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喆
【摘要】機械基礎課程是技工院校機械核心課程之一,但技工院校學生的機械基礎薄弱,缺乏機械抽象概念,學習機械基礎課程難度較大。鑒于此,本文介紹了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現狀,并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與措施,希望可以為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機械基礎課程 教材內容 教學手段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240-02
機械基礎課程是我國技工院校的一門專業性基礎課程,其主要的學習目標就是使學生真正掌握以后從事機械工作所需要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從技工院校學生學習情況以及與當今社會適應程度來看,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涉及面較廣,機械基礎知識點的理解難度較大,學生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普遍不感興趣,導致課程教學質量堪憂。因此,研究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能夠為技工院校學生素質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可以說機械基礎課程在整個學生生涯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從整體來看,我國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機械基礎課程所用的教材內容落后,主要使用的是前幾年中轉模式下的機械基礎教材,其內容抽象枯燥,隱澀難懂;第二,一些技工院校現有的機械基礎教學設備老舊,甚至還有一些已經損壞而不能使用,導致很多必要的實驗不能正常進行,這直接影響了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第三,技工院校學生的機械基礎較為薄弱;三維想象能力較弱,不能想象出一些復雜零件的具體結構,也就沒有辦法分析復雜零件的受力情況,久而久之,就會對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第四,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師實踐較少,其具體的教學過程只能以課本為綱,難以舉出生動形象又具有說服力的實例來,導致一些技工院校的機械基礎課堂死氣沉沉;第五,教師教學方式單一落后,大部分技工院校的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整個過程沉悶枯燥,而教學中所用的教具也僅僅局限于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機械基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也阻礙了師生之間必要的交流與互動。
二、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進策略
1.優化教材內容
對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進首先要做的就是優化教材內容,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教學課時。在教材內容的優化方面,學校有關人員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遵循實用、好用的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刪減、整合,在傳統機械知識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人文知識、新技術新發展的內容,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將常用的機械基礎教材內容分為緒論、機械傳動、機械機構和機械零件以及液壓和氣動傳動等部分,在涵蓋較多知識點的基礎上突出教學重點。另外,教師可以在講解緒論部分時帶領學生到生產車間或者訓練基地等初步認識機械零件,并把生活中常用的機械零件按照用途、使用方式等整合成幾個模塊進行講解,如將鏈傳動、帶傳動以及輪系齒輪傳動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將機械基礎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習效果。
2.改進教學方法
(1)注重新課導入
機械基礎教師要重視新課的導入,掌握新課講解的主動權,借助具有吸引力的導課藝術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好奇心、喚醒學生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進而使學生達到最佳聽課狀態,提高課堂講課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新奇好玩的實例導入新課。例如,在導入“平面連桿機構”一節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牛頭刨床滑枕機構、橫向進給機構引入導桿機構、曲柄搖桿機構以及棘輪機構的概念;也可以設置懸念來引入新的課程,如在導入“運動副”一節時,教師可以先提這樣的問題:“教室門與門框之間是一種什么的接觸?”“寫字時,粉筆與黑板是一種什么樣的接觸?”這種新課導入方式能夠吸引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認真聽取教師講解的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新聞、實驗等導入新課,增加學生感性認識,同時聯系生活實際,快速將注意力集中到新課內容上來。
(2)巧用情景教學
機械基礎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共同學習的過程,教師可以借助情景教學方式,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活躍教學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鏈傳動”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行車的鏈條、鏈輪以及松邊緊邊位置等;在學習“螺旋傳動”一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訓練基地車床進刀時的傳動過程,從而使學生真正明白螺旋傳動中螺母與螺桿運動方向的變化過程,加深對課本內容的認識。通過引入情景教學,能夠吸引學生興趣,增加學生對機械部件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3.革新教學手段
現階段,單一陳舊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革新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堂教學中勢在必行。信息技術即多媒體技術,其能夠突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限制,將教學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從而彌補教學設備老舊、教具不足所帶來的缺憾。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機械零件的內部結構、外部形狀以及各零件之間的關系形象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能減輕教師板書負擔,增加課堂教學內容,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度較大的、抽象復雜的機械知識,提高其學習效果。例如,在介紹“液壓元件”知識點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過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做一個演示動畫,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流動過程,在實際講解時,還能夠控制演示動畫的播放與停止,或者對某個動畫片段進行重復播放,使液壓元件的工作過程一覽無遺,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4.加強校企互動
校企合作能夠使教師接觸到先進的生產技術、機械工藝,還能使學生親臨現場進行實操,有利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無縫銜接,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校企互動,爭取與機械專業相關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積極組織學生赴工廠車間進行實地參觀、操作。另外,結合實際學情和發展需求,開展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選派一批優秀的教師到外考察、學習、進修,或是聘請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來學校教學,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以及各種教育資源,借鑒吸收發達地區成熟的教育經驗,進而提高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質量。
5.提高教師素質
技工院校還要注意提高教師素質,加強對教師的崗前和崗后培訓。學校要定期安排機械基礎課程教師到企業一線生產車間進行生產培訓,幫助教師掌握最新的機械生產技術及管理經驗。另外,執教教師還應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實行執證上崗,并將資格證書與實際教學能力結合起來,建立一支能夠滿足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需要的“雙師型”教學隊伍。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其教學質量不容樂觀。對此,教師要積極優化教材內容,重視新課導入與情景教學,不斷革新教學手段,提高自身素質,從而不斷提高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麗娟.淺談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教學體會[J].科技經濟市場,2014(7)
[2]裴啟軍.關于技工院校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的探究[J].職業,2014(35)
[3]趙飛虹.技工院校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整合初探[J].職業,2015(12)
[4]羅青.關于電機與拖動基礎課程教學重點的思考[J].職業,2015(15)
[5]高姝燁.技工院校電工基礎課程實訓與理論教學一體化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