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大榮
摘 要:要構建高效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以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為依據,創設多種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到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激發他們的探究積極性,讓學生成為真正的探究者,使課堂教學效率在他們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
關鍵詞:學習主動性;探究積極性;閱讀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2-0350-205
興趣是激發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能夠主動地進行知識探究,并努力解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之,如果學生對語文知識不感興趣,教師再積極引導,也不能激發他們的探究積極性。因此,興趣是學生學習動力產生的催化劑,能激發他們探究的內動力,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讓他們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知識的探究,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值得讓學生探究和學習的優秀作品,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探究,感受課文中表達的情感。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讓情境能促進學生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表演情境
表演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為了更好地進行表演,他們能夠深入探究課文內容,了解課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同時深入探究人物的思想。通過表演,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樂學、愛學,充分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學《雷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掌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表演。通過表演,讓學生深刻了解了當時的社會背景,把握了人物的思想,在表演過程中,創造出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表演情境的創設,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枯燥壓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了主動性,有利于提高他們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二)創設辯論情境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和學習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為了促進他們的深刻探究,促進他們語文思維的發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命題,讓學生分成兩組,一組作為正方,一組作為反方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思維也更清晰,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
(三)創設多媒體教學情境
隨著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它在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起到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把教材中的文字知識轉化成生動、直觀的情境,能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阿Q正傳》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根據文章改編的電影,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直觀地感受人物的性格,體會他們的內心活動。通過直觀的感受,有利于促進學生語文素質和思維的發展,使他們在分析語文知識時能更加深入,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
(四)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探究,讓他們邊讀邊想,結合已有的語文知識來分析問題。在積極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認知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們能從作者的角度進行思考和分析,最終有效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結合學生的興趣來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趣味性問題的引導下,能不斷深入地探究知識,提高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使課堂教學獲得實效。
二、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他們的探究積極性
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適合新課改的要求,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探究,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獲得的樂趣和成就感能成為學生動力的促進因素,讓他們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充滿興趣地探究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并形成自主學習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趣味性的學習中感受和體驗語文知識,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進行探究,能激發學生的活躍思維,使他們在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效率大大提高。
三、重視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積極的閱讀,通過閱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讓他們能夠有效提取課文中的信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積極閱讀外,教師還要把他們的閱讀面拓展到課外。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自身內在需求和閱讀目的出發,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多角度地探究問題,這種學習方式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讀的閱讀習慣和方法,教師在這些方面盡量少加干預,也是為學生日后更深入地學習語文鍛煉能力。當然,鼓勵學生個性閱讀并不是任其發展,不加指導。在學生閱讀學習中,為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和效能,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征,幫助學生選擇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優秀課外讀物,在選定的范圍內,結合自己的興趣,任由學生自選讀物,這樣學生既可開展廣泛的閱讀,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專題閱讀,做到統一閱讀,個性感悟,這也是通過廣泛閱讀擴寬閱讀面,將書本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內在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每個學生通過閱讀獲得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倡導學生對文本的多元解讀,這是因為每一個學生有著自身的個體差異,在文本的理解上也會不同。同時,對一部作品的閱讀過程也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不僅是對文本解讀上的不同,也是在文本素材基礎上,發揮學生創新思維所構建的情景、意境的不同。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在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中,教學能夠順利進行,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能夠高效完成。在學生進行積極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及時的指導,使學生的學習能高效進行,實現高質量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尹釗東.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20).
[2] 唐秀清.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教育導刊,2008(4).
[ 責任編輯 田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