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影
摘 要: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本文從大學生本身和高校兩方面剖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提出了轉變大學生學習和就業觀念,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就業指導等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高校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規模的持續擴大,高校大學生就業人數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大學畢業生從2000年的107萬到2014年的727萬,15年增加了600多萬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主要與我國高等院校教育結構與市場需求脫節和大學畢業生整體素質不高有關。
一、大學生自身問題
1.消極惰性的學習態度
高校擴招擴大了高等教育的覆蓋面,為普通大眾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機會,但是這導致了整體生源質量不高,不利于教學的開展,降低了畢業生質量。高中高強度學習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部分學生到了大學之后就徹底放松了,沒有學習計劃,沒有職業規劃,只是臨近考試時突擊一下而已,考試過后他們被動學習和機械記憶的知識幾乎就忘得差不多了;還有一部分學生上大學就是為了混個文憑,幾乎不怎么上課,期末考試頻頻掛科;還有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日夜混跡于網吧,嚴重影響學業。這樣的畢業生在步入社會后往往因為沒有專業知識和就業能力差而失去就業機會。
2.就業期望值偏高
面對高的教育成本,有的畢業生往往脫離社會實際,盲目追求高的回報。他們在職業選擇中更加看中社會地位、經濟效益和工作地域,關心經濟收入,希望到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去工作,而不愿意到偏遠的中西部去工作,忽視社會需求、事業成就以及才智的發揮。
二、高校方面的問題
1.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脫節
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需求的人才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許多高校仍然按照傳統學科專業培養人才,沒有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不能滿足社會和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市場需求變化的錯位嚴重影響了畢業生的及時就業。
2.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不到位
目前,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仍然停留在講解就業政策和分析就業形勢上,很多學生到正式找工作的時候才意識到對就業問題的無知。就業指導中忽略了對人才需求趨勢、學生職業發展前景、擇業心態和原則的指導。當前的就業指導重視面試技巧及簡歷格式的指導,缺乏職業能力測試和職業生涯規劃。
三、解決辦法
1.轉變大學生學習和就業觀念,提高大學生自身就業競爭力
大學生就業的關鍵因素是大學生本身,大學生應當逐步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真正掌握好本專業的技能,做到學得踏實、精準。與此同時,可以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社會實踐,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這樣可以幫助大學生不斷地積累工作經驗,從而更快地進入工作角色。大學生應該轉變就業觀念,在就業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只是關注薪酬高低和工作地點的好壞,而是要樹立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人生觀,培養自己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2.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就業指導工作
高等院校要想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就必須了解就業市場的動向,密切關注市場的需求信息。高校以市場需求為基礎,設置學科專業;以應用性和實踐性為原則,改革和創新教學內容。高校還應當創新教育形式,高校教師可以采取翻轉課堂、興趣引導、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育模式,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大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3.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隨著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形成了眾多新興的產業鏈,這些產業鏈催生出許多就業崗位。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利用互聯網思維,勇于發現和尋找機會創業,敢于創新。
參考文獻:
[1]廖 娟.大學生創業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改革與戰略, 2013,29(4):113-116.
[2]劉敏華.關于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途徑的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3(1):110-112.
[3]李登花,夏 英,周慶華.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1,(1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