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 要:當代社會是一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高中語文教學惟有跟上時代的發展節奏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具備創新能力、語文素養的人才。語文教學實踐表明,只有在一個相對輕松、和諧的氛圍之下,學生的創新能力、個性特征、創造潛能才能被充分激發出來。
關鍵詞:創新精神;培養;創意活動;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09-01
進入新世紀之后,社會不但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浪潮,同時也迎來了又一輪的競爭。作為社會發展的動力,人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培養人才則是教育界圣神的使命。具體到語文教育工作者,那就是向社會培養和輸送具有創新能力和語文素養的人才?!敖虝恕笔敲恳粋€教師圣神的使命。教師不但要將書本中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素養與創新能力。筆者認為,在語文課上,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注重培養學生豐富想象力
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創造欲。
想象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謂想象力,即基于知覺材料創造新形象的能力,也叫作思維能力。在愛因斯坦看來,想象力是無邊無際的,而知識是有限的,沒有想象力的話知識就無法進步,所以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文心雕龍》一文中,劉勰也認為:“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由此不難看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人們基本上都是通過想象力對未知的事物進行了解和認識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顯得至關重要,這一點從新課改后語言材料的特點可以得到印證,新課改之后豐富的語言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開拓學生想象力的作用。在語文課堂上,語文教師可通過推想、反想、續想、擴想、擬想、補想、聯想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二、融洽課堂氣氛
教育學生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眾所周知,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手法都比較呆板、嚴厲,在這種壓抑的學習氛圍下,老師說什么,學生就按部就班的去做,完全沒有創新意識,更不用說在課堂上展開激烈的討論了。試問這種教學模式又如何培養出具備創新意識、有主見的學生呢?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課程中應該努力的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環境,使他們在民主的教育環境中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內心的創造欲。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抓語文教學,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語文教師要漸漸的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開放性與選擇性,以調動學生的能動性,通過學生自主活動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在一個活躍、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向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了。
三、鼓勵學生質疑
與解決問題相比,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顯得更有價值??茖W之所以能發展,關鍵就在于學者們都有一顆愛質疑,愛刨根問底的心。
孩子天生就具有極強的好奇心,他們也是最愛發問的一個群體,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知識領域有限,因為在遇到未知事物時,總喜歡發問來尋求答案,常問“為什么”是學生主動思考世界、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橋梁,更是學生學習興趣的來源。關于這一點,亞里士多德曾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碑攲W生提出質疑時,教師第一個反應不應該是制止或是責備,而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其問題,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開展創意活動
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具備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世界,精心策劃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中體驗到創新的樂趣。比如:教師可組織朗讀比賽、同題作文比賽、辯論賽、演講賽以及辦文學社等活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比如:在閱讀比賽中,學生不但能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同時也能發現自己在閱讀方面的缺點。另外,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按照課文內容來進行復述和表演,也可就文中的某一內容讓學生討論,以了解學生的看法,這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通過理解文章來自主創設場景,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讓他們就某一個場景續寫文章,以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多姿多彩的語文活動中,學生不但能體驗到活動的樂趣所在,同時還能無拘無束的發揮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由此不難看出,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對其今后的學習發展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五、培養學生自身素質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素質:
自信——要讓學生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充滿自信、信心,這樣才能使之懷揣著美好心境去開創未來。自信的人能感染周圍的人,使之感受到其身上正面向上的情緒;自信的人更加獨立,不依賴別人,不做社會的蛀蟲。自強——就是懷著一顆自信的心去努力拼搏,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自己的現狀,在不斷的磨礪之中塑造強者的形象;自強的人通常不會患得患失,他們敢于冒險、勇于拼搏、敢作敢當,不為蠅頭小利而折腰,也不會安于現狀,他們身上永遠都散發著強者的光環。自主——就是具有獨立選擇能力、獨立行動能力的人格。這樣的人不喜歡依賴別人,不按牌理出牌,更加不會理會輿論和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對他們來說,只要是有利于自身未來發展的路子他們都會去嘗試,并非只是“語言上的巨人”。
總之,現代社會對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學要處處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語文教學課堂將通過營造一個輕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當然,教師也只有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教育教學水平,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教會學生學以致用,為其今后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國華.全球化的人文審思與文化戰略[M].海天出版社,2002.
[2]何益燕.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培養探析[J].南昌高專學報,2008年第2期.