面的信息技術教育才能實現。因此,信息技術課的開設過程中,應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將信息技術教育視為單純技能培訓的傾向,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課堂的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臺上講,學生講臺下學的模式,要求每節課教師講授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爭取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自主學習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一、教師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質
當今社會是信息化的社會,人們要處理大量信息,并需要與其他人進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講解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教師所講的知識有可能孩子從其他方面獲取,比如說互聯網,看電視,教師的話不再是“圣旨”。教師必須有嫻熟的現代信息技術本領。學生問老師一個問題,你都沒有聽說過,不知道如何解答,相信這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可以從網絡上訂閱這方面的郵件,它會定期向你的郵箱投遞資料,省去上網搜索的時間。另外,由于教材的原因,大家往往會忽略微軟以外的技術,從長遠來看,其他技術也需要我們關注。要想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首先教師必須有一個科學地獲取知識的方法,否則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研究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教師必須首先具備這些能力。在獲取知識時,除了一些對傳統工具(書籍)及現代化用具的嫻熟使用外,還必須學會記憶思維、運用、探索的方法。教師必須迅速適應科學發展的形勢,學習、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手段,“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堂課”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
二、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長期以來,傳統計算機課程教學往往采用接受式的教學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必須讓學生對學習本身感興趣。教師單純地教,學生被動地聽和練,這種被動單一的方式已不適合新課改的發展要求,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要說主動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筆者認為把學生“領進門”后,教師要適時退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學習,這是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的有效方法。新課改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發揮主體性,教師把一個個陌生的學習者領進門,告訴他們注意事項和基本游戲規則,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通過人機的交互作用,獲得課程標準中規定的每章每節的每一個知識點,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探索創新,自主構建信息技術的知識體系,達到促進學生自覺主動地利用信息技術參與社會活動的目的。
三、實施分層教學,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在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上,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學習效果差異大,如果對他們提出同樣的要求,難免就會使差異越來越大,因此教師在對學生有一定的統一要求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導他們在信息技術課上的個性發展和創新。例如:學習“在幻燈片中進行文字編輯與排版”時,講完對文字進行修飾的方法,布置學生的學習任務,重點指導中、低層次的學生如何在幻燈片中設置出錯落有序、富于變化的版式,通過設置出漂亮的版面,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對高層次的學生,要他們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開發創造潛能,制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讓學生嘗試解決課堂上的作業,找出能力較高的同學到前面演示,讓學生教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大膽放手,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實踐證明: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在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的同時,充分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為學生創設學習成果展示的平臺
學習成果展示是信息技術課堂中的不可缺少的環節,其實質是學生實踐情況的即時反饋和學生課堂學習內容的再次升華。學生通過評價他人的作品,看到自己作品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自覺地強化學習效果。它不僅是對本課新知識掌握程度的測試,而且可以得到及時反饋,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認知規律就是身心發展方面還沒有定型,有喜歡被表揚的心態。他們學習某一知識,總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績,特別是能得到教師的表揚或其他同學的羨慕,將激勵他們樹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教學生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利用該軟件制作一個有聲有色的宣傳片,要求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收集材料的技能、組織材料的技能、傳遞信息的技能,等等。學生通過親自實踐,將抽象的思維轉變為實際的操作,并從中不斷嘗試、分析、比較,篩選、思考,從而實現目標。教師在作品展示的同時也要利用夸獎的語言,激發中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諸如:“你畫得真好”、“你做的ppt作品真漂亮”、“你的打字速度真快”,等等。同學們的成績得到教師的承認、肯定和贊揚,學習起來就會信心百倍,興致盎然。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教師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營造創新環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面對四環節教學理念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教學更加需要教學觀念上的轉變,這門課的教學應在不斷實踐中總結經驗、尋找規律,探索信息技術教育生存和發展的更大空間。因此,信息技術工作者任重而道遠,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與總結,使之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參考文獻:
[1]仲英偉.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困境的突破研究[J].快樂閱讀,2015(20).
[2]王瑞霞.如何開展中學信息技術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