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爭暉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體育訓練興趣的概念與作用,其次探討了影響高校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因素,再次結合這些因素,分析了培養高校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策略,最后進行了全文總結。
關鍵詞: 高校體育 體育訓練 興趣培養 培養策略
新時代下人才的培養,不僅包括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且包括學生身體素質、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培養。體育教育和智育教育一樣重要,《大學體育》課程標準指出:要“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1]。基于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訓練興趣的培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開端,以鼓勵學生自主合作訓練為過程,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目標,對大學生實施科學、全面的體育教育,促進學生穩定發展。
一、體育訓練興趣的概念與作用
體育訓練興趣指的是人們對于參與體育訓練、體育活動有內在需求,包括情感、生理需求等的一種心理化傾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體育教學中,需要重視對學生訓練興趣的培養。
二、影響高校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因素
(一)訓練條件的影響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部分高校的體育場地、器材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真正的需求,影響高校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熱情。另外,部分高校不重視體育課程的實施,在學校整體學科規劃上,沒有分配足夠的體育課程時間,降低學生體育訓練的興趣。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體育教學過多強調技術與動作,與學生日常生活缺乏聯系,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形式以教師教,學生模仿為主,抑制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學生不能享受體育課程的興趣,就失去訓練興趣。
(二)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自身方面,影響學生體育訓練興趣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學生體育意識淡薄;二是體育能力限制,包括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進行體育活動的基礎,體育基礎差會導致學生更不愿意上體育課程;三是心理素質差。某些學生心理素質差,愛面子、嬌氣、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在體育訓練中害怕動作做不好被同學笑,導致不愿意嘗試,害怕嘗試。
(三)教師方面的原因
體育教師的個人魅力、形象氣質和感染力,對于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培養有很大影響。而現階段,部分高校體育教師不重視自身專業素養的培養,不重視自身修養的提高,在體育知識、教學方法方面,也不努力學習和實踐。由于體育教師缺乏良好的形象、專業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失去體育訓練興趣。
三、培養高校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策略
(一)深化學生對體育訓練重要性的理解
針對現階段學生不重視體育的問題,應該加強對學生體育訓練重要性的教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體育訓練的意義。沒有健康的身心,就不能保障今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高校教育中,要強化學生為振興中華而參與體育訓練的意識,結合優秀體育人才、典型案例,指出體育訓練對鍛煉身體的意義,讓學生明確體育訓練對現代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
(二)改善體育訓練場地器材與配套設施
體育訓練場地、器材與配套的體育訓練服務設施是激發學生體育訓練興趣的基礎,也是硬件保障[2]。契合學生身心發展實際需求,結合本校實際發展情況,購進新器材,或者是收集與再利用部分機構的有用的舊器材,使得運動器械齊全,將部分廢棄或閑置的場地開拓出來,作為體育場地、學生健身場所。嚴格按照國家對體育設施、器材的相關規定,學校提供良好的體育場地、器材設備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訓練基礎和保障,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
(三)豐富教學內容與改進教學方法手段
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學生體育訓練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手段是非常重要的策略。要基于大學生興趣愛好、身心發展規律,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興趣的培養與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有關,學生對某方面知識掌握得越多、越深入,就會產生更大的學習和訓練興趣。為進一步契合學生對新知識、新項目的需求,需要改進教學內容與方法,如引入競技運動項目,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體育項目,與奧運盛世、聯賽、大學生競技比賽等活動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參與大學生聯校比賽等[3]。
(四)基于學生的個性特點針對性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他們身體素質、體育能力、心理素質、學習能力等很多方面都存在差異。針對這些差異性,在培養學生體育訓練興趣時,需要基于學生個性特點,對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照顧學生的個性特點、能力差異,以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為目標,全面了解學生的運動興趣、身體基礎、體育基礎、性格愛好及參與體育訓練的動機等,制訂針對性的體育訓練興趣培養方案,并因材施教、因人而異。針對體育基礎差的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制定階段性的體育訓練目標,引導循序漸進的進步,不斷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針對缺乏體育訓練信心的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勇敢嘗試,并給予激勵評價,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努力會帶來收獲和成就感,從而激發他們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對于體育基礎較好、興趣廣泛且對自身要求比較高的學生,可以鼓勵學生深入學習,掌握更多專業性競技知識,并參與校內、校間比賽,在比賽場上升華自己的興趣,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五)融洽師生關系與營造良好訓練氛圍
建立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學生訓練興趣的關鍵。大學生雖然都是成年人,但是部分學生容易將自己的情緒表現出來,不喜歡老師也不會喜歡這門課程。因此,為培養學生的訓練興趣,需要建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積極、和諧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需要幽默、詼諧、親近學生的語言教學、教學手段、方法專業,且通俗易懂,讓學生能很快掌握。以情感投入、公平對待能讓學生提升積極情緒,保持愉快的訓練心境。還需要營造良好的體育訓練氛圍,通過張貼體育海報,開展體育文化周活動,組織體育運動技能與知識交流會、校間友誼賽、秋季和冬季運動會等,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潛移默化地感染每位學生,讓學生掌握更多體育專業知識,并在生活實踐中訓練與運用。如此營造積極的體育訓練氛圍,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
(六)改善教師形象氣質與提升專業素養
為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訓練興趣,還需要從體育教師方面著手,不斷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一方面改善教師形象氣質。為學生樹立榜樣作用,以良好的品德、修養和專業素質感染學生,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體育教師應該穿著專業的體育運動服裝,談吐詼諧幽默、舉止動靜得宜,穿著整潔、樸素,講究衛生,以青春、陽光、運動、健康的個性形象和魅力吸引學生,激勵學生參與體育訓練,將自己打造成陽光、運動的快樂人才[4]。
另一方面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體育教師首先必須是一位高素質的教師,其次需要有較強的專業體育技能、良好的體育素養。由這兩個方面組成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高校體育教師需要掌握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完善自身示范、講解能力。規范教師的體育專業技能和教學方法,既要教師自身掌握良好的體育技能,更要具備較強的傳授、示范教學能力,且規范自身的示范動作,以藝術示范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提高學生參與訓練的興趣。
四、結語
興趣是人類積極探索事物的動力,良好的興趣能推動人主動、自覺地參與某項體育活動,且養成參與體育訓練的習慣,高校體育教學中,應該將體育訓練興趣培養貫穿整個大學體育教學階段,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訓練和運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習慣與能力,使得運動成為學生生活的關鍵部分;結合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與目標進行分析,培養和提高學生訓練興趣是提升體育課程質量的關鍵,高校需要將培養學生訓練興趣置在重要地位,不斷引導學生掌握訓練技能與方法,提升學生的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胡仙丹.高校體育訓練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路徑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5(5).
[2]易晟江.探討高校體育訓練中興趣的培養途徑[J].當代體育科技,2014(15).
[3]許向前,坼加息.高校體育訓練中興趣培養途徑[J].知識經濟,2014(10).
[4]袁永彥.探討高校體育訓練中興趣的培養途徑[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